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魔奶爸sam
昨天的英语课
因为看了sam的文章之后,觉得这个人应该是很有料的,所以也不顾那么多就直接买了他的99块的微信课来听。总共12堂课,在上班的时候听了三节。这三节的内容分别是他自己对自己的生活过去的总结;关于中国人对英语学习的误区及从中国人从小学方言,学普通话乃至学外语分别经历的步骤还有学习的方法,从这些方法中总结出对现在学英语,将来学其他外语的法则。
根据sam的经历,他说英语的学习是分阶段的,每个不同的阶段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学习。有很多人的方法比如大声夸张流利重复几个句子来修炼所有方面是不切实际的;还比如有人说要死命背诵诸如新概念英语3,4用来练习口语听力也是无用功的。阅读和听力的上升方法无他,就是使用比自己水平稍微高一点点的材料做大量的输入,总结来说就是大量输入加i+1原则。Sam在英语上升阶段用的提升听力的方法就是密集性看美剧,每天四个小时坚持两个月时间,英语听力就立马上来了。后来又经过看了7,80本原著书的方法提高了阅读能力。第三个是又用参加演讲比赛的方法去提升口语和演讲能力。
关于中国人学习的误区包括:想用简单的方法一套教材高效快速地达到高水平。还有的人学英语就是应付考试,考前突击万事大吉,但实际上英语没有半点进步。这就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的。学英语的真正目的应该是以能不能和别人流利的说话,能不能听懂电视电影,能不能看懂原文报刊杂志书籍为主的。刚开始学习英语,还有两个误区,一个是语法无用论, 一个是要多说多聊论。语法是必须的,如果目的是有高水平的外语能力,为了以后能够好好说话,说得清楚,写文章也不是文盲手笔,语法知识是一定要有的。多说多练在刚开始是错的也是因为说出来的都是错的,如果语法不掌握好的话。
关于英语学习的手段和理论是从婴儿学母语,有方言的人学普通话,还有学习外语三个方面来借鉴的。在学母语的时候,有五个阶段:白纸一张,环境浸入,父母教导,牙牙学语到最后流利说,从一张什么都不知道的白纸在不断听不断说变成了能会说母语。这个阶段可以提取到的经验是不断地得到声音刺激,有老师(父母)一点一点教,学习的都是最简单最普遍最生活化的单词,于是得到了一种语感。但是这种语感是帮我们能听说一种语言的基本能力,而不是语言的高水平。语言本能指能听说的能力,但语法很可能是不正确的,也是没有能力进行高级写作和阅读的。于是我们需要超越这个阶段,往语言水平的方向努力。
总结来说,学语言从基础到高级的阶段就是首先要获得语言本能和语感,靠的是不断重复简单的常用的单词和句子的声音刺激(rosseta stone 和glossica),在获得本能之后,开始靠大量阅读,大量看视频的方法积累词汇。同时开始学习语法。
刻意训练
Ted的演讲者曾经讲过一个关于我们脑的可塑性的一篇演讲,人的大脑乃至动物的大脑都是具有强烈可塑性的,如果后天不断地重复一项新技能,大脑皮层会因为这项新技能发生改变,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是具有无限潜力和可能的。但是要想努力的程度是大脑皮层结构都发生改变是需要经过长达接近一年每天两小时完全全神贯注集中全部注意力进行的行为。
学习外语的阶段应该是这样:先听力打好基础,再到口语能说出来,然后是学文字,学语法,能够看懂读懂,最后到能够写作。在语言学习中,听力是根,口语是叶。在学习外语的时候,有些人会花很多时间在直接练口语上,但是没有听力基础的口语练了也是白练,再一段时间不练的时候水平立马下跌到不能说话。然而无效的听力也是无意义的,因为无法理解所以输入都是无效输入。因此,学习外语最关键的是有长期大量的听力输入,并且要保证这个输入是有效的,是能够听得懂的符合自己水平的。
人们从来不会花费很长时间练习听力,就算是要为了考试突发性地练习两个月时间,但在考完试之后就放弃了重复的训练,就像是永远烧不开的一壶水,不去烧水就凉了,于是水平也就下降了下来。然而用sam的方法就可以完全的烧开水(get到技能且不会下降)。这方法是先用大量的听力训练,坚持每天两小时,长达九个月的练习之后,如此一来就能建立庞大的神经元连接,打通这门语言的经脉。
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是整体的大框架,也就是对流程的计划和持续不断地推进水平。这里面有三点要注意:1,选择的材料是适合自己水平的,要看自己能不能听懂大意,不能找太简单或者太难的材料,不必在乎细节。2,一定要保证是集中注意力的,绝对不能三心二意,一定要在两个小时内只做一件事。3,要有意识地适当提升自己的级别和学习流程。要试不同难度的材料,时刻知道自己处在什么样的位置。这也就是i+1原则的概念。循序渐进,时常有一点挑战性。每当水平提高了,就去换更高难度的材料。
在此之外,要懂得学习语言规则,无论是语音方面的连读弱读知识,还是语法方面的知识,因为这些规则可以说是学语言的捷径。
因为看了sam的文章之后,觉得这个人应该是很有料的,所以也不顾那么多就直接买了他的99块的微信课来听。总共12堂课,在上班的时候听了三节。这三节的内容分别是他自己对自己的生活过去的总结;关于中国人对英语学习的误区及从中国人从小学方言,学普通话乃至学外语分别经历的步骤还有学习的方法,从这些方法中总结出对现在学英语,将来学其他外语的法则。
根据sam的经历,他说英语的学习是分阶段的,每个不同的阶段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学习。有很多人的方法比如大声夸张流利重复几个句子来修炼所有方面是不切实际的;还比如有人说要死命背诵诸如新概念英语3,4用来练习口语听力也是无用功的。阅读和听力的上升方法无他,就是使用比自己水平稍微高一点点的材料做大量的输入,总结来说就是大量输入加i+1原则。Sam在英语上升阶段用的提升听力的方法就是密集性看美剧,每天四个小时坚持两个月时间,英语听力就立马上来了。后来又经过看了7,80本原著书的方法提高了阅读能力。第三个是又用参加演讲比赛的方法去提升口语和演讲能力。
关于中国人学习的误区包括:想用简单的方法一套教材高效快速地达到高水平。还有的人学英语就是应付考试,考前突击万事大吉,但实际上英语没有半点进步。这就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的。学英语的真正目的应该是以能不能和别人流利的说话,能不能听懂电视电影,能不能看懂原文报刊杂志书籍为主的。刚开始学习英语,还有两个误区,一个是语法无用论, 一个是要多说多聊论。语法是必须的,如果目的是有高水平的外语能力,为了以后能够好好说话,说得清楚,写文章也不是文盲手笔,语法知识是一定要有的。多说多练在刚开始是错的也是因为说出来的都是错的,如果语法不掌握好的话。
关于英语学习的手段和理论是从婴儿学母语,有方言的人学普通话,还有学习外语三个方面来借鉴的。在学母语的时候,有五个阶段:白纸一张,环境浸入,父母教导,牙牙学语到最后流利说,从一张什么都不知道的白纸在不断听不断说变成了能会说母语。这个阶段可以提取到的经验是不断地得到声音刺激,有老师(父母)一点一点教,学习的都是最简单最普遍最生活化的单词,于是得到了一种语感。但是这种语感是帮我们能听说一种语言的基本能力,而不是语言的高水平。语言本能指能听说的能力,但语法很可能是不正确的,也是没有能力进行高级写作和阅读的。于是我们需要超越这个阶段,往语言水平的方向努力。
总结来说,学语言从基础到高级的阶段就是首先要获得语言本能和语感,靠的是不断重复简单的常用的单词和句子的声音刺激(rosseta stone 和glossica),在获得本能之后,开始靠大量阅读,大量看视频的方法积累词汇。同时开始学习语法。
刻意训练
Ted的演讲者曾经讲过一个关于我们脑的可塑性的一篇演讲,人的大脑乃至动物的大脑都是具有强烈可塑性的,如果后天不断地重复一项新技能,大脑皮层会因为这项新技能发生改变,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是具有无限潜力和可能的。但是要想努力的程度是大脑皮层结构都发生改变是需要经过长达接近一年每天两小时完全全神贯注集中全部注意力进行的行为。
学习外语的阶段应该是这样:先听力打好基础,再到口语能说出来,然后是学文字,学语法,能够看懂读懂,最后到能够写作。在语言学习中,听力是根,口语是叶。在学习外语的时候,有些人会花很多时间在直接练口语上,但是没有听力基础的口语练了也是白练,再一段时间不练的时候水平立马下跌到不能说话。然而无效的听力也是无意义的,因为无法理解所以输入都是无效输入。因此,学习外语最关键的是有长期大量的听力输入,并且要保证这个输入是有效的,是能够听得懂的符合自己水平的。
人们从来不会花费很长时间练习听力,就算是要为了考试突发性地练习两个月时间,但在考完试之后就放弃了重复的训练,就像是永远烧不开的一壶水,不去烧水就凉了,于是水平也就下降了下来。然而用sam的方法就可以完全的烧开水(get到技能且不会下降)。这方法是先用大量的听力训练,坚持每天两小时,长达九个月的练习之后,如此一来就能建立庞大的神经元连接,打通这门语言的经脉。
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是整体的大框架,也就是对流程的计划和持续不断地推进水平。这里面有三点要注意:1,选择的材料是适合自己水平的,要看自己能不能听懂大意,不能找太简单或者太难的材料,不必在乎细节。2,一定要保证是集中注意力的,绝对不能三心二意,一定要在两个小时内只做一件事。3,要有意识地适当提升自己的级别和学习流程。要试不同难度的材料,时刻知道自己处在什么样的位置。这也就是i+1原则的概念。循序渐进,时常有一点挑战性。每当水平提高了,就去换更高难度的材料。
在此之外,要懂得学习语言规则,无论是语音方面的连读弱读知识,还是语法方面的知识,因为这些规则可以说是学语言的捷径。
-
I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27 10:55:25
-
粉蓝蓝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25 13:14:22
-
Sam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1-10 16:44:52
-
爱丽丝瑜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11 02:32:31
-
豆友205935083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22 22:41:44
-
小庄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14 17:04:15
-
关注自己有的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28 10:51:36
-
hillyu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04 06:33:23
-
在石榴花丛等你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14 17:34:04
-
菡菡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26 23:33:44
-
吸收梧桐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16 00:08:13
-
努力学英语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15 12:33:58
-
明前奶绿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25 10:46:51
-
tracy.j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2 21: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