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爱的人推荐一本书
查看话题 >汪曾祺这本书,有叫人长寿的秘密
![]() |
汪曾祺,多被人唤作汪老,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师从沈从文,经历过“文革”,戴过“右派”的帽子,他形容文革的经历,是“随遇而安”。为了更贴近真实的汪曾祺,我也称呼他汪老!
刚刚读过汪老的《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被他的逗趣和平和心态打动。
先来分享汪老书中一些好玩的句子:“写成之后,觉得不错,提刀却立,四顾踌躇,对自己说:‘你小子还真有两下子!’”
“我的笛风甚好,是‘满口笛’,但是后来没法再吹,因为我的牙齿陆续掉光了,撒风漏气。”
“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的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一) 他们影响了我的为人,也影响了我的文风!
从《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当中,可以理出一条影响汪老写作的人、事、物的线索。
汪曾祺曾师从沈从文。“沈先生很欣赏我。我不但是他的入室弟子,可以说是得意高足。”汪老的写作很大程度上是受沈从文影响的。《沈从文小说选》让他对文学形成比较稳定的兴趣,并且对他的写作风格产生深远影响。
“有人问我是怎样成为一个作家的,我说这跟我从小喜欢的东看看西看看有关。这些店铺、这些手艺人使我深受感动,使我闻嗅到一种辛劳、笃实、轻甜、微苦的生活气息。这一路的印象深深注入我的记忆,我的小说有很多篇写的便是这座封闭的、褪色的小城的人事。”
“我熟悉这些属于市民阶层的各色人物的待人接物,言谈话语,他们身上的美德和俗气。这些不仅影响了我的为人,也影响了我的文风。”
“我写作,强调找真实,大都有过亲身感受,我不能靠材料写作。我只能写我所熟悉的平平常常的人和事,或者如姜白石所说‘世间小儿女’”。
关于写书评、写序,汪老说“写书评、写序,实际上是写写书评、写序的人自己。借题发挥,拿别人来‘说事’当然不太好,但是书评和序里总会流露出本人的观点,本人的文学主张。”大多写书评的人会有一个困惑,写书评要不要流露自己的观点主张?汪老这么一说,是对一些写作者的醍醐灌顶。
“有一些青年作家受了我的影响,甚至有人有意地学我,这情况我是知道的。我要诚恳地对这些青年作家说:不要这样。不要‘学’任何人。第二,不要学我。我希望青年作家在起步的时候写得新一点,怪一点,朦胧一点,荒诞一点,狂妄一点,不要过早地归于平淡。三四十岁就写得很淡,那到我这样的年龄(此时汪老七十岁),怕就什么也没有了。”这一点,对于初学写作的人来说特别受用。真好,他像一个谆谆的师者,告诉年轻写作者应该走怎样的路。
(二) 生活是很好玩的!
汪老是大智慧的人。他的一些表达是用感性的方式诉说理性,最后呈现出理性。
我们都有一些关于“文革”的“记忆”,那并不是一场好的“记忆”。汪曾祺在1958年被“补课”,划成“右派”,1960年摘掉“右派”帽子,但那个时候,摘掉“右派”的帽子不等于就不是“右派”了,而是换了个叫法“摘帽右派”。到1979年给全国绝大多数“右派”分子平反,汪老才算跟“右派”的影子告别。期间经过二十年!
别人问汪老被打成“右派”的这么多年是怎么过来的,他答“随遇而安”。“‘遇’,当然是不顺的境遇,‘安’也是不得已。不‘安’,又怎么着呢?既已如此,何不想开些?如北京人所说:‘哄自己玩儿’。当然,也不完全是哄自己。生活,是很好玩的。”
汪曾祺对自己被打成“右派”的经历这样说:“我当了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
在汪老的世界里,生活是很好玩的!看《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总能被书中汪老的或描写、或用词、或温情打动,叫人嘴角上扬。
汪老是在用一种善意的、含情的微笑来看这个世界的一切。只有心地明净无渣滓的人,才能常常保有这样的心态吧。我们都是该像汪老学习的。
(三)“我的童年是很美的”
对于一个人或者一位作家,家庭的背景是他后期所有的生活甚至写作的底片!
在《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里,汪老也写到了他的祖父、父亲、母亲、继母。
祖父是清朝末科的“拔贡”,教他读《论语》写八股文,对他偏爱。父亲能骑马、玩乐器、作画、刻图章、做各种小玩意儿,是个孩子王。父亲也懂眼科医道,帮人治病。父亲待人随和,没有架子,时常周济穷人,参与公益。在父亲的陪伴下,“我的童年是很美的。”
汪老的生母在他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他没有多少关于生母的记忆。其后,他有两任继母。他对第一任继母的感情是体恤,是爱。继母喜欢他,他管继母叫娘。他写“偎在娘怀里,我觉得很幸福。”这个娘,就是第一任继母。他对这位继母是有很深的情感跟感激的,但他没有写。
不过在后面的一篇文章里,他写到一位养蜂人的老婆。养蜂人的大儿子不是她亲生的,大儿子的儿子自然也是跟她不亲的孙子。汪老写到养蜂人的老婆对待这个不是自己亲生的孙子:“她很爱这个孩子。这种爱是完全非功利的,既不是讨丈夫的欢心,也不是为了和丈夫的儿子一家搞好关系。这是一颗很善良很美的心。”我想这也应该是汪老心中对自己第一任继母的赞誉。
我最喜爱这本书中的第二辑《人间草木》部分,汪老写到很多植物以及他经历过的春夏秋冬。相比于我们现在通过天气预报、通过手机里变化的温度提醒感知四季,汪老他们那个年代的人是通过大自然的变化来感知四季的,露水、雪、秋海棠、梧桐叶。他们因此对四季时序的变化凝聚出深厚的感情!
汪老的《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里,有叫人长寿的秘密!
-
豆友180892603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9-01 18:51:48
-
翻山越岭只为吃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28 00:14:09
-
特立独行的竹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8 01:16:50
-
pow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1 17:17:59
-
瞬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2-21 22:14:39
-
angelatxu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2-20 22:16:38
-
40y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2-20 08:18:51
-
Suika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30 00:09:51
-
御风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9 22:23:45
-
夏木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30 14:39:49
-
咱别磨叽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30 12: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