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陈放年限及艾绒纯度的谎言
灸友们在购买艾条类产品的时候,按照艾叶的陈放年份和艾绒的纯度比例去衡量产品的质量,这似乎已经成了标准!那么,艾叶真的是越陈越好吗?艾绒真是的纯度越高越好吗?其实,这些都是一个又一个圆了谎的谎言!
艾叶陈放年份的谎言
战国·邹·《孟子·离娄上》:“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七年之病,指大病、难治之病;三年之艾,指三年以上的陈艾。这是网络上似乎很权威的解释,三年之艾,真的是指三年以上的陈艾吗?
古语总是给我们模棱两可的概念,让后人们不断的去揣摸。首先说这个七年之病,难道是刚好七年的病?生了七年的病用三年陈艾,那么生了八年的病就得用四年的陈艾吗?所以,“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直接用字面意思翻译成通俗语言显然是不对的。上面也说了,“七年之病”的正解应该是病了很久的慢性疾病或者是大病、难治的病,为什么“三年之艾”就是指三年以上的陈艾,明显前后的逻辑不统一。所以,“三年之艾”的正解应该是慢性病和难治的病要坚持用艾灸调理一定的时日才会有效果的意思。
很多人又开始反驳了,“三年之艾”为什么就不能理解成是三年以上的陈艾呢?因为大家没有陈放过艾叶,所以小编不会怪大家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真的要在艾叶陈放的年限上较真,我们为何不尝试着自己来陈放一些艾叶试验一下。艾叶在中国很多地区都有生长,端午节的时候采割一捆艾叶回来进行陈放,尽量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用最好的方式保存,三年之后再看看艾叶是怎么样子的,正常情况下,陈放三年以上的艾叶精油含量极低,叶片失去韧性,一碰就碎,这样的艾叶基本上是砸不出来艾绒的。
上图是首届世办艾草产业大会上的一份学术报告,显示艾叶陈放的1-5年时间里,不同时间段主要活性物质变化,从曲线图中我们看出艾叶中的活性物质在陈放三年后急剧下降,而陈放1-3年间的艾叶活性物质是相差不大的。
然而,市面上五年陈艾、七年陈艾乃至十年陈艾比比皆是,很显然是为了迎合那句“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古语而撒下的谎言,真正陈放这么久的艾叶可遇而不可求,且艾叶也并非是陈放时间越长越好,艾灸用的陈艾叶以不超过三年为宜!
艾绒纯度越高越好的谎言
首先,我们看一下艾绒纯度计算的方式,把10公斤艾叶砸1公斤艾绒的比例称为10:1的艾绒,最高比例的艾绒就是橙黄色的艾绒,称之为黄金艾绒,至少要在30:1以上的艾绒才能出现这样的呈色,那么要用30公斤艾叶才能制作出1公斤这样的艾绒,仅仅艾叶的成本价格已经要好几百块了,这样高价格的艾绒真的就是好艾绒吗?
艾叶砸成艾绒提取成黄金绒,这橙黄色的艾绒到底是提取了陈艾叶中的哪一部分?又扔掉了哪一部分?有人说,是留下了叶片背部的绒毛部分,有人说是叶肉部分, 不管是哪部分,它至少证明了只留下了艾叶中的某一部分。黄金绒看上去金灿灿的没有丝毫杂质,感官和卖相都挺不错的,但似乎忘记了我们的艾绒是用来艾灸的,不是用来做艺术品欣赏的。艾灸需要的仅仅是艾叶中的某一部分吗?
中医主张大家吃米要选用糙米,这样的米营养成份更多一些,然而糙米摆在超市的货架上,估计购买的人很少,因为米里还夹杂着一些糠,但是这样的大米就是比精米有营养。陈艾叶提取艾绒也是同理,真正对艾灸效果最好的,虽然不是纯度极低的一包渣的艾绒,当然也绝对不是黄金艾绒,而是纯度在中间值的艾绒艾灸效果是最好的,这样的艾绒包含了艾叶中的所有有效物质而非是其中的某一部分。
更有甚者,100:1的艾绒也敢标注,小编真心佩服商家的勇气,如果说30:1以上的艾绒就是黄金艾绒了,那么100:1的艾绒应该取名叫铂金艾绒才行。开了个玩笑,不过这样的行为就像十年陈艾叶一样,反而让谎言不攻自破。
所以,用作艾灸的艾绒,不是比例越高越好,让艾绒适宜艾灸,就是最佳。
然而,谎言说一千遍就变成了真理。很多顾客在购买艾条的时候就会问:几年陈艾啊?纯度多少?这已经在众多的灸友心中形成一个度量艾条好坏的质量标准。
在利益的驱使下,说一个谎言圆一个谎言。然而,艾制品是养生用品,是非黑白颠倒的质量观念,会带给灸友们多少危险?谁能还给这世界一个真正的真理?在这样的行业环境下,御冰台品牌承载着“传播真艾”的使命而诞生!首先,在产品的制作上,御冰台严格遵循了古法制艾的标准,选用端午时节采制的蕲艾为原料,陈放以一年为下限,三年为上限,用于艾灸的艾制品选用艾绒只以适宜艾灸为标准;其次,我们颠覆了行业以艾叶陈放年限及艾绒纯度衡量质量的标准,所有的包装盒及宣传物料上均无标注艾叶陈放年限及艾绒纯度,重新定义了什么是“真艾”,并成功在行业内掀起了一股“真艾”热潮,让灸友们真正受益。
艾叶陈放年份的谎言
战国·邹·《孟子·离娄上》:“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七年之病,指大病、难治之病;三年之艾,指三年以上的陈艾。这是网络上似乎很权威的解释,三年之艾,真的是指三年以上的陈艾吗?
古语总是给我们模棱两可的概念,让后人们不断的去揣摸。首先说这个七年之病,难道是刚好七年的病?生了七年的病用三年陈艾,那么生了八年的病就得用四年的陈艾吗?所以,“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直接用字面意思翻译成通俗语言显然是不对的。上面也说了,“七年之病”的正解应该是病了很久的慢性疾病或者是大病、难治的病,为什么“三年之艾”就是指三年以上的陈艾,明显前后的逻辑不统一。所以,“三年之艾”的正解应该是慢性病和难治的病要坚持用艾灸调理一定的时日才会有效果的意思。
很多人又开始反驳了,“三年之艾”为什么就不能理解成是三年以上的陈艾呢?因为大家没有陈放过艾叶,所以小编不会怪大家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真的要在艾叶陈放的年限上较真,我们为何不尝试着自己来陈放一些艾叶试验一下。艾叶在中国很多地区都有生长,端午节的时候采割一捆艾叶回来进行陈放,尽量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用最好的方式保存,三年之后再看看艾叶是怎么样子的,正常情况下,陈放三年以上的艾叶精油含量极低,叶片失去韧性,一碰就碎,这样的艾叶基本上是砸不出来艾绒的。
上图是首届世办艾草产业大会上的一份学术报告,显示艾叶陈放的1-5年时间里,不同时间段主要活性物质变化,从曲线图中我们看出艾叶中的活性物质在陈放三年后急剧下降,而陈放1-3年间的艾叶活性物质是相差不大的。
然而,市面上五年陈艾、七年陈艾乃至十年陈艾比比皆是,很显然是为了迎合那句“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古语而撒下的谎言,真正陈放这么久的艾叶可遇而不可求,且艾叶也并非是陈放时间越长越好,艾灸用的陈艾叶以不超过三年为宜!
艾绒纯度越高越好的谎言
首先,我们看一下艾绒纯度计算的方式,把10公斤艾叶砸1公斤艾绒的比例称为10:1的艾绒,最高比例的艾绒就是橙黄色的艾绒,称之为黄金艾绒,至少要在30:1以上的艾绒才能出现这样的呈色,那么要用30公斤艾叶才能制作出1公斤这样的艾绒,仅仅艾叶的成本价格已经要好几百块了,这样高价格的艾绒真的就是好艾绒吗?
艾叶砸成艾绒提取成黄金绒,这橙黄色的艾绒到底是提取了陈艾叶中的哪一部分?又扔掉了哪一部分?有人说,是留下了叶片背部的绒毛部分,有人说是叶肉部分, 不管是哪部分,它至少证明了只留下了艾叶中的某一部分。黄金绒看上去金灿灿的没有丝毫杂质,感官和卖相都挺不错的,但似乎忘记了我们的艾绒是用来艾灸的,不是用来做艺术品欣赏的。艾灸需要的仅仅是艾叶中的某一部分吗?
中医主张大家吃米要选用糙米,这样的米营养成份更多一些,然而糙米摆在超市的货架上,估计购买的人很少,因为米里还夹杂着一些糠,但是这样的大米就是比精米有营养。陈艾叶提取艾绒也是同理,真正对艾灸效果最好的,虽然不是纯度极低的一包渣的艾绒,当然也绝对不是黄金艾绒,而是纯度在中间值的艾绒艾灸效果是最好的,这样的艾绒包含了艾叶中的所有有效物质而非是其中的某一部分。
更有甚者,100:1的艾绒也敢标注,小编真心佩服商家的勇气,如果说30:1以上的艾绒就是黄金艾绒了,那么100:1的艾绒应该取名叫铂金艾绒才行。开了个玩笑,不过这样的行为就像十年陈艾叶一样,反而让谎言不攻自破。
所以,用作艾灸的艾绒,不是比例越高越好,让艾绒适宜艾灸,就是最佳。
然而,谎言说一千遍就变成了真理。很多顾客在购买艾条的时候就会问:几年陈艾啊?纯度多少?这已经在众多的灸友心中形成一个度量艾条好坏的质量标准。
在利益的驱使下,说一个谎言圆一个谎言。然而,艾制品是养生用品,是非黑白颠倒的质量观念,会带给灸友们多少危险?谁能还给这世界一个真正的真理?在这样的行业环境下,御冰台品牌承载着“传播真艾”的使命而诞生!首先,在产品的制作上,御冰台严格遵循了古法制艾的标准,选用端午时节采制的蕲艾为原料,陈放以一年为下限,三年为上限,用于艾灸的艾制品选用艾绒只以适宜艾灸为标准;其次,我们颠覆了行业以艾叶陈放年限及艾绒纯度衡量质量的标准,所有的包装盒及宣传物料上均无标注艾叶陈放年限及艾绒纯度,重新定义了什么是“真艾”,并成功在行业内掀起了一股“真艾”热潮,让灸友们真正受益。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