2017.08.伊市利镇 & 2018.02.伊市奥岛
[题记] 子悠 夏末秋初,漫步在贝加尔湖畔的石滩,阳光温暖,清风微凉,不知不觉融化在天空、湖水浑然一片的蓝色之中......

连绵不断的山岭包围狭长的贝加尔湖,徒步登山,穿越松柏的密林,在山顶俯瞰,湖水平静如镜,一直回荡着的旋律来自往来的渔船:在我的怀里,在你的眼里,那里春风沉醉那里绿草如茵……
听得入迷,只想如此看四季流转,就在这一次夏季、又一次冬季的旅行。围绕贝加尔湖有诸多城镇,机场位于这个区域最大的城市伊尔库茨克Irkutsk(北纬53°12'东经107°20'),通过水路和陆路连接周边的城镇,我们夏季的路线到达李斯特维扬卡镇和贝加尔湖西角处的西伯利亚铁道,冬季到达奥尔洪岛和贝加尔湖冰面。

穷游行程单:夏季 http://plan.qyer.com/calendar/V2UJYlFlBz5TYVI7CmkNPQ/?fromjournalview=0 冬季 http://plan.qyer.com/calendar/V2UJYlFlBz9TYlI9CmoNNw/?fromjournalview=0
[利斯特维扬卡Listvyangka] 子悠
贝加尔湖Lake Baikal和安哥拉河Angara River交汇处的小镇,距离伊市不到1个小时车程,整个小镇只有一条沿湖的公路,连接许多垂直公路攀上山丘的小路,串联高低错落的小木屋,俯瞰湖面。在这儿的3天中,登山那天晴朗,一眼望到对岸,其余时候阴天,偶尔濛濛细雨,湖面上凝聚很大的雾气,散射阳光,呈现不同色彩。

小镇的中心区域,就是这个码头,旁边的公交站,以及对面的鱼市场。

每天飘荡着香气,拿一条蒸好的omul鱼,一袋新鲜松子,到旁边的船馆里的看一场海豹seal表演,像当地人一样过个愉快的周末。

渔民会直接在栈桥上打水,也有人游泳、潜水,我们也忍不住脱鞋触了触冷冷的湖水,据说很多当地人四季都在湖里游泳,特别是冬泳,会让人长寿,听到这里不禁打了个寒颤。博物馆的“潜艇”,真的带我们潜入了贝加尔湖,看到不同深度的水底景象。石滩上常看到长相特别的小虾,贝加尔湖之所以保持清澈见底,就是它们的功劳。

[贝加尔湖西岸] Hyou.C 俄罗斯人多数不讲英文,不容易交流,很幸运在游客中心遇到英文流利、也很热情的俄罗斯姑娘,带领我们走这条观览路线。坐汽艇很快到达安哥拉河口,可以接近浮在水上的萨满石Shaman stone,但由于周边的水涡没法到达,加上当地神话传说的讲述,非常有神秘感。穿过河口,一直向西,大约40分钟,就到达贝加尔湖西角的斯柳江卡Slyudyangka附近的石滩,堆叠的石块据说是当地人的祈福,一石一木皆神灵,萨满教是对自然的敬畏。

这里是绵延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一段,踏着一块块枕木,听带队的姑娘讲这项宏大工程,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一段段铁路最终交汇成一条横贯俄罗斯东西的干线,言语中无比骄傲和感激。通过一个个隧道穿越湖边山岭,上面标记着建成年份,里面就像天然冷库,暖和的季节当地人会在里面储藏食物。

[伊尔库茨克Irkutsk]Hyou.C 再次来到这里正值戊戌初春,像是在追逐北京未落的大雪。刚一落地,就感受到零下二十几度的低温,和瞬间麻木知觉的冷风。

冬天明显是正确打开俄罗斯的方式,一下飞机口中哈出的雾气在提醒着我们这里的温度。出关之后我们坚持要坐公交,并不是说要比打车省多少钱,而是我们觉得公共交通是认识这个城市的一种方式,但公交似乎并没有按我们预想的路线前进,阴差阳错之间我们在马克思大街的最南端下了车,也好,给了我们提前欣赏马克思大街的机会。


走完马克思大街,到达旅馆,老板英语流利,也知道这是中国的新年,用中文跟我们说新年好。
办好手续已近5点,正好出门看看沿安哥拉河的几个建筑,不过初次来到极寒地带的我们这一出门就好好吃了一垫,两个手机其中一个在充电,心想也不必带相机,于是就揣着一个手机出发了,后面的遭遇可想而知,走到西伯利亚征服者的雕像前,手机屏幕一黑,告别了文明……尽管出发前查到很多手机在寒冷地带容易透支,尽管特意买了充电宝,但现实的残酷总是需要让你亲身经历一次,你才能成长。好遗憾,这个城市不能好好记录下来...但如果只是遗憾那我们就还没有真正意识到现实的残酷!没有手机地图,没有各种app,没有会英语的路人,没有钟表,天色已黑,迷失伊市。我们仅凭着脑海中的城市地图一步步向前走着,当然了,心中窃喜,这会是一段非常有意思的经历。
穿过教堂区,踩过公园,跌跌撞撞终于来到了马克思大街,大年初一,渐冷的伊市街头,东北人开的中餐厅里吃饺子,新年快乐。
[奥尔洪岛Olkhon]Hyou.C
我们上岛并不算太顺利。司机比原定时间晚了一个小时才来接我们,已是11点,一开车门着实吃了一惊,简陋的面包车里塞满了一车的中国游客,拉杆箱比人还多,通道已被堵满,一副搬家的场景……这辆小车跟我们昨天在机场坐上的公交无异,车上还贴着车票15卢布的标识,这位司机大叔估计平常还开公交,我们分开坐在这“公交车”上开始了上岛的长途,一路无话。 两个小时后我们颠簸到了巴彦代的休息站,根据约定我们换了车,从巴彦代开始就要往贝加尔湖方向行驶,一路上的画面始终如一,公路两侧除了白雪看不清任何东西,小雪粒在风的作用下在公路上来回乱窜,前方看不到尽头,天苍苍雪茫茫,心中不禁想到若一个人被抛弃在此,眼前这一切就是绝望最好的诠释。 看着Google地图我们离岛越来越近,之前查过到这里后要换乘气垫船上岛,由于船少人多且无法维持秩序,据说需要等很久才能挤上船,很多人也会选择花半小时徒步走过冰面…此时的我心中已有些许揣揣不安,就在我还在盘算如何选择的时候听到车内姑娘们的一阵惊呼,原来司机直接开车冲进了冰面!车内所有人兴奋不已,这是我们有生以来第一次行车在冰面上。 我们在Nikita庄园的房间位置极佳,窗户能直接看到不远处的cape burkhan,而且在冰面上回望胡日尔村时,我们住的小木屋是唯一可以看见的建筑。这一处是在岛的西边,因此日落即为最美时。


[奥岛北线]Hyou.C 早上10点从村子出发,一行8人在司机的带领下一路向北,司机大叔一脸严肃,不会英语,沟通比较费劲,在进入森林之前司机下车在路边的一块石头上点了一根烟放在石头上,双手合十喃喃自语,向此处的神灵祷告以求平安。石头上可以见得放满了香烟和硬币,过往当地司机经常会在此祈祷作为今日出行的一种精神寄托。北线路途艰辛,公路或是路牌是不存在的,只有沿途有几根小的萨满柱为司机们指引方向。我们的装甲车翻山越岭在雪地上奔驰,第一个景点离村子不算远,人也聚集的最多,大家都很兴奋。
沿湖边继续往前走已过12点,到森林一角远处就看见别的车在前方聚集,原来这是午餐地点,司机们架起锅开始煮汤,我们也有些期待司机大叔用原始方法为我们煮的面汤是怎样的味道。这边已往北了许多,能感觉的到比村子更冷,在室外大木桌上我们瑟瑟发抖地填饱肚子。

后面的路穿了很大片森林,我们在车上颠簸到怀疑人生,头都颠的撞到了车顶。第三个景点是一波海浪,当然海浪是被冻住的,身旁几个壮汉开始裸上身挑战低温,我在浪尖上踩着雪望着冰面,心旷神怡一脚踩空……后来的行程中,腰和肩膀隐隐作痛。

第四个景点也是最后一个景点,也是此次北线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一个地方。一下车就明显的感觉到一阵极致的寒冷,是这三天来从未感受到的最冷温度,但眼前的美无法言表,让人一下忘了如何一路艰苦颠簸而来,忘了鞋里的冰,只有惊叹着冲上仿佛无尽的蓝色冰面。


可惜这是北线最后一个景点,现在的时节北线最远只能到达这里去不了哈勃伊角。可以理解,在这里我们就已经被冻到无法呼吸了,可想而知哈勃伊角可能会是有生命危险的寒冷。
返程是按原路回村,车上颠簸着,相似的风景旋转着,回顾今天的一幕幕,满足地追着日落。同样,在路上路过萨满柱时,司机会停下来,像似感谢神灵保佑今日的一路平安,口中念念有词放下一只烟,今日的旅程正式告一段落。

[奥岛南线]Hyou.C
相比于北线那位沉稳寡言的司机大叔,南线的领队是一个年轻小伙,也会一些简单的英语。人齐后我们整装出发,第一个点我们在车上就已很期待,它算是岛的制高点,会有不一样的风景,当然也是风头最劲的一个地方。

继续前进,第二个景点与北线第一个景点有类似的风景,不多赘述,语言描述实在对不起这震撼之景。
我们到第三个景点的时候司机跟我们说我们半小时后在车上吃饭,这比北线好的是至少吃饭的时候不会在冷风中瑟瑟发抖。我们在冰面上一阵玩耍之后回到车上期待着我们的午饭,不同的司机准备的会有所不同,有的是用锡纸包的热香肠和土豆泥,有的则像我们的司机一样,荞麦饭、酸黄瓜和粗粮饼干,用保温锅带着的,当然也有和北线一样的原始做法,架锅烧汤。

第四个景点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色,这里有数不清的立石像竹笋一般从地里长出来一样。其实这些石头都是人为堆砌的,就像在利镇看到的一样,这是当地人的一种祭祀方式。

第五个点,这里的石峰已没有雪覆盖,反而是一种乱石击空的魅力景象,这里也已经离大陆非常近。纯净湛蓝的天空,石峰上的青苔,冰封的湖面,远处覆雪的群山,想不到这四者汇聚一处是这样美丽。


这两天的行程我们都是下午四五点钟回到村子,一方面是太阳一落山温度下降很快,另一方面这个岛很多地方没有明显的路和路灯,太阳落山前赶回去会比较安全,也有一些胆大的人(应当也比较有经验)玩到很晚拍摄夜景,看到他们发到群里的星空,也是很美。奥尔洪岛的南线和北线总体来说不是轻松的旅程,路程颠簸,积雪的情况下穿越森林更是难走,下车后寒冷的天气也会让人无所适从,不建议带老人和小孩来度假,在我们看来这不是一趟旅游,而是一次探险。
信仰犹在,但愿岁月如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