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读书笔记
《定位》读书笔记
定义:
什么是定位?定位就是让某个产品、服务、企业、个人等等在潜在客户心智中与众不同
定位不是围绕产品进行的,而是围绕消费者心智进行的
定位是一种筛选。由于人们心智的容量很小,你要筛选最容易进入客户心智的因素然后灌输。
定位产生的背景及必要性:
背景,媒体爆炸,广告爆炸,信息爆炸的背景下,我们需要一套方法,让目标消费者真正接受到我们要传达的信息
成功的传播,是在适合的时机对适合的人说适合的话,定位就是寻找心智之窗
定位的几个要点:
第一:进入心智的捷径,就是成为第一个这样的概念,所谓“刻板印象”.如果你面对一个纯净的心智,并想办法第一个进入心智,这个概念会牢牢地留在这个心智中,难以磨灭,但是如果你是第二个进入这个心智的,就没有这么好的效果了。从这个角度说,在你的潜在客户中留下一个你想要营造的形象非常重要,一旦跑偏,后面很难掰回来。
你看到的就是你想看到的:,广告提高期望值,再呈现产品,消费者会看到广告呈现的那样。比如,你想要别人认为你是什么样的,就算你不是,你也可以演成那样的,然后别人还真的会认为就是这样,只是这个过程需要自信和自我洗脑,,你才能洗脑别人,亲眼见过这种例子。
产品阶梯:品牌有很多,为了塞下更多的品牌,人们给品牌分阶层,但是最多也不超过7层,如果要增加市场份额,就要挤掉别人(考虑竞争),或者带一个新的梯子,这时,告诉别人这不是什么(新梯子)比是什么管用(原来的梯子)
关联法:把你跟你的竞争对手绑在一起:安飞士,排第二的租车公司
非七喜:爬上竞争对手创造的梯子:要想找到一个独特的位置,你必须放弃传统的逻辑思维。传统逻辑认为,你要在你自身或你的产品当中找到定位观念。
不对。你必须做的是到潜在客户的心智中寻找。
你在七喜饮料罐里是找不到“非可乐”定位理念的;但你会在喝可乐的人的心智中找到它。
成功的定位要一直坚持,不要觉得要改变‘
无法由此及彼:
不要跟第一硬碰硬:RCA和IBM,RCA想要直接对抗IBM但是失败了,不要跟行业第一的竞争者做一样的事,开一个新的细分市场,定义一个新的品类,做竞争对手没做的事。
领导者的定位:
是什么造就了领导者?当然是跟随者。领导者不应把竞争对手赶出市场。它需要它们来形成一个品类。宝丽莱犯了一连串的错误,控告柯达并且把它赶出了一次成像照相机市场。结果两败俱伤。
建立领先地位,保持领先地位:领先地位有太多的好处,一般来说,领先者比追随者会多几倍市场份额,更容易屹立于时间的长河中,可以请最优秀的人,领先者可以说是步步领先。领先者在消费者心中有更强大的位置,有丰厚的利润,有最好的销量,一旦领先,此后一直获益
“领导企业应当利用其短期灵活性来确保长期稳定的未来。事实上,市场领导者一般都是在人们心智里建立了新的品类阶梯、并且把自家的品牌牢牢地固定在阶梯最上一层的公司。一旦做到了这一点,它还应该做什么、不做什么?”
不要说自己是第一:“只要公司拥有第一的位置,就再没有必要去做广告高呼:“我们是第一!”
宣传品类的价值要好得多。不知诸位注意到了没有,IBM的广告通常都对竞争闭口不提,专门宣传计算机品类的价值,而且是所有类型的计算机,不只是公司自己生产的类型。”
不断重复:宣扬自己是正宗货,建立领导地位的主要因素是抢先进入人们的心智。维护领导地位的主要因素则是强化最初的概念,这是评价一切跟随者的标准。反过来说,其他产品都是“正宗货”的仿效品。
抓住每一个机会:一旦发现哪种新产品有市场前景就马上跟进推出。
企业实力来自于产品实力,可口可乐一旦脱离饮料行业要花巨大的代价竞争
拦截对手:1,迅速回应,“你得在新产品还没有在潜在客户的心智里扎根之前就主动去拦截它。”/2,用多品牌拦截对手。多品牌有更多市场份额,每个品牌都应该有独特定位/用更加宽泛的名称拦截对手,扩大品类范围,
追随者的定位:
“找出空位,然后填补上去“ “如何在潜在客户心智中寻找到一个空位呢?
与切斯特・鲍尔斯(Chester Bowles)一起创立本顿与鲍尔斯广告公司的威廉・本顿(Benton&Bowles)是这样说的:“我会在大公司的业务结构里寻找薄弱环节。”
如物流行业里,跨越在顺丰的薄弱环境寻找空白并做得很好:高时效的重货
怎么找空位呢:尺寸空位,高价空位,低价空位(在评估价格空位时,要记住的是,对传真机、录像机之类的新产品来说,低价位空位往往是个好的选择。购买这类产品的顾客认为自己是在碰运气(如果它不好用,我也没赔多少钱)。
对于汽车、手表和电视机之类的老产品—特别是那些顾客对其现有维修服务不满意的产品来说,高价位空位往往是个好选择。)
其他空位:性别空位,年龄空位,
错误 的空位:工厂空位(即使到了今天,各公司还把精力放在产品而不是品牌上面。从某种意义上说,产品是在工厂里制造出来的,品牌是在心智中打造出来的。如今要想取得成功,你必须制造品牌而不是产品。而要通过定位战略来打造品牌,首要的一步就是取一个好名字。任何一种起名为埃德塞尔的汽车品牌都注定会失败。找空位时经常犯的错误是填补工厂里的空位,而非人们心智里的空位),
技术空位:心智没位置,技术再好也枉然
重新定位竞争对手:
由于空位太少,公司必须通过给已经占据人们心智的竞争对手重新定位来创建空位。
换言之,要想使一个新理念或新产品进入人们的心智,你必须先把人们心智里原有的相关观念或产品排挤掉。
绝不要害怕争执。重新定位的关键在于从根本上动摇现有的观念、产品或人。
冲突—即使是个人之间的—能够让你在一夜之间建立名声。(是的,看看网上的各种骂战)
泰诺:不想用阿司匹林就用泰诺
皇家道尔顿瓷器:雷那克斯瓷器听起来是英国产的,但其实是美国产的,我们才是英国产的。(为了使一项重新定位战略产生效果,你必须对竞争对手的产品有所评论,从而改变潜在客户对竞争对手的产品而不是你的产品的认知)
在以上N多例子里面可以看粗,重新定位竞争对手多少有贬低竞争对手再抬高自己的痕迹,但是单纯的贬低对手是不行的,你得在一个定位里否定对手,比如阿司匹林带来伤害,产地,配料健康,气味等等,如果单纯说“我们比XXX好”,啥用都没有。好哪?
名字:
如何起名?到如今,一个无力的、毫无意义的名字难以进入人们的心智,你必须起一个能启动定位程序的名字,一个能告诉潜在客户该产品主要特点的名字。但是,名字不应“过头”,也就是说名字的含义不应过于接近产品内涵本身,像是一个通用名称,从而适用于该类别中的所有产品,而不是一个特定品牌的商标。
定义:
什么是定位?定位就是让某个产品、服务、企业、个人等等在潜在客户心智中与众不同
定位不是围绕产品进行的,而是围绕消费者心智进行的
定位是一种筛选。由于人们心智的容量很小,你要筛选最容易进入客户心智的因素然后灌输。
定位产生的背景及必要性:
背景,媒体爆炸,广告爆炸,信息爆炸的背景下,我们需要一套方法,让目标消费者真正接受到我们要传达的信息
成功的传播,是在适合的时机对适合的人说适合的话,定位就是寻找心智之窗
定位的几个要点:
第一:进入心智的捷径,就是成为第一个这样的概念,所谓“刻板印象”.如果你面对一个纯净的心智,并想办法第一个进入心智,这个概念会牢牢地留在这个心智中,难以磨灭,但是如果你是第二个进入这个心智的,就没有这么好的效果了。从这个角度说,在你的潜在客户中留下一个你想要营造的形象非常重要,一旦跑偏,后面很难掰回来。
你看到的就是你想看到的:,广告提高期望值,再呈现产品,消费者会看到广告呈现的那样。比如,你想要别人认为你是什么样的,就算你不是,你也可以演成那样的,然后别人还真的会认为就是这样,只是这个过程需要自信和自我洗脑,,你才能洗脑别人,亲眼见过这种例子。
产品阶梯:品牌有很多,为了塞下更多的品牌,人们给品牌分阶层,但是最多也不超过7层,如果要增加市场份额,就要挤掉别人(考虑竞争),或者带一个新的梯子,这时,告诉别人这不是什么(新梯子)比是什么管用(原来的梯子)
关联法:把你跟你的竞争对手绑在一起:安飞士,排第二的租车公司
非七喜:爬上竞争对手创造的梯子:要想找到一个独特的位置,你必须放弃传统的逻辑思维。传统逻辑认为,你要在你自身或你的产品当中找到定位观念。
不对。你必须做的是到潜在客户的心智中寻找。
你在七喜饮料罐里是找不到“非可乐”定位理念的;但你会在喝可乐的人的心智中找到它。
成功的定位要一直坚持,不要觉得要改变‘
无法由此及彼:
不要跟第一硬碰硬:RCA和IBM,RCA想要直接对抗IBM但是失败了,不要跟行业第一的竞争者做一样的事,开一个新的细分市场,定义一个新的品类,做竞争对手没做的事。
领导者的定位:
是什么造就了领导者?当然是跟随者。领导者不应把竞争对手赶出市场。它需要它们来形成一个品类。宝丽莱犯了一连串的错误,控告柯达并且把它赶出了一次成像照相机市场。结果两败俱伤。
建立领先地位,保持领先地位:领先地位有太多的好处,一般来说,领先者比追随者会多几倍市场份额,更容易屹立于时间的长河中,可以请最优秀的人,领先者可以说是步步领先。领先者在消费者心中有更强大的位置,有丰厚的利润,有最好的销量,一旦领先,此后一直获益
“领导企业应当利用其短期灵活性来确保长期稳定的未来。事实上,市场领导者一般都是在人们心智里建立了新的品类阶梯、并且把自家的品牌牢牢地固定在阶梯最上一层的公司。一旦做到了这一点,它还应该做什么、不做什么?”
不要说自己是第一:“只要公司拥有第一的位置,就再没有必要去做广告高呼:“我们是第一!”
宣传品类的价值要好得多。不知诸位注意到了没有,IBM的广告通常都对竞争闭口不提,专门宣传计算机品类的价值,而且是所有类型的计算机,不只是公司自己生产的类型。”
不断重复:宣扬自己是正宗货,建立领导地位的主要因素是抢先进入人们的心智。维护领导地位的主要因素则是强化最初的概念,这是评价一切跟随者的标准。反过来说,其他产品都是“正宗货”的仿效品。
抓住每一个机会:一旦发现哪种新产品有市场前景就马上跟进推出。
企业实力来自于产品实力,可口可乐一旦脱离饮料行业要花巨大的代价竞争
拦截对手:1,迅速回应,“你得在新产品还没有在潜在客户的心智里扎根之前就主动去拦截它。”/2,用多品牌拦截对手。多品牌有更多市场份额,每个品牌都应该有独特定位/用更加宽泛的名称拦截对手,扩大品类范围,
追随者的定位:
“找出空位,然后填补上去“ “如何在潜在客户心智中寻找到一个空位呢?
与切斯特・鲍尔斯(Chester Bowles)一起创立本顿与鲍尔斯广告公司的威廉・本顿(Benton&Bowles)是这样说的:“我会在大公司的业务结构里寻找薄弱环节。”
如物流行业里,跨越在顺丰的薄弱环境寻找空白并做得很好:高时效的重货
怎么找空位呢:尺寸空位,高价空位,低价空位(在评估价格空位时,要记住的是,对传真机、录像机之类的新产品来说,低价位空位往往是个好的选择。购买这类产品的顾客认为自己是在碰运气(如果它不好用,我也没赔多少钱)。
对于汽车、手表和电视机之类的老产品—特别是那些顾客对其现有维修服务不满意的产品来说,高价位空位往往是个好选择。)
其他空位:性别空位,年龄空位,
错误 的空位:工厂空位(即使到了今天,各公司还把精力放在产品而不是品牌上面。从某种意义上说,产品是在工厂里制造出来的,品牌是在心智中打造出来的。如今要想取得成功,你必须制造品牌而不是产品。而要通过定位战略来打造品牌,首要的一步就是取一个好名字。任何一种起名为埃德塞尔的汽车品牌都注定会失败。找空位时经常犯的错误是填补工厂里的空位,而非人们心智里的空位),
技术空位:心智没位置,技术再好也枉然
重新定位竞争对手:
由于空位太少,公司必须通过给已经占据人们心智的竞争对手重新定位来创建空位。
换言之,要想使一个新理念或新产品进入人们的心智,你必须先把人们心智里原有的相关观念或产品排挤掉。
绝不要害怕争执。重新定位的关键在于从根本上动摇现有的观念、产品或人。
冲突—即使是个人之间的—能够让你在一夜之间建立名声。(是的,看看网上的各种骂战)
泰诺:不想用阿司匹林就用泰诺
皇家道尔顿瓷器:雷那克斯瓷器听起来是英国产的,但其实是美国产的,我们才是英国产的。(为了使一项重新定位战略产生效果,你必须对竞争对手的产品有所评论,从而改变潜在客户对竞争对手的产品而不是你的产品的认知)
在以上N多例子里面可以看粗,重新定位竞争对手多少有贬低竞争对手再抬高自己的痕迹,但是单纯的贬低对手是不行的,你得在一个定位里否定对手,比如阿司匹林带来伤害,产地,配料健康,气味等等,如果单纯说“我们比XXX好”,啥用都没有。好哪?
名字:
如何起名?到如今,一个无力的、毫无意义的名字难以进入人们的心智,你必须起一个能启动定位程序的名字,一个能告诉潜在客户该产品主要特点的名字。但是,名字不应“过头”,也就是说名字的含义不应过于接近产品内涵本身,像是一个通用名称,从而适用于该类别中的所有产品,而不是一个特定品牌的商标。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