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太极拳有感——杨可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学过一种太极拳,是国家体育局推广的那种,也是陈氏二十四式,坚持了半年时间,还被路人老头称赞过(当时感觉自己仿佛是个练家子),后来工作忙开始犯懒,再加上膝盖疼,就慢慢荒废了。
一晃十年过去了,很成功的把自己从一个160斤的小伙喂成一个近200斤的“油腻中青年”,看到课程安排里面有太极拳学习,很是激动了一阵子,心说已经会了,趁机可以拾起来,家人说练的时候小心点膝盖,虽然我感谢她们的提醒,但是我自己心里知道,练太极不会影响。结果开课第一天,就发现老师教的和原来自己学的不一样,呵呵,重头学起吧,又多会了一套拳法。
第一是放松,我其实很难理解老师强调的放松,胳膊都举起来了,怎么放松?打拳时两腿微弯,怎么可能松哪?但是在不停的练习当中我开始发现,保持身体直立,并不是僵直的直立,而是顺其自然的直立,仿佛内在有一根中线,让那根中先保持直立,这样身体的层层环节就一层一层稳稳地叠在一起,叠放在双脚上。这样至少胸腹、甚至大腿、小腿都不怎么用力就可以站住,理论虽然如此,但是做起来还是很难的。但是在做的过程中,我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沉肩坠肘”、“虚顶灵空”、“含胸拔背”等等词语,体会到了站庄中“坐”的感觉。原来还都是放松的结果。
第二是慢,关于太极拳的慢。是的,从十年前学太极拳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越慢越好。我没明白什么意思,但是照做了,当时只是觉得我要锻炼身体,快了轻松不累,所以就慢下来让自己至少可以出汗。这次也是如此,但是,为什么要慢呢?过程中我发现,快的时候很容易掌握平衡,反而是慢的时候很难把握平衡,才能感受到身体的细微的变化,提醒自己保持自觉、保持神清。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需要我们有意识的慢下来,重新保持和身体的连结。
第三是度,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一直在纠正各种动作,“脚迈的太大”“膝盖不能超过脚尖,后脚不要太直嘛,稍稍弯一点。” “脚跟不动,脚尖转动要45度诶。”。当注意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告诉自己这次迈步子要小一点,可是最后又迈的太小了。特别的苦恼,怎么就控制不住呢,不是过了就是不够到位,很难把握好这个度。看来,有时候光有自觉还不一定够嘛,估计还需要一点点的技巧和更多的坚持训练。
学拳一个多月下来,感觉膝盖也没有像以前那么疼了。而且能够保证在练拳的时候,是完完全全的和自己在一起的,这就是专注吧,感觉很棒。班长说:年轻学拳,中年练拳,等年纪大了就可以以拳养生了。现在坚持打太极拳已经被列为我的终身项目中了,我会坚持下去,也希望同学们都能坚持练好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