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与心学漫谈——七宗罪与设计(24、25、26、27、28、29、30/365)
【设计与心学24 七宗罪之色欲】
色欲在七宗罪里排在首位:一种解释是不和礼法的性爱,但丁的标准是“过分爱慕对方”,而这样便会贬低了神对人们的爱。
色欲在社交类产品里绝对是设计者需要暗示和诱导的第一逻辑因素。图片信息、体态信息、距离、个人说明、兴趣匹配。都在尝试增强两性的相互吸引中。而性的吸引是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无人可以避免。
造物者在此却和人类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人类作为动物的一分子,所有的动物都是在一年中发情期才选择交配。而人类偏偏是随时都准备着交配和求偶,性欲和情欲强烈刺激着人大脑激素的分泌其实会大大影响人类对于外界的判断力。
曾经一个朋友和我提过类似这样的观点。情欲是上帝赋予人类的一把锁,用来限制人类的高级智慧的产生,因为作为世界的平衡和繁衍,人类的智慧能量应该被限定在200-500这个范畴之间(见之前章节的能量图)。如果太多人脱离这个象限无疑是危险不安全的。而情欲刺激激素的分泌显然是让人类智慧下降的原因之一。我们的躯体会时常会收到类似的干扰和影响。
另外一个解答“过多分爱慕对方”同样是糟糕的经历。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说,付出越多、期望越多。我们从能量守恒的角度来看,过于的爱慕,是一种病态的爱。这会产生过分的期待和偏执。进而影响对生活的其他感知。
个人的能量输出与输入一定要产生均衡,这样生活才会有稳定祥和之感。过分的付出而无法收取足够的回复,这会造成能量的不均衡。这样的能量损失只能通过从其他方面抽取能量来填补。所以往往当一个人陷入当相思,疯狂追求的阶段会损失大量的心象能量,这样往往会在生活的其他区间弥补你流失的能量。
过分的爱慕对方,你会感受不到神对你的爱,大量的能量聚焦到爱这个环节里,其他的心象能量会损失严重,这样感受不到生活很多值得珍惜的细节,会进入到病态的恶形循环中。
【设计与心学25 七宗罪之贪食】
贪食-过度的放纵食欲、也指过分贪图享乐。
公司边上新开了一个商场,吸引了巨大的人流。每次逛这个商城的时候,都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下面的衣服柜台往往无人问津。而上面的美食店都需要拿号排队。国人对美食的追求达到一个丧心病狂的标准。吃货大军们甚至开始考虑解决国外的生态问题。
对于国人爱吃一事,到没有什么苛责讨论的。毕竟生活这么劳累,不好好吃吃怎么对得起自己。问题是度的掌控。
我常和学生讲,人的五感不能过分刺激。常吃味道鲜美的食物、会在食味上过度的分散你的能量,以致于无法聚集能量专注于你需要提升的地方,所以吃货往往有时和工作不努力画上等号。也无法获得更高级的智慧。就好比喜欢看电视会造成大脑退化一样。在感官的过分冲击里,人的能量会分配失衡。
所以你投入过多的能量到味觉中,那么你其他的认知能力就会开始下降。进一步高级智慧更无法开启。
建议修行者清淡不撑才应该是生活主旋律,这也符合健康法则。巨大多数美食是酸性食物,对身体的酸碱平衡不利。
然而在中国大多数的生意在饭桌上谈成。美食的刺激会让人容易冲动和感性。在饭桌上更容易达成合作。食色性也,食和性是两个高频刺激人心象的物质。吃饭确实可以刺激人们的情欲。一起吃饭越多,情欲联系越紧密。
所以作为商人,利用人性的弱点制造更好的食物和服务满足顾客的需求。
而作为修行者,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往往是通向更高级认知的诀窍。
【设计与心学26 贪婪与跳槽】
贪婪-希望占有比所需更多为之贪婪。
我们中国人也喜欢说德不配位必有大祸。作为被各种灾难袭击过的人类来说,贪婪本身是一种保护自我的行为。但是如果过于贪婪,那的确对于自身而言是场灾难。
一个人不了解自己的德行、能力、还有品质盲目将自己放于高处时,或许等待他的往往是意想不到的灾难。
例如今天的互联网跳槽。很多设计师都形成一个误区。并没有好好打磨自身的能力,而是觉得通过不停的跳槽来提升自己的工资待遇。而互联网职业开始的粗放发展,让招聘者很难识别哪些是优秀的人才,哪些是喜欢通过跳槽才增加自己砝码的人才。但是随着招聘者的一步步成熟,学会匹配能力与薪资时,这部分钻空子的求职者会越来越少。
贪婪导致了互联网从业者频繁的跳槽,最终会发现在不停的改换行业的过程中,虽然你的设计能力可以有短暂的提升,但是对于行业的认知却十分粗浅。这个是因为频繁跳槽带来的行业知识信息无法积累。
所以频繁跳槽的设计师很难积累足够的行业知识,而足够的行业知识会成为束缚设计师进一步提升拿更高薪水的最大瓶颈。这是小的贪婪和大的得失之间的博弈关系。
最后送给我们喜欢频繁跳槽的设计师一句话—广积粮,厚筑墙,缓成王。
【设计与心学27 懒惰的大脑】
懒惰:包括懒惰、怯懦、缺乏想像力、满足及无责任心)
懒惰之人全身散发着慵懒的气息,他们站在那里毫无魅力。接近他们就像拥抱粘稠而湿润的海绵体让人不寒而栗。
懒惰之人分为身体的懒惰和心灵的懒惰。身体的懒惰是控制不了自己日常的作息、学习等情况。例如早起、按时吃饭、每天做作业、每天坚持看书、复习功课、按时完成公司的事情。这些都属于身体的懒惰。未做到这些连日常的生活都驾驭不了。
心灵的懒惰更加严重,很多人终其一生勤勤恳恳却一事无成。始终在原地打转,这是因为他们的心灵懒惰。他们习惯在他们了解的事物上反复开垦。而不是了解高一个级别的事物。因为大脑的思考往往会消耗人更多的精力、远比做体力活动要劳累许多。他们大脑懒惰,他们习惯了在他们理解的层次里努力,而不是通过思考提升努力的档次,让自己到达更深的档次中理解问题。这种懒惰在今天的时代里比比皆是。 拿破仑希尔有本书叫做思考致富,推荐同学们读读,最早的成功学书籍。里面讲解人如何通过思考获取更为强大的精神力。
来碗毒鸡汤:北上深的年轻人们,每天辛苦的生活、辛苦的工作。然而未必能做出什么事业。可能反而弄坏了自己的身体。这是因为大多数努力勤奋的青年只喜欢停留在自己理解的维度里思考。这是思维懒惰带来的灾难。而学会提升维度来思考,就请大家多和不同于自己行业的人交流、多和高于自己段位的人交流。
谦虚的学习,随时反思和修正自己、勤于提升自己的思考力。这样才可能让你更上一层楼。
【设计与心学28 愤怒的心智】
愤怒-源自憎恨而起的不适当(邪恶的)感觉,复仇或否定他人,在律法所赋予的权力以外,行使惩罚他人的意欲亦被归作愤怒。
人是有趣的生物,当在生气、愤怒的时候会直接刺激肾上腺激素,进入体力会大大提升,而智商会大大下降的状态。这个人体的设计,似乎设计者有意思的希望人类通过战斗解决愤怒问题,而不是通过思考和平和解决愤怒的问题。当你理解了人体的设计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都是带着“原罪”出生的普通人,首先不要对自己苛责、尽善尽美。因为你就天生被设定了会出问题。 其二要了解自己克服原罪。
我们都知道愤怒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然而遗憾的是在我二十岁出头的时候还依然不能很好的克服。我极易失去理智,经常非常不冷静去处理问题。时常爆发去引起冲突。而我到了三十岁,开始慢慢学会控制。
每当我觉察到自己情绪有问题的时候,我都不会下任何决定,而是平复自己的心情。当心情平稳后再做决定。特别是我们在工作中一定会出现很多争执和争吵,这就需要一定要懂得控制情绪。因为一旦你的情绪出现愤怒那么你的心智会急剧下降,很多恶果就此产生。
有两个小窍门大家可以每天尝试去控制自己容易爆发的情绪。第一个是锻炼,每天可以自己设定一个小动作时常坚持,这样可以提升精神控制力,例如每天试着挺直腰板,这样不但锻炼了身形,还可以有效控制精神。第二个是出现争吵和讨论的时候,养成一个习惯每当开口之前喝一口水。这样的细节可以更好的调节情绪。控制情绪的能力要在平时就开始练起。
【设计与心学29 产品的嫉妒】
嫉妒-因对方所拥有的资产比自己丰富而心怀怨怒。
莫要嫉妒他人,也莫要被人嫉妒。两者都会带来糟糕的影响。嫉妒的本质在于,某些你想获取的能量和资源被他人获取,而你去无法获得。进而产生怨恨。
嫉妒他人、会让你盲目的去效仿,产生莫名的怨恨。去追求可能并不属于你的东西。这种类似的情感就像互联网里的抄袭。我们经常会听到某某老板特别喜欢说我们要做成第二个微信、第二个淘宝、第二个京东。这种带有嫉妒的战略眼光就是极不可取的。从个人的角度来说,一个清晰的了解了自己的人明确自己的位置、资源优势、环境和条件,他很少去嫉妒。从公司的角度看,同样如此。 盲目的抄袭只能是缺乏对自身情况洞察的智慧,而寄希望从强大的对手上找到安全感。这都是不明智的体现。
不去嫉妒他人,也尽量防止被他人嫉妒。人类是有趣的生物。嫉妒之心人人皆有。当你去占据更多的资源。那么就要忍受别人的嫉妒带来的恶果。人内心是渴望平均而同等的生物。一旦你取得了优势资源更要学会低调和谦卑,不然周围的嫉恨势必会带来更大的恶果
对于个人,清晰的认知自我的人,不会去嫉恨。他了解自己此生该拥有什么,该失去什么,真正进入个人成长的平和期。
对于产品,清晰的认知自身的设计者,不会盲目去抄袭。他同样了解企业、行业、外在和内在的环境。产品不会去盲目抄袭竞争对手,而是自然而然的设计和发展。
【设计与心学30 设计的傲慢】
傲慢-“期望他人注视自己或过度爱好自己。因拥有而感到比其他人优越、把自己定位成比上帝或他人更优秀的存在。”’
“我就是用户、我的需求就是用户的需求。” 这句话大家听起来不陌生吧。这就是设计里的傲慢。因为傲慢,我们常常觉得我们就是60岁的老人使用着手机产品,完全不去感知他们的老眼昏花,以及对电子产品的恐慌。
因为傲慢我们觉得我们自己就是使用地图产品的司机,完美没有顾及他们在高速、陌生的路段里如何焦急的寻找自己道路的方向,还要避免出现车祸。而我们设计者却在办公室悠闲的喝着咖啡,吹着冷气的情况下设计的产品。也因为傲慢40岁的老板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审美来指挥20岁的设计师,而他们设计的产品却是卖给20岁的设计师。
傲慢够多了,损失太大了。 可悲的是,往往傲慢的人从来不觉得自己傲慢。而将设计的失误怪罪到他人头上。
为了避免设计的傲慢,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自己的同理心,一定要亲身去我们的用户使用产品的场景去看看, 一定尝试去模仿他们的行为同比自己的感受。这样的设计感知会更加接近我们的用户。而作为设计者必须养成习惯随时随地的去观察周围的人群和用户。有机会多和非行业的人交流、多去了解他们对于你熟悉行业的感知,这样可以更好的避免自己傲慢化。
傲慢化这个词确实影响太大,虽然笔者一直尝试自己去更好的理解用户,但是依然都会选入到这个怪圈。长时间的和外界交流,过长的时间停留在专家对设计的感知里,慢慢就会让自己的言语变得不容易被周围理解。虽然每每纠正,但是也每每犯傲慢这个错误。而笔者自身的身体特点,精力旺盛、不知疲惫导致自己很难理解那些精力较弱、很容易疲惫的助手们。为此犯了很多不近人情的错误,在这里致歉。
色欲在七宗罪里排在首位:一种解释是不和礼法的性爱,但丁的标准是“过分爱慕对方”,而这样便会贬低了神对人们的爱。
色欲在社交类产品里绝对是设计者需要暗示和诱导的第一逻辑因素。图片信息、体态信息、距离、个人说明、兴趣匹配。都在尝试增强两性的相互吸引中。而性的吸引是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无人可以避免。
造物者在此却和人类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人类作为动物的一分子,所有的动物都是在一年中发情期才选择交配。而人类偏偏是随时都准备着交配和求偶,性欲和情欲强烈刺激着人大脑激素的分泌其实会大大影响人类对于外界的判断力。
曾经一个朋友和我提过类似这样的观点。情欲是上帝赋予人类的一把锁,用来限制人类的高级智慧的产生,因为作为世界的平衡和繁衍,人类的智慧能量应该被限定在200-500这个范畴之间(见之前章节的能量图)。如果太多人脱离这个象限无疑是危险不安全的。而情欲刺激激素的分泌显然是让人类智慧下降的原因之一。我们的躯体会时常会收到类似的干扰和影响。
另外一个解答“过多分爱慕对方”同样是糟糕的经历。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说,付出越多、期望越多。我们从能量守恒的角度来看,过于的爱慕,是一种病态的爱。这会产生过分的期待和偏执。进而影响对生活的其他感知。
个人的能量输出与输入一定要产生均衡,这样生活才会有稳定祥和之感。过分的付出而无法收取足够的回复,这会造成能量的不均衡。这样的能量损失只能通过从其他方面抽取能量来填补。所以往往当一个人陷入当相思,疯狂追求的阶段会损失大量的心象能量,这样往往会在生活的其他区间弥补你流失的能量。
过分的爱慕对方,你会感受不到神对你的爱,大量的能量聚焦到爱这个环节里,其他的心象能量会损失严重,这样感受不到生活很多值得珍惜的细节,会进入到病态的恶形循环中。
【设计与心学25 七宗罪之贪食】
贪食-过度的放纵食欲、也指过分贪图享乐。
公司边上新开了一个商场,吸引了巨大的人流。每次逛这个商城的时候,都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下面的衣服柜台往往无人问津。而上面的美食店都需要拿号排队。国人对美食的追求达到一个丧心病狂的标准。吃货大军们甚至开始考虑解决国外的生态问题。
对于国人爱吃一事,到没有什么苛责讨论的。毕竟生活这么劳累,不好好吃吃怎么对得起自己。问题是度的掌控。
我常和学生讲,人的五感不能过分刺激。常吃味道鲜美的食物、会在食味上过度的分散你的能量,以致于无法聚集能量专注于你需要提升的地方,所以吃货往往有时和工作不努力画上等号。也无法获得更高级的智慧。就好比喜欢看电视会造成大脑退化一样。在感官的过分冲击里,人的能量会分配失衡。
所以你投入过多的能量到味觉中,那么你其他的认知能力就会开始下降。进一步高级智慧更无法开启。
建议修行者清淡不撑才应该是生活主旋律,这也符合健康法则。巨大多数美食是酸性食物,对身体的酸碱平衡不利。
然而在中国大多数的生意在饭桌上谈成。美食的刺激会让人容易冲动和感性。在饭桌上更容易达成合作。食色性也,食和性是两个高频刺激人心象的物质。吃饭确实可以刺激人们的情欲。一起吃饭越多,情欲联系越紧密。
所以作为商人,利用人性的弱点制造更好的食物和服务满足顾客的需求。
而作为修行者,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往往是通向更高级认知的诀窍。
【设计与心学26 贪婪与跳槽】
贪婪-希望占有比所需更多为之贪婪。
我们中国人也喜欢说德不配位必有大祸。作为被各种灾难袭击过的人类来说,贪婪本身是一种保护自我的行为。但是如果过于贪婪,那的确对于自身而言是场灾难。
一个人不了解自己的德行、能力、还有品质盲目将自己放于高处时,或许等待他的往往是意想不到的灾难。
例如今天的互联网跳槽。很多设计师都形成一个误区。并没有好好打磨自身的能力,而是觉得通过不停的跳槽来提升自己的工资待遇。而互联网职业开始的粗放发展,让招聘者很难识别哪些是优秀的人才,哪些是喜欢通过跳槽才增加自己砝码的人才。但是随着招聘者的一步步成熟,学会匹配能力与薪资时,这部分钻空子的求职者会越来越少。
贪婪导致了互联网从业者频繁的跳槽,最终会发现在不停的改换行业的过程中,虽然你的设计能力可以有短暂的提升,但是对于行业的认知却十分粗浅。这个是因为频繁跳槽带来的行业知识信息无法积累。
所以频繁跳槽的设计师很难积累足够的行业知识,而足够的行业知识会成为束缚设计师进一步提升拿更高薪水的最大瓶颈。这是小的贪婪和大的得失之间的博弈关系。
最后送给我们喜欢频繁跳槽的设计师一句话—广积粮,厚筑墙,缓成王。
【设计与心学27 懒惰的大脑】
懒惰:包括懒惰、怯懦、缺乏想像力、满足及无责任心)
懒惰之人全身散发着慵懒的气息,他们站在那里毫无魅力。接近他们就像拥抱粘稠而湿润的海绵体让人不寒而栗。
懒惰之人分为身体的懒惰和心灵的懒惰。身体的懒惰是控制不了自己日常的作息、学习等情况。例如早起、按时吃饭、每天做作业、每天坚持看书、复习功课、按时完成公司的事情。这些都属于身体的懒惰。未做到这些连日常的生活都驾驭不了。
心灵的懒惰更加严重,很多人终其一生勤勤恳恳却一事无成。始终在原地打转,这是因为他们的心灵懒惰。他们习惯在他们了解的事物上反复开垦。而不是了解高一个级别的事物。因为大脑的思考往往会消耗人更多的精力、远比做体力活动要劳累许多。他们大脑懒惰,他们习惯了在他们理解的层次里努力,而不是通过思考提升努力的档次,让自己到达更深的档次中理解问题。这种懒惰在今天的时代里比比皆是。 拿破仑希尔有本书叫做思考致富,推荐同学们读读,最早的成功学书籍。里面讲解人如何通过思考获取更为强大的精神力。
来碗毒鸡汤:北上深的年轻人们,每天辛苦的生活、辛苦的工作。然而未必能做出什么事业。可能反而弄坏了自己的身体。这是因为大多数努力勤奋的青年只喜欢停留在自己理解的维度里思考。这是思维懒惰带来的灾难。而学会提升维度来思考,就请大家多和不同于自己行业的人交流、多和高于自己段位的人交流。
谦虚的学习,随时反思和修正自己、勤于提升自己的思考力。这样才可能让你更上一层楼。
【设计与心学28 愤怒的心智】
愤怒-源自憎恨而起的不适当(邪恶的)感觉,复仇或否定他人,在律法所赋予的权力以外,行使惩罚他人的意欲亦被归作愤怒。
人是有趣的生物,当在生气、愤怒的时候会直接刺激肾上腺激素,进入体力会大大提升,而智商会大大下降的状态。这个人体的设计,似乎设计者有意思的希望人类通过战斗解决愤怒问题,而不是通过思考和平和解决愤怒的问题。当你理解了人体的设计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都是带着“原罪”出生的普通人,首先不要对自己苛责、尽善尽美。因为你就天生被设定了会出问题。 其二要了解自己克服原罪。
我们都知道愤怒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然而遗憾的是在我二十岁出头的时候还依然不能很好的克服。我极易失去理智,经常非常不冷静去处理问题。时常爆发去引起冲突。而我到了三十岁,开始慢慢学会控制。
每当我觉察到自己情绪有问题的时候,我都不会下任何决定,而是平复自己的心情。当心情平稳后再做决定。特别是我们在工作中一定会出现很多争执和争吵,这就需要一定要懂得控制情绪。因为一旦你的情绪出现愤怒那么你的心智会急剧下降,很多恶果就此产生。
有两个小窍门大家可以每天尝试去控制自己容易爆发的情绪。第一个是锻炼,每天可以自己设定一个小动作时常坚持,这样可以提升精神控制力,例如每天试着挺直腰板,这样不但锻炼了身形,还可以有效控制精神。第二个是出现争吵和讨论的时候,养成一个习惯每当开口之前喝一口水。这样的细节可以更好的调节情绪。控制情绪的能力要在平时就开始练起。
【设计与心学29 产品的嫉妒】
嫉妒-因对方所拥有的资产比自己丰富而心怀怨怒。
莫要嫉妒他人,也莫要被人嫉妒。两者都会带来糟糕的影响。嫉妒的本质在于,某些你想获取的能量和资源被他人获取,而你去无法获得。进而产生怨恨。
嫉妒他人、会让你盲目的去效仿,产生莫名的怨恨。去追求可能并不属于你的东西。这种类似的情感就像互联网里的抄袭。我们经常会听到某某老板特别喜欢说我们要做成第二个微信、第二个淘宝、第二个京东。这种带有嫉妒的战略眼光就是极不可取的。从个人的角度来说,一个清晰的了解了自己的人明确自己的位置、资源优势、环境和条件,他很少去嫉妒。从公司的角度看,同样如此。 盲目的抄袭只能是缺乏对自身情况洞察的智慧,而寄希望从强大的对手上找到安全感。这都是不明智的体现。
不去嫉妒他人,也尽量防止被他人嫉妒。人类是有趣的生物。嫉妒之心人人皆有。当你去占据更多的资源。那么就要忍受别人的嫉妒带来的恶果。人内心是渴望平均而同等的生物。一旦你取得了优势资源更要学会低调和谦卑,不然周围的嫉恨势必会带来更大的恶果
对于个人,清晰的认知自我的人,不会去嫉恨。他了解自己此生该拥有什么,该失去什么,真正进入个人成长的平和期。
对于产品,清晰的认知自身的设计者,不会盲目去抄袭。他同样了解企业、行业、外在和内在的环境。产品不会去盲目抄袭竞争对手,而是自然而然的设计和发展。
【设计与心学30 设计的傲慢】
傲慢-“期望他人注视自己或过度爱好自己。因拥有而感到比其他人优越、把自己定位成比上帝或他人更优秀的存在。”’
“我就是用户、我的需求就是用户的需求。” 这句话大家听起来不陌生吧。这就是设计里的傲慢。因为傲慢,我们常常觉得我们就是60岁的老人使用着手机产品,完全不去感知他们的老眼昏花,以及对电子产品的恐慌。
因为傲慢我们觉得我们自己就是使用地图产品的司机,完美没有顾及他们在高速、陌生的路段里如何焦急的寻找自己道路的方向,还要避免出现车祸。而我们设计者却在办公室悠闲的喝着咖啡,吹着冷气的情况下设计的产品。也因为傲慢40岁的老板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审美来指挥20岁的设计师,而他们设计的产品却是卖给20岁的设计师。
傲慢够多了,损失太大了。 可悲的是,往往傲慢的人从来不觉得自己傲慢。而将设计的失误怪罪到他人头上。
为了避免设计的傲慢,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自己的同理心,一定要亲身去我们的用户使用产品的场景去看看, 一定尝试去模仿他们的行为同比自己的感受。这样的设计感知会更加接近我们的用户。而作为设计者必须养成习惯随时随地的去观察周围的人群和用户。有机会多和非行业的人交流、多去了解他们对于你熟悉行业的感知,这样可以更好的避免自己傲慢化。
傲慢化这个词确实影响太大,虽然笔者一直尝试自己去更好的理解用户,但是依然都会选入到这个怪圈。长时间的和外界交流,过长的时间停留在专家对设计的感知里,慢慢就会让自己的言语变得不容易被周围理解。虽然每每纠正,但是也每每犯傲慢这个错误。而笔者自身的身体特点,精力旺盛、不知疲惫导致自己很难理解那些精力较弱、很容易疲惫的助手们。为此犯了很多不近人情的错误,在这里致歉。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