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泥扶不上墙
日本的超市有一个特点,在哪一层买的东西就要在哪一层结账。这对减轻生鲜区排队拥挤状况的确起到了起死回生的作用,谁都知道生鲜区是超市的生命。超市追求的流量,正如当代每个人都在追逐的东西,主要依靠生鲜区拉动。生鲜,多么有生命力的名字!总让我立刻想到晶莹剔透的葡萄、翠绿欲滴的蔬菜、新鲜活泼的鱼虾、鲜红柔软的各类鲜肉,每次到超市,即使不买,我也喜欢到生鲜区逛逛,虽然眼前的这些东西即将被人放上餐桌,但还是不能忽略它们本身的生气。
生鲜区往往又是最忙碌的,从早忙到晚,川流不息,进货、理货、摆放、管理、称重、包装,这样一条程序下来,无数人的餐桌已经添色不少。
跟一楼生鲜区的热闹相比,三楼的百货区显得比较冷清,但是井井有条,收银员仔细地核对产品、收银、顾客付好钱之后还会帮忙把物品放入袋子中,给了所有顾客一个耐心等待的理由,那就是:这就是服务,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俭省。
不过,这种冷清被一个声音打破了,“小姐,烂泥要在哪里付(钱)?” 一位老人手里拿着一桶珍珠泥,用所有人都能听见的声音问道,收银员抬了一下眼睛,回答道,“也是这里。”这个答案似乎并没有让老人满意,她把珍珠泥举到胸前,跟自己的孙子说,“喏,要在这里排队的。”于是,祖孙二人排在了我的后面,那桶“烂泥”不时地打着我的小腿。而我的余光也可轻易地抓取到十元钱的影子。
如果说之前等待的时间是美好的,因为我可以欣赏收银员有条不紊的工作状态,那么接下来的等待时间就是煎熬了。身后的小孙子一直在不停地抱怨,“要等到什么时候啊?”,“很快了,喏,这个阿姨付好钱之后就是我们了。”虽然说话的内容是在安慰孙子,但是语气上只是暴露了更多的焦躁和不耐烦。
我前面付款的男人是个奶爸,手里推着一辆婴儿车,因为要照顾婴儿车,所以他的付款流程还增加了一点时间,但是这段时间,我身后的祖孙两人从来没有停止过他们的抱怨。“什么时候好啊?”“要等的。”“烂泥只能在这里付钱的。”……
当我付钱的时候,我把商品放在收银员的工作台上,等着她拿着扫码器扫描,可与此同时,身后的奶奶突然把他的孙子抱起,也放在了工作台上,孙子登录到至高点,显然有种胸怀天下的架势,自然地拿着那桶烂泥直往收银员手里塞,收银员并不理会,拿起我的东西逐个扫描,然后我付款,这个过程中,奶奶并没有制止孙子的任何行为,可能她正想通过孙子的“特权”实现插队的结果,那是她的孙子,一个小孩子的行为,与她毫无关系,而她只是既得利益者。
我付好钱之后赶紧快步离开了,不想再见到这对祖孙,更确切的说,我连他们的声音都不想听到。更关键的是,我不知道她为什么管珍珠泥叫烂泥,但真的跟他们很配,所谓烂泥扶不上墙。
-
两千字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29 17: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