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
你要来看看海么?

七月份的厦门啊,炎热的程度不言而喻。来小岛的第一天,就胡乱喷了点防晒,拿了把遮阳伞,跑去海边,然后事实证明,我小看了亚热带的太阳。
自小内陆地区长大,初中因父母工作才幸得去了大连,那座北方滨海的浪漫之都。初二那年暑假,我第一次看到大海,光着脚站在沙滩上,感受大海的呼吸,浪花调皮地打在小腿上,然后像个做错事的孩子,紧忙退去。
也是从此与海结缘,所以,来到小岛,当然迫不及待地去看看南方的海也会像南方姑娘一样美目盼兮,巧笑倩兮么?
突然想起《你好旧时光》的温淼,转学来到南方滨海城市后,有感而发的那一句:“这算哪门子海啊!?”,八月长安并没有注明温淼到底去的哪座城市,所以我习惯性地把自己看到过的景象带入到故事情节中,假想温淼去的就是厦门。

时逢七月暑天,南方的海真的很安静,就像渔家妹娇羞地等情郎,温柔的很。
与北方的豪放不同,晴空下厦门的海很是内敛,天空蓝的澄澈,云多絮状,海水清浅,远远地能看出近海深海的分界。近海颜色偏浅,蓝色中又透着沙子的颜色,海浪层层袭来,又缓缓褪去。深海颜色为蓝色,不染尘杂,像蓝色绸缎一劲地铺展到天边,偶有客轮、渔船驶过,一碧万顷。
但厦门的海边,海鸥却少见。

碧空如洗,海望不到边,岸上绿植摇曳。亚热带的植物,叶子大多蒲扇状,尤其近海景区,小路是红砖铺陈的,两边绿植郁郁青青,不必经人修剪,自然生长得千娇百媚。
绕着观音山度假区的海岸走了一圈,不禁感叹,厦门的绿化工作是真好。
感叹归感叹,但这边的绿植我大都叫不出名字,没有刻意地去百度百科,只是单纯地觉得好看,高的像铁扇公主的芭蕉扇,矮的像千与千寻里的小煤球,只不过变成绿色的草团子罢了。
大自然的馈赠,真的都是宝贝。

厦门起初为渔岛,自然少不了渔岛民俗,也是碰巧,也是幸运,就赶上了赶海文化节。大致内容就是赶海、祭海、挖蛤蜊、舞狮子、篝火晚会。
祭台筑起,彩旗四展,鼓声振振,祭天、地、海。然后舞狮子,渔民下海挖蛤蜊,手脚并用。一番战斗下来身上脸上都是淤泥,但是依然开心。
百年前这片土地的人们也是如此劳作,以供生活所需。百年后的今天,这里的人依然赶海,即便厦门不复当年小渔村,但风俗依旧。

暑季的厦门,夜晚应该是一天中最舒服的时候了。每晚都来海边转转,或者捡贝壳,或者坐在岸上,看着月光铺满海面,星光灿灿。

晚上的海风很清凉,没有经过太阳的烘晒,轻盈地从海上向陆地拂来,吹散一天的燥热。所以晚上来海边的人要比白天多很多。经常能碰到本地的老夫妻,带着旧年代的收音机,坐在海边的长椅上,收音机里面唱着咿咿呀呀的越剧,老奶奶白发苍苍,却仍喜欢花色的裙子,两人相互依偎,操着方言聊尽家长里短。
总有初心至白首,大抵如此。

大概对海过于偏爱,所以如此夸赞它。但这片海,是真的很美。
最后分享一首我很爱的歌,每次去海边都单曲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