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erre Auguste Cot笔下的可爱迷人
之前写过一篇关于梵高的文章,对达芬奇、毕加索也是崇拜至极。但真正使我一见便极为震撼的西方油画,当属Pierre Auguste Cot。尽管一提到皮埃尔,大多数都会想到那场悠闲美好的聚餐,不过这也阻挡不了我对考特的追捧了。 一年前,偶得机会点进了一个网址,其中收藏了许多西方油画。我顺着顺序往下翻,一双看去便勾住心魂的眼睛出现了。

少女微微颔首,而一双碧蓝色的眼又正视前方,恍若在默默传达讯息。我点开了全幅图画,画上是一位穿着白色背带裙的金发女孩,内搭着蓝色的花边长袖,手持一本打开的书,静默着。我想起弗拉戈纳尔的《读书的女孩》,那是一幅使用暖黄色调的画。小女孩是深棕色的马尾头发,穿明黄色的蓬蓬裙,显得很厚实,黄色裙子占了画面的一部分,画面上方是她乖巧的侧脸。弗拉戈纳尔笔下的读书女孩更像是双层小复式楼里无忧无虑地长大的少女。

再看考特的《读书女孩》,截然不同。画面是冷色调,若是于深夜黑暗的房间里看,也许还会感到一丝紧张。她的白色背带裙看起来轻轻薄薄,柔和地覆着十五六岁女孩的身体。猜想考特是想弱化背景吧,只用一抹深不见底的黑色。而女孩手里的那本书又好似带着圣光,泛黄的纸页看起来像中世纪照明的蜡烛,打开的书和女孩的金发形成一层朦胧的光华。皮肤更显洁净。

这一位读书女孩美得脱俗,是少女即将褪去稚气的那种美,美得不可方物,不可亵渎,她像是智慧的化身,那双眼睛里有坚毅的光,让她看来像是有读心术的天赋异禀的女孩,使无知者想要退缩,使智者想要跟随她探究无尽的真理。
考特笔下有很多正处于豆蔻年华的女孩子,她们都如同天上的圣女一般纯洁美好。像《暴风雨》中男孩手臂弯里的那个女孩,一身雪白的像是纱绸的长裙极具美感地缠绕着她的身体,勾勒出一位初熟女孩最曼妙的曲线。暴风雨前夕,一切都在孕育着黑暗与恐怖,少年也只是铜色的皮肤和深色的裤装,更是将少女的肌肤衬托得透亮。

有一瞬间,我从她的面上看见了凯特·温斯莱特的影子,和恋人一同穿越积水船舱的rose的脸。 《春天》也是,我尤其喜欢《春天》,满满的,快要溢出来的油绿色,充满了生命和活力的秘密森林。是静止的画面,却似乎能够听见秋千摇摆带动树枝和叶子发出的摩擦声,能听见少年和少女相视时的笑声,还有没有出现的藏匿与树林之后的小鹿亦或是百灵鸟的声响。

如果要用神话里的神来定义,读书女孩像记忆女神尼莫西迷,暴风雨的男孩女孩原本便取自希腊神话,可是我却觉得女孩更是美如爱神,而春天秋千上的女孩像是女性版的厄洛斯小爱神,略微婴儿肥的小脸,笑容可掬,眼神里是浓情蜜意,双手勾着恋人的脖颈,那双柔嫩的双腿蹭着彼此,姿态可爱迷人,忽的想起《长生殿》里那句“轻云软四肢”。想来是没有哪个少年不会爱上这样一位精灵一般的女孩子了。


要为这些女孩子选择一种香味的话,我愿意以玫瑰色和百合色融合的成熟乳木果来作为考特笔下女孩子一路小跑时留下的香气。有奶油的气息,甜而不腻,又带着点树叶的清香,恰到好处的轻熟的味道。 这大概便是考特的画笔最有魅力的地方,让看画的人感到来自心底里的欣喜又回到宁静,你十分熟悉,那些昏暗阁楼里读书的时光,和恋人躲过的大雨和欢喜的约会,却又陌生,那些画上人像是离你很远,他们的快乐纯粹得不能再洁净透彻,他们的圣洁自持也是无人匹敌,仿佛是生活在另一个叫做伊甸园的地方。
© 本文版权归 小林绿KOBAYASI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