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烦恼

什么是烦恼?
干活很多挣钱很少?工作优秀无缘升职?付出真情没有回报?是的,这些都是烦恼,但只说了一半,我来补齐另一半:干活很多挣钱也多,工作优秀步步高升,付出真情得到真爱。我脑子进水了?那些都是快乐,不是烦恼?你太着急了,当心因此烦恼哦。
回答我一个问题:当挣钱变少,不升反降,爱人变心,你是不是会陷入更大的烦恼呢?或许不会变糟,说不定还会越来越好,这样就不用烦恼了吗?再回答我一个问题:当干活很多挣钱也多,工作优秀步步高升,付出真情得到真爱时,你能快乐多久?似乎快乐不了多久又复归平静吧?当你复归平静后是不是渴望挣更多的钱、升更高的职、海枯石烂万世不渝?再想想这些是不是烦恼呢?嗯,你还是觉得金钱、权力、爱情能让人快乐。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讲到,近年来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开始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快乐的根源。心理学家基于“快乐是主观感到幸福”,采用直接询问的方法测量人的幸福感。研究发现,快乐并不源自金钱、权力、爱情之类的客观条件,而在于客观条件是否符合主观期望。因此,想要然后得到一根棒棒糖,你会感到快乐,而想要一辆玛莎拉蒂却得到一辆奥迪,你会感到不快乐,问题似乎回到了老生常谈的“克制你的欲望”。这项研究存在致命错误,大众并不真正了解自己,所以心理学家才有存在的必要。直接询问那些不了解自己的人,岂非缘木求鱼?
生物学家的研究看起来更靠谱。他们认为经过数百万年演化的生化机制是幕后推手,包括幸福感在内的心理状态不是由外在因素决定的,而是由神经、神经元、突触和血清素、多巴胺、催产素等各种生化物质构成的复杂系统决定的。快乐并非是对金钱、权力、爱情作出反应,而是血液中开始流过各种激素,大脑中开始出现微弱电流。快乐和痛苦服务于生存繁衍,我们会短暂感觉到快乐,但不会永远持续,痛苦也是类似的,否则永久沉迷于某种快乐或深陷于某种痛苦无暇他顾,会造成人类灭绝,这就是为什么快乐会复归平静,时间是疗伤神药的原因。为了快乐追求金钱、权力、爱情,还不如找到控制体内血清素、多巴胺、催产素水平的方法有效,哌甲酯(兴奋剂)、丙咪嗪(抗抑郁药)、唑吡坦(安眠药)等精神类药物应运而生,哪天医学实验室真的研制出控制体内全部生化物质水平的药物也未可知。
你不会真的认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吧?就算靠服用药物控制体内生化物质水平,感受到持续不断的快乐,难道不担心哪天药物供应不上,或者药物失效,就像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导致药效降低一样?人类使用的非法精神类药品——毒品,已经让我们看到了这一点,吸毒剂量一次比一次大,直到吸毒过量死亡。就算药物廉价、供应充足、药效稳定,真正实现了快乐常伴左右,但是一次意外的车祸、一场正常的死亡就会终结这美好的一切,不应该扼腕叹息吗?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正好展示了这样一个世界,所有人每天服用一种叫做苏麻的精神类药品,所有人都感到快乐,所有人都感到满足,没有战争、罢工、示威游行,一切似乎都很美好。你是什么感觉?我反正觉得毛骨悚然。有一个概念需要澄清一下,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所说的快乐实际上是快感,体内生化反应的产物,强烈而短暂。连绵不绝的快感等同于快乐吗,与吸毒何异?没有痛苦只有快乐,生命的意义何在?如何解释困境中的甘之如饴,顺境中的度日如年?问题就像希腊神话里的九头蛇海德拉一样,斩下一颗头立刻又生出两颗来。
烦恼如噩梦般挥之不去,有些人深陷其中,有些人选择忘记。我们鄙视前者,觉得他们是懦夫,但赞美后者,觉得他们有直面生活的勇气。我们的态度并不能给予实际的帮助,就像仓央嘉措的诗说的那样,你爱或者不爱我,它就在那里,不增不减。深陷烦恼与忘记烦恼是一体两面,始终笼罩在烦恼那巨大的阴影之下,就像屈服于父亲权威和反抗父亲权威一样,并没有走出父亲权威那个怪圈,都是孩子气的做法。忘记烦恼或许只是一剂安慰剂,用于舒缓紧绷的神经,求得片刻安宁,但是烦恼就像蚊子,冬春时节无影无踪,夏秋之季不请自来,嗡嗡之声搅得人难以入眠。
渴望快感,躲避伤感,这是烦恼的根源——追求。病根找到了,就要对症下药。金钱、权力、爱情具有世所公认的价值,无数人不懈追求,无数人烦恼不已。它们真的那么有价值,值得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吗?
如果你告诉摩尔根《古代社会》里的的蒙昧人应该多挣些钱,让生活过得更好,他会满怀疑惑:你的意思是让我的陪葬品看起来更棒吗?如果你告诉美洲易洛魁塞人的分支——内卡部人应该争取氏族首领继承人提名,他或许会摇摇头说:太麻烦,要在氏族内投票通过,还要其他七个氏族同意,然后像保姆一样照顾氏族成员的吃喝拉撒,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附近的森林逛逛,采采蘑菇、挖挖根茎、抓抓青蛙,巧妙地躲过美洲豹也很有趣啊!如果你告诉澳大利亚的卡米拉罗依人要牢守忠贞不渝的爱情,他会斩钉截铁地告诉你:我们就是这样做的,伊排们只与卡波塔们结婚,孔博们只与玛塔们结婚,慕里们只与布塔们结婚,库比们只与依帕塔们结婚,绝不会搞错。当然他不明白这是一种升级版群婚制,目的是防止近亲繁殖。听到这些回答,你是觉得他们愚昧还是倍感困惑呢?如果是后者,恭喜你上道了。
金钱、权力、爱情具有价值从来就不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这个观念的产生不早于7万年前,也就是我们的祖先智人走出非洲大草原的时候。相对于宇宙的138亿年、地球的45亿年,7万年可以说是电光石火,你不会真的把这一瞬间的事情当做真理吧?
之所以金钱、权力、爱情具有价值,就在于你这样认为,其他人也这样认为。就算你不再相信,但是其他人仍然相信,这是无法改变的现实,尤瓦尔·赫拉利为此创造出一个名词“互为主体”(intersubjective)。互为主体的现实并不因个人的信念或感受而存在,而是依靠大众的沟通互动而存在。比如美元不能吃,不能喝,也不能穿,但只要有几十亿人相信它,就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用来买吃的、喝的和穿的。一家小卖部的店主不相信美元,不愿意接受它,完全不是问题。只需要多走两条街,换一家超市就可以买到吃的、喝的和穿的。这种力量强大到无法想象,同样也脆弱到无法想象。一旦美国政府垮台,或者世人皆知美元滥发无度,这些绿色纸片立马一文不值。
虚幻,一切都是虚幻。为什么要追求海市蜃楼,为什么要渴望镜花水月呢?
《黑客帝国》男主角尼欧诧异于一个小男孩可以用意念弯折汤匙,小男孩告诉他因为没有汤匙。从小到大的教育、经历告诉我们金钱、权力、爱情是真实的,我们深信不疑,这不是科学的态度,因为我们毫无保留地接受了预设前提。这种态度能让欧式几何发展为非欧几何,能让经典力学升级为相对论,能让天赋人权取代君权神授吗?笛卡尔说:任何一种看法,只要我能够想象到有一点可疑之处,就应该把它当成绝对虚假的抛掉。相对于人类数百万年的历史,不足7万年的观念难道就没有一丝可疑之处?既然以前没有,合理的推论是以后可能也没有。没有必要执着于这个变化无常而非亘古不变的观念,这样就不会深陷烦恼,也不需要忘记烦恼。这不是说抛弃金钱、权力、爱情,抛弃和忘记一样,都是对现实的反叛,仍然轮回于现实的怪圈。而是说认清虚幻后,能以旁观者姿态对待,获得金钱、权力、爱情不错,失去金钱、权力、爱情不坏,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成年人会为一根掉到地上的棒棒糖痛哭流涕吗?金钱、权力、爱情就是成年人的棒棒糖。
如此,就实现了思想自觉。这个自觉的思想像成年人看待小孩子嬉笑哭闹一样看待世事无常和欲望多变,保持着近乎冷酷决绝的平静。欢笑但不疯狂,哭泣却不悲伤,何来烦恼?涅槃之无有,便是涅槃处,世界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