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安徽人
前些天,在网上看见讲安徽人的话:见面就打听别人的学历,家庭背景...,真叫人受不了。 想想外国人的烂漫:和女士见面,二话不说,先抓人家的手吧唧一下,虽然东方人不太接受这种做法,也还勉强称呼人家一声绅士。 这些年,大家读的书多了,也变得更加礼貌了。安徽这样一个传统的内陆省份,会不会被外面的家伙们认为:是一个不足够文明的世界呢? 但在我的印象中,我生活的地方是一个乡土的世界。 见面寒暄是乡土世界的一个习惯,但是,哪有人能天天满脑子都是有趣的话题呢,所以,自然需要问清楚人家的七大姑,八大姨,由此来展开话题,或者说作为套近乎的一种手段。 我生活的城市比较小,念初中时,大家都是同一个城市角落里的人,因为念过两个小学,所以初中同学大多是两个小学认识的人的集合,也就相对熟悉些。 高中在城市的东边,而我住在城市的北边,所以对我来说是一个极为陌生的环境,交朋友也没有那么容易。这个时候发现旁边有擅长社交的那一类家伙。他们聊天不像传统意义上的聊兴趣,聊品好。(至少,在当时我的意识里:没有相同乐趣的人是交不了长久朋友的。) 他们通常打听过去,从幼儿园开始,小学,初中,然后终于找到交集了,而这个“好不容易”的交集通常是一个人。然后围绕这个来之不易的人聊得不亦乐乎,(这个情节恐怕是被当做交集的那位非当事人所意想不到的吧),终于,聊天的这两个人暂时成了朋友。 乡土世界的寒暄有时也是“交换情报”的一种方式。 路过小区门口,经常看见大妈大爷们双手交叉,挺起半边屁股,谈天说地,每天如此,也并不觉得厌烦。(想想生活在日本的家庭主妇们,每天忙于精致的家务,不免感到些许同情。) 通常,是某某大妈说:今天买的牛肉掺了水。于是大家都不去那家店买牛肉了。或者是某大爷大谈国际局势,于是,大家就像听说书人演讲那般,来感受自己是地球居民的一份子。最让小孩们头疼的是:回家就听刚参加完小区会议的家长来宣扬别人家小孩的光辉事迹。 从砖瓦房到混泥土房,从乡村到城市,安徽人没有丢弃的是那份质朴的乡土气息,这恐怕是那些提前迈入高等文明的人所难以体会的吧。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01 0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