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入戏”
“入戏”这个词,最早听见是在高二。那是我第二次去报社,参加迎新大会。大会结束,杜导介绍的一个新做的活动,就叫做“入戏”。杜导介绍本身就很草率,读了两句导语就不耐烦的说,你们自己看吧。 “入戏”简单来说,便是一群喜爱戏剧的高中生自导自演的舞台。我只知这一年一度活动背后的心酸与艰苦,知道这之中的热爱,却不懂那句“人生如戏”的含义。第一季度的好评,使“入戏”成为了一个固定的活动。 第二次便是在高三的语文阅读理解中。那一篇讲述的是一位记者讲述自己所经历的自述。其中讲述说参加正式演出前的最后一次彩排,发现演员们的状态与自己平日里认识的人“不太一样”,反而更像剧本中的人物。是的,因为他们入戏了,他们将自己定为了剧本中的人物,心情,状态也与平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来,“人生如戏”这句话说的一点也不假。 我们现在常常说“戏精”。真正的“戏精”是什么样的呢?我想,从褒义词方面讲的话,应该是演技很厉害的角儿吧。 “角儿”为何能成为角儿,真的不是拿一本《通关秘籍》这类宝典练成的。前段时间看过一篇人物采访文章,接受采访的便是梨园戏的角儿。 “入戏”则是最主要的一点。看《霸王别姬》,印象最深的便是段小楼的那句“你是真虞姬,我是假霸王”。小孩子并不懂角儿为何成为角儿,跑去看角儿演的戏被吸引,只是在想需要挨了多少打。他们不知道,将自己带入戏,才是打动观众的关键。入戏者,动之以情。 有时候也不得不说每一个人的人生也都是一场戏。只不过,是一场不知道结局的戏剧罢了。 小楼和蝶衣小时候哪里能想到,自己真的能成为角儿,他们又哪里会想到他们会经历抗日战争,遇到文革,在离开二十多年以后重新走到一起,重新走台子。又有谁能够想到这个结局…… 他们是唱戏的,都不知道自己这如戏般的人生。更何况我们? 所以说,我们的戏,就由自己唱吧。只要不忘初心,苦练“唱念做打”,尝试入戏,达到“戏精”的水平。相信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自己的心中的“角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