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不掌握这个能力你就亏了
经常有人说“时间不够用”或者“我没有精力做事情了”,如果把精力比作手机电量,精力不足就是电量不足。在这个快节奏、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掌握刻意练习这个技能,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刻意练习构筑潜能,不受基因、天赋的限制 《刻意练习》一书颠覆了我们对天赋和基因的依赖,改变了我们思维模式,让我们建立了提高自己的信心。 刻意练习是帮助我们构筑潜能,而不是发挥潜能。如果我们想要提高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技能,可以不必太在意自己是否有天赋或者优势。只要我们能,愿意持续进行刻意练习,就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比如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拥有完美音高是一种天赋,但2014 年,日本心理学家榊原彩子招募了 24 个年龄为 2-6 岁的孩子,组织他们进行长达数月的训练,所有孩子都培养出了完美音高。可见,能力并非受天赋、基因限制,每一个有梦想的人都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实现。 以前觉得自己做饭没天赋,现在终于可以利用刻意练习,来大胆的练习一项生存技能。 一直以来,对于刻意练习,稍有误解。以为多多练习,就能有所成就。原来并非如此。知道刻意练习是不受基因、天赋限制的方法,但是即使方法再科学也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并非掌握了方法就不需要努力了。方法才是最重要的。有了正确的方法,配合持续的刻意练习,才能在某一个领域成为专业人才。 这个研究结论冲击了人们原有的“我不能”“我不会”“我做不到”得思想观念。要知道,固化的思维理念是最难改变的,就像从小到大都是习惯吃米饭的人,你让他适应吃面食,这是个挑战。 另外,这种方法并非作者臆造,片段中指出,刻意练习有生物学研究基础,是挑战身体和大脑平衡的过程。我们要进行刻意练习,势必要走出舒适区,制定明确的目标,想出检测自己进步的方法。 有了正确的方法,需要根据持续刻意练习过程中,时时调整,在导师的指导下,一点点修正自己的行为,慢慢地才会变成越来越好的。 最后,运用刻意练习的原则,可以提高我们在生活中和工作上的很多技能,让我们更好的生活,更好的适应生活。比如开车、沟通能力、烹饪、ppt的制作、演讲、写作能力等等。 假如,我们不知道刻意练习这个原则,还是用原来的学习方法,那么想要达到我们自己得高度,是得多费劲。然而,刻意练习虽然可以事半功倍,但是也要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练习。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生活和工作上有那么多的事情需要我们来操心和忙碌。所以说,先要找到并选择对于自己最重要的一项技能,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利用刻意练习来提高。 持续刻意练习,对于技能的学习,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自然而然养成习惯,遇到相关问题,不断练习解决,直到技能的精通。 另外,刻意练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兴趣、提升动力,让自己慢慢的熟练掌握一门核心技能。因为厨艺是一项生活必备的技能,我会持续多刻意练习,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刻意练习是建立在生物学研究基础上的科学方法,需要我们刻意设计走出舒适区的练习。 生完孩子,身材走样,想要通过刻意运动来减肥。因为各种原因,迟迟没有行动。直到这次,病毒感染引起带状疱疹,疼痛难忍。医生说,抵抗力差,熬夜,没有休息好才会得这种病。终于下定决心开始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无论做什么事情,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想要通过刻意练习的方式,来掌握健身的技能。 练习找到刻意练习的目标,了解自己的状态,和目标的差距,并树立正确的信念,具体行动如下: 1、 本周六下午安排出1小时的时间,在家里,进行健身技能的梳理,内容包括: A想要掌握健身技能,那么需要核心技能包括哪些? B在这些核心技能上,我现在的水平能打几分?我想达到多少分? C 哪些技能是适合刻意练习的方法来提高的?(现在水平在5分及以上,并且想要达到7分及以上水平的技能) 针对健身减肥技能的刻意练习,要做到 1晚上尽量11点钟前睡觉,做到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质量。 2找个教练,根据自己身体健康状况,制定适宜的训练计划,循序渐进,坚持持续的刻意锻炼,保持锻炼的频率和质量。 3检查自己原有饮食的结构,调整新的饮食结构,不乱吃乱喝,按时饮食,保证饮食的规律和质量。 2、检查自己是否思维受限?问自己以下两个问题: A 之前减肥一直没有成功,是不是觉得自己天生如此,怎么减不瘦不下去,在此方面没有天赋/优势? B之前减肥一直没有成功,是不是太懒惰,没有做出行动,没有走出舒适区? 用刻意练习的原则判断、设计、改进练习方法 刻意练习的六大原则包括: 走出舒适区的练习,关于绩效和表现的即时反馈,要有相应的改进方法提高绩效和表现,业内杰出人士提供有效的方法,有相应的评价标准,训练是针对性的提高特定技能。 从去年年底开始学习写作,也报名了不少写作的课程。很多课程听完,却没有付诸实施。没有把学习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的写作过程当中。还有不少课程,都没有学完。 老公说:“每天看你那么忙,写来写去的,真的有所收获吗?付出和收获成正比。”学习写作,也要经过可以持续的练习,练就写作的技能,才能在写作领域有所成就。 采用六大原则,“提问与解决问题”作为分析对象: 1、走出舒适区。说实话,第一次接触拆书,练习学习力,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挑战。坚持21天的主题拆书学习,是一次走出舒适区的练习。 2、关于绩效和表现的即时反馈。每天需要打卡,完成课后作业。需要根据要求联系自己的过往经验,组织,重建,联系新的学习结构,链接和应用到现在的学习和生活中。 3、提供提高绩效和表现的方法。认真回答和总结自己的回答思路,多练习,多思考,学会链接,应用到写作中。 4、提高绩效和表现的方法多向业内杰出人士学习。多向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记住他人的错误和缺点,防止自己步入其中。多听长辈和上司的教诲。 建立有效的心理表征 练习中的表征,一是对练习结果(静态)也就是目标的感知能力,二是对练习过程的监控和反馈(动态)能力;即对过程和结果的双重监控。所以一旦掌握了有效的心理表征,我们就可以做自己的导师,在练习中不断提高精进。 在做方案之前,需要和客户沟通,根据客户的反馈,优化已有的方案细节。建立客户数据,对比相似客户类型的要求,新客户来临,再次沟通时,根据已有的数据和经验,可以揣测用户的心理活动及他的需求,做出适合用户的产品和方案。 前期: 1、根据客户需求,确认要达到的目标,确定好实施的方法, 2、通过客户的要求,细化每一步流程,拆解每一项要求,定位到问题,提出修改方案 3、再次跟进,继续优化。 后期: 1、根据客户的反馈,确定自己的目标,要求是什么,目的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预期 2、活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方法解决,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法吗?我能向谁求助 建立活动总结报告,定期分析客户类型,建立自己的客户数据库。 持续的动力:能量基础 提升一项技能,刻意练习,是一项持续的练习。当疲惫和懈怠的时候,就会没有精力去做练习。刻意练习比传统的练习会更加费力,因为每一次的练习都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在过程中及其专注,同时利用心理表征关注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并及时改进。 如果不注意精力的保持和提升,就容易陷入有心无力的状态。同时如果不知道精力的重要作用,还容易陷入自我否定的状态:怪自己没有毅力、意志力薄弱等等。这样的不良情绪本身就是非常消耗精力的,对于完成刻意练习有很大的阻碍。 书中给出了两点提供持续动力的方法: 1、保证健康、充足的睡眠,如果睡眠不足,要主动补觉。生病和睡眠不足都会造成精神不振,很难集中精神练习。 2、使用短时间高专注力的练习方式,并进行主动休息。
人的精力都有限,如何利用现有的时间和精力,利用刻意练习来进行能力的提高,从“足够好”到“更擅长”,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