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不了的江湖梦
查看话题 >世间始终你好——郭靖与黄蓉
当蒙古大军驰至襄阳城外,看到的是一座空城,只有一男一女两个少年骑马绰枪,站在护城河的吊桥之前。他们并肩立于吊桥之前,面对的不止是数万蒙古铁骑,还有未来的纷纷世事。
(上)梦里落花知多少——少年郭靖与黄蓉
金庸写了十五部武侠,从小试牛刀的《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到名声大噪的《射雕》三部曲,最后落幕于《鹿鼎记》。从《射雕》开始,其结构技法、人物描画都已显露大师手笔,所以,我总是不自觉地认为《射雕》才是查翁的武侠处女作,也是他构建金氏武侠世界的初心。
东坡赤壁怀古,遥想的是少年得志雄姿英发的周郎,在通读金庸数遍以后,我屡屡回想并向往的是郭靖与黄蓉的少年时代。

在人的一生中,少年时代的美和好总是最值得回味咂摸的,可是人在少年时却都迫不及待想够到将来,并且,那将来并不是身边的父母师长现今所过的生活,而是小说与影视剧里所演示的生活。《射雕》的最伟大之处在于作者塑造了一个可代入面最广的主角,像郭靖这样资质平庸的少年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这么一群生活在否定与轻视之中的徒有热血没有希望的少年,通过郭靖看到了打开了理想世界的可能性,在这个由中年人掌控的压抑无趣的现实世界里,那是他们的栖梦之处。
郭靖在蒙古大漠度过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与我们大多数的平民孩子没有两样,母亲每天耳提面命勿忘家仇国恨,小皮鞭一般抽着你,让你努力奋进。师父们一边恩重如山地教养指导着你,一边又时时感叹你根本不是习武的材料,将来一定会辜负他们的期望。他一肩扛着必须要出人头地的重任,一肩扛着父母师长的重重打击与否定,迷茫而孤独地踏上了充满不确定性的江湖路。
他与黄蓉的相逢真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缘分,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他刚刚离开师傅们独自历练,黄蓉就出现了,并且他们迅速地认定了对方是自己最想要的伴侣。张爱玲写给她的好朋友邝文美的信里说过这么一句话“每次想起在茫茫人海中,我们很可能错过认识的机会——太危险了”,我总是想把这句话套到郭靖和黄蓉身上去,茫茫人海当中,如果他们不能够彼此认识,那这个江湖将会是多么无趣啊。
我个人认为,黄蓉是金庸笔下塑造得最完美的一个角色,她美丽、聪慧、刁蛮、骄傲、狡猾、果决,没有她,整部《射雕》都将黯然无光,甚至整个金氏江湖都将大为失色。郭靖刻板诚实,虽然总是“伟光正”,却略显“假大空”,倪匡便称之为一个“道德假人”,黄蓉身上有许多为人诟病的缺点,却因此而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物。我最爱看的还是她的“泼”,江南六怪在郭靖面前总是自命再生父母,高高在上不可侵犯,一声虎吼郭靖就要乖乖跪下磕头,可是到了黄蓉面前便什么招都不管用了,急了她还敢对柯镇恶说“我大耳刮子打你”。
长期处于家长师父压制之下的郭靖未尝不想跟她一样任性捣乱一番,只不过他胡来的前提依然是政治正确,比如看到西湖边上酒楼里题着酸秀才们写的风花雪月的诗,觉得这些文人们每天只知喝酒赏花,不思复国雪耻,他便怒火中烧,舞起降龙十八掌来把整座酒楼砸得稀烂。而黄蓉做什么事情都是随心所好,比如她看到路过胖妇人不顺眼便割掉了人家的耳朵,因为心情不好便跑到人家的宴席上去胡闹,郭靖要娶华筝,她便要另嫁旁人,但是那也阻止不了她与郭靖好。黄药师虽然号称“东邪”,自称不屑礼教,内心却是牢牢被礼教所缚,他的女儿才是真正的自然随性,从不在乎世俗的看法。
这样一个刁钻古怪喜怒难测不按套路出牌的姑娘,也只有郭靖这样的人才能接得住了,连她爹黄药师也难免要挑她的毛病,骂得她离家出走。她与郭靖第一次见面,便毫不手软地对他一顿狠宰。把天价饭菜倒掉,他不怪她,赠她皮裘黄金,她连个“谢”字都不道,张口要他的小红马,他便乖乖奉上。就像黄药师在三试选婿的时候吹“碧海潮生曲”一样,黄蓉所谓的人性的“考验”,对郭靖来说根本就不是个事儿,因为他不懂那些利欲算计,就像他不懂音律一样,恐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傻人有傻福”吧。
在外面的世界,郭靖原本饱受诟病的“傻”变成了散发着耀眼光芒的质朴与善良,使他结交到了洪七公这样的良师,周伯通这样的好友,还有黄蓉这样的挚爱,学会了降龙十八掌和左右互搏,得到了《九阴真经》和《武穆遗书》,拥抱他的是不断接踵而至的幸运。
数学家华罗赓有一句名言“武侠是成人的童话”,我觉得金庸的十五部武侠中最接近童话感觉的就是《射雕》了。书中有很多难以拍成影像却能让人遐想无限的画面,比如郭靖和黄蓉带着小红马在满天繁星之下游过长江,还有二人从铁掌峰上骑雕而下,周伯通把鲨鱼训练成自己的坐骑,郭靖把欧阳锋抓住做成了一根大冰棒,黄蓉授计他带领上万名士兵用“降落伞”从悬崖上空降花刺子模……种种奇思妙想,处处灵感火花,对于少年郭靖和黄蓉来说,这世界像万花筒一般新鲜有趣,而我们眼里的他们的经历更是神话一般精彩。
全书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是他们在陆家庄短暂分别后重逢的场景。“两人直说到月上中天,此时正是六月天时,静夜风凉,黄蓉心中欢畅,渐渐眼困神倦,言语模糊,又过一会,竟在郭靖怀中沉沉睡去,玉肤微凉,叹息细细。郭靖怕惊醒了她,倚着柳树动也不动,过了一会,竟也睡去。”
这一幕让我想起那首著名的老歌:
“记得当时年纪小,
你爱谈天我爱笑,
并肩坐在桃树下,
风在林梢鸟在叫,
不知怎样睡着了,
梦里花落知多少。 ”
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也罢,少年不识愁滋味也罢,不论前路等待他们是什么,在这两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心里,一切浑如游戏般简单。
穿过惊涛骇浪的险恶江湖,他们成了“五绝”之后的新一代掌舵人。不知道大家可曾留意过,郭靖在张家口认识黄蓉以后,南下太湖、桃花岛,经临安到湖南岳阳,回到嘉兴烟雨楼的时候,已经可与全真七子比肩,跟黄药师这等一代宗师动手了。此时距他从蒙古回到中原不过半年时间,他已经从一个武功平平名不见经传的傻小子变身为一个武功卓绝的一流高手。
中年人的十年八年都是指顾间的事情,对于年轻人来说,每一天每一个时辰都在发生着剧变,只恨昼短夜苦长,恨不能秉烛游。成名要趁早,遨游世界也要趁早,那时候的欢乐痛苦都是不掺任何杂质的,以后再也不会有那样的浓度,这也是《射雕》之所以经久不衰热潮不减的原因之一吧。

从《射雕》到《鹿鼎记》一路读下来,像一个人经历了风霜叠加的一生。我觉得,经过《书剑恩仇录》、《碧血剑》的蹒跚学步,到《射雕》的时候,作者对武侠世界的领悟也进入到了少年时期,再到《倚天屠龙记》的时候,作者进入了武侠世界的青年时代,《笑傲江湖》是心力交瘁的无奈中年视角,到了《鹿鼎记》成了一个阅尽风霜大智若愚的老叟视角。
在读完这一系列以后,我仿佛心有所失,即使在明白了这个世界终极的虚幻奥义之后,我依然不自觉地回味并向往《射雕》时代的豪情。
在那个时代,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作为中坚力量支撑着整个武林,少年弟子们有大把的时间去成长,去烦恼,去爱,去恨。那个时代的江湖是以洪七公为中流砥柱的:“老叫化一生杀过二百三十一人,这二百三十人人个个都是恶徒,若非贪官污吏、土豪恶霸,就是大奸巨恶、负心薄幸之辈。”那时的江湖价值观是二元的,遇上好人要行侠,遇上坏人便锄奸。不像《笑傲江湖》那样,师傅不是师傅,男人不是男人,正邪莫辨,雌雄不分。那时候的忠义是“咱们既学了武穆遗书中的兵法,又岂能不受岳武穆尽忠报国四字之教?咱俩虽人微力薄,即也要尽心竭力,为国御侮。纵然捐躯沙场,也不枉了父母师长教养一场。”那时候的爱情,是“罢罢罢,你活我也活,你死我也死就是。”这是少年视角里江湖应有的模样。
金庸出生于战乱年代,从他一生的经历来看,他一直有着为国建功为民请命的梦想。只不过,除了1938年在浙江战时青年训练团中穿过半年的军装,他这一生从来没有机会奔赴真正的战场保家卫国。我想,他的内心一定曾梦想过自己能够成为郭靖那样的力挽狂澜的大英雄。从这个角度来看,武侠不但是读者的栖梦之处,也曾是作者的栖梦之处。
于是,在在经历过“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少年游,也经历了“一生美梦几乎碎成片片”的少年烦恼之后,郭靖和黄蓉开始接过了为国为民的担子,奔赴襄阳前线。
当蒙古大军驰至襄阳城外,看到的是一座空城,只有一男一女两个少年骑马绰枪,站在护城河的吊桥之前。
他们并肩立于吊桥之前,面对的不止是数万蒙古铁骑,还有未来的纷纷世事。但是,不论前路是风霜雨雪还是铁马冰河,他们都将坚定地携手向前,直到最后的一刻。
对于整个的宋王朝和汉民族来说,那是最坏的时代,吊桥前骑马绰枪的两个坚定背影,是最好的少年。
(下)一生变得有意义——中年郭靖与黄蓉

在《射雕英雄传》中,黄蓉被裘千仞的铁掌击伤上湘西找一灯大师求医,死里逃生之后与郭靖一起听一灯大师讲那过去的故事。听到动情处“两个人不自禁地伸出手去,握住了对方的手,两颗心勃勃跳动,感到全身温暖,因为亲爱的人就在自己身旁坐着,因为她的伤势已经好了,不会再死。”作者还特意重描了一笔“是的,不会再死,在这两个少年人的心中,对方是永远不会死的。”是的,在读者心中,他们也是永远不会死的,甚至不会老的。
小说也好,影视剧也好,大部分都是讲着年轻人的故事,主角总是十八岁,是啊,也只有那个年纪的纯真和热血,才是一切故事发生的土壤。尤其是武侠故事,少年侠客为了正义和理想上下求索,经历各种离奇的际遇,与这世上的一切阴谋苟且做斗争,止息干戈,改变世界,发生爱情,收获崇拜。故事在沸点适时戛然而止,英雄与美人是否像王子与公主那样从此过上了没羞没臊的生活?张无忌是否后来真如周芷若所说的对赵敏心生厌惓,令狐冲是否尝够了任大小姐的温柔之后仍在心里默默怀念着死去的小师妹,去了渤泥国的袁承志是否经常想起那个温柔美貌的阿九公主,陈家洛与霍青桐是否结成了夫妻,这一切都不得而知了,我们所能确定的只有靖哥哥和蓉儿是一直一直在一起的,一直到死。
中年侠客的家庭生活是什么样,因为年纪不允许他们做主角,我们只能看到一些边角料。何太冲家里妻妾不和性命相搏,石清和闵柔夫妇忙着给儿子擦屁股,平一指苦于不能把老婆全家杀光,段正淳跟刀白凤长年分居,马大元一言不合就被老婆给做了……大致跟我们生活中的中年人没什么两样。
世上没有几个杨过那样永远的少年,绝大部分人到了一定年纪以后都要面对渐渐失去弹性的地面生活,埋首于柴米油盐、养儿教女。永远不老不死的少年郭靖与黄蓉在《神雕》中也步入了中年,他们的中年生活也有泯然众人的内容,比如为了孩子的教育吵架,为了工作而烦恼,但是,与寻常的中年人不同的是,他们的疲惫无奈之外处处洋溢着相濡以沫生死与共的爱意。
曾经看过一个专栏作家写文臆测郭靖和黄蓉的婚姻,非常武断地认为黄蓉的中年生活一定苍白寂寞极了,实则他们的婚姻生活无比充实和谐。83版《射雕英雄传》的主题曲《一生有意义》正是在诠释郭靖与黄蓉的生活:人海之中,找到了你,一切变得有情义,万水千山,此生有人,相携又相依,同声同气,无分彼此……黄蓉看到郭芙、杨过与武家兄弟的四角恋情以后,还曾感叹过这些年轻人之间的情意远不如她与靖哥哥的纯粹与深重。
《神雕侠侣》里,已届中年的靖、蓉夫妇已成配角,他们镇守襄阳保境安民之余过着生儿育女的平凡生活,不再像年轻时候那样在江湖中闯荡,也少了许多跌宕起伏的故事。一般读者们更爱看杨过俘获众美练成神功的不凡奇遇,我却更爱读靖、蓉夫妇二人平凡琐碎的家常片段。

在常人看来,中年黄蓉不再像《射雕》里那样精灵可爱,是的,此时的黄帮主、郭夫人,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十五六岁的小妖女蓉儿了,江湖群豪唯她夫妇马首是瞻,半爿国门全城百姓系于她夫妇掌中,一丝差错都出不得,换了谁也不得不步步为营处处小心。可是,很多人没注意到的是,在与郭靖单独相处的时候,她还是那个伶俐俏皮的蓉儿。
《神雕》里夫妇二人一出场便遭遇了陆家庄灭门案,二人一边查访一边就开起了玩笑,郭靖忌惮李莫愁功夫了得,盼望岳父黄药师来镇场子,黄蓉笑话丈夫“年纪越大,越是胆小。”郭靖道“这话一点不错,越是练武,越是知道自己不行。”黄蓉又笑道:“郭大爷好谦!我却觉得自己愈练愈了不起了呢。”郭靖看到少年杨过聪明机灵,感叹自己的愚笨,黄蓉却笑着表白道“我却偏喜欢你这傻哥哥呢。”谈到郭芙的婚事,郭靖觉得女儿如果嫁个书生的话日子肯定难以和顺,黄蓉笑道:“也不怕羞!原来咱俩夫妻和顺,只因为你武功胜过我了。郭大侠,来来来,咱俩比划比划。”郭靖笑道:“好,黄帮主,你划下道儿来罢。”
郭靖听到江湖中人人道那赤练仙子美貌惊人,心中却想:那又何足为奇?我那蓉儿自然胜她百倍。俗语道“老婆是别人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说的是中年夫妇相处日久之后难免视觉疲劳,靖、蓉结婚最初的十年隐居桃花岛上,夫妇二人长年厮守,郭靖心中不但没有对老婆有半分厌惓,还时时以她为美,殊为难得。
这夫妇二人的恩爱片段真是数不尽数,杨过也侧面映证了他们夫妇相敬相爱,除了为杨过断臂的事情,从来没吵过嘴。他们之间的相处模式是,但凡有大事黄蓉绝对服从郭靖,而郭靖遇事便向老婆讨主意,这样的两口子要想吵起架来还真是难呢。
人们爱把婚姻比喻成“围城”,尤其是他们中年以后都困守危城襄阳,他们的生活可以说是“围城”之外又有“围城”,强敌压境,数年鏖战,山河百姓危如累卵,重重危机和高压之下夫妇二人还能淡然处之恩爱如初,简直已经是婚姻的最理想状态了。
金庸的十五部武侠小说的主角们绝大多数最终都选择了退隐,在他们年轻的时候,都可以为正义和理想一战,不惜为之抛头颅撒热血,到最后他们都将明白,人力敌不过天命。而只有郭靖和黄蓉夫妇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将半生的时间和精力都献给了这项终将失败的事业。
郭靖实在是个幸运至极的人,他这一生遇上的最艰难的选择不过是黄蓉与华筝之间的选择,而这个问题并没有让他为难很久,他不过稍稍挣扎了一番,华筝便大方地退出了竞争。从小到大,甚至一直到死,他都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终身活在理想之中。而他一生最大的幸运莫过于遇上了黄蓉,遇到一个爱他、懂他,并且愿意用一生来成全他的女人。
他最大的理想是为国为民,她最大的理想就是让他实现自己的理想。
当然,她也不是全为了郭靖,如果她真的对国家和民族没有一点点感情,是做不到奉献自己一生的。她是一个母亲,跟所有平凡的母亲一样,为了儿女愿意牺牲自己的性命。但是襄阳城破之时,郭氏全家除了郭襄以外全部殉国,郭家从此绝后。这样的结局应该早就在她预料之中,是什么让她连儿女的性命都愿意填进去,当然还是理想。她是个聪明绝顶的人,既可以独善已身飞扬跳脱飘然江湖,又可以兼济天下沉稳踏实力战殉国。比起从小被教育要救国救国的丈夫来,她在看透结局以后仍然“偏向虎山行”更为难得。
郭大侠镇守襄阳,虽有万夫莫开之勇和一本《武穆遗书》,可是他心里还是没有底的,老婆才是他的定心丸和主心骨。襄阳到底守得住还是守不住?守不住了以后又怎么办?这些都有赖黄蓉从哲学意义上给出了最终答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郭靖重伤,黄蓉又临盆之际,金轮法王来袭,郭靖下意识地想顺手把老婆拉到身后保护起来,她却低声道:“靖哥哥,襄阳城要紧,还是你我的情爱要紧?是你身子要紧,还是我的身子要紧?”这两句话如当头棒喝,不但惊醒了摇摆不定的杨过使他立下报国之志,也令我等读者热血飞扬,什么是侠义精神?这才是骨子里的侠义精神!很多人认为中年黄蓉不再那么“武侠”,不再那么可爱,像一个古灵精怪的小仙女失去了法力和光彩,变身为一个俗不可耐的妇人。我想说能在这样的危急时刻置自己性命于不顾而将民族大义摆在前面的人,又岂是一句轻飘飘的“可爱”可以形容的。

诸葛亮三代殉国,原是世受皇恩,郭靖却是一介草莽,并无一官半职,他为此牺牲全家,不过是眼看国家存亡、百姓倒悬之际,自己又身有余力,不得不挽救于万一而已。很多人认为郭靖这样的选择很傻,甚至还有装逼的嫌疑,这令我很费解。他确实因此得到了一些名利,可是,比起他失去的,这些又算什么呢。如果这类精明人物生在当时的乱世危城之中,还会不会指责郭靖装逼呢?追根究底地说,社会的堕落就是源自中年人对名利以外一切事物的敷衍。不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有靖、蓉这样的中年人,都是平凡百姓的福祉。
也不是没有悲哀的,襄阳城破之时,郭靖的武功早已高到惊世骇俗的地步,黄蓉亦已阅遍世情,依旧没能挽回败局。回想同学少年时三擒欧阳锋,大破花剌子模,纵横江湖无敌手,可是人力智计总有穷尽,面对这样滔天的灾难,即使把性命填进去也是螳臂挡车。不过,那已经不重要了,重要是他们觉得有意义。
当兵凶战危之际,郭靖手执长剑挺立城头,英风飒飒,黄蓉站在他的身旁,远眺蒙古飞骑,不知此战结果如何,再看丈夫时心中却充满了说不尽的爱慕眷恋之意,心想:“咱俩共抗强敌,便是两人一齐血溅城头,这一生也真是不枉了。”郭靖跟许三多的人生信条差不多: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他这一生做到了,她也做到了。
爱情就是这么一样东西,不管你多么聪明剔透,了解生命的虚无,但是某一个人却能让你感觉到,寄生于世上原是那么好的事情。哪怕世界一片荒芜,与他共度的每一分每一秒,与他一起做的每一件事情,即使是失败与死亡,都有了非凡的意义。
知名不具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姐姐可以告诉你的 (75人喜欢)
- 雨与山火 (22人喜欢)
- 临渊写字 (5人喜欢)
- 为孤独终老所做的准备 (2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