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与信仰
可以说,在这堂课里,老师对上帝的解释让我对基督教的信仰有了自己的理解,甚至可以说是对信仰产生了新的感悟,当然这些感悟是自发的,以至于其实可能与老师想要传达的意思已经偏离了轨迹。
上帝可以说是基督教里面的根本,围绕上帝的存在可以说是基督教与无神论者辩论的主战场。还记得之前老师提过,无神论者之所以无神是基于有神论而存在的,这在语言上可以相当巧妙,既语言的技法上压倒对面,但也道出了老师的想法。而这次课堂在于对绝对唯物主义与人把自己“贬低”为物品,从而引申出人不应贬低自己,应该相信一个“神”。在今天,科学无法阻挡地揭开了某些学科里神秘的面纱,从而使人不得不对神产生较大的敌意和排斥,神在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国家运动也变得与“迷信”拉上了关系。不可否认,这其实是一种偏见,但是随着神的面纱一层一层地揭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了怀疑与猜测,加上人类恶根性对教会的腐蚀,个人主义的盛行这是我认为的信仰神的人开始变少的原因。
当然上帝可以归于“神”的一种,时间、空间和宇宙注定无法探究其最初形成的原由也就保利了上帝最后一层面纱。而在当今社会对上帝的解读也变得与我印象里不一样了(可能不来就不对),形成了一种重新解读的过程。在课程里,我自行理解并发散成了两个概念:1.我说的神不是你说的神。2.我说的信仰不是你的信仰。(当然可能老师不是这个意思,但我一旦产生这个想法后,就难以避免地“对号入座”)
在我看来上帝已经与之前说的确实的个体“耶稣”不一样了,当然原本的耶稣也只是神在凡间的化身,并无固定形象,神无处不在。但老师如今讲述的上帝似乎是变成了两种形象,一种是道德律,一种是高阶生物。这很有趣,道德律虽然无形却存在心中,每个人都有对其的判断标准,而上帝就是一个统一的判断标准,信奉这套道德律,也就相当于信仰耶稣,也就会得到道德律带来的美好事物。而高阶生物,是人不相信偶然而产生一种人或者我们所处的地球正是由更高阶生物的设计而是一切如此存在,好像如此能显得高端些。其中在视频里的一个比喻可以说很巧妙:“24个英语字母无论如何随机组合也不能成为莎士比亚的剧作。”但是我综合下来还是不大“信”高阶生物的说法,一是既然是高阶生物定然能繁衍,虽然“神无处不在”可以解释其数目并不唯一,但更多的可能是我正相信人即是偶然的产物。24个英语字母确实在随机组合难以成为莎士比亚的剧作,但却可以先组合成成千上亿个单词,单词又打乱组合成成千上亿个句子,句子再打乱组合成成千上亿个文章,或许正有一篇可以对应其剧作呢。二是,人一旦看到了“阶”的存在,反抗的心理也就存在了,这无疑不利于“信仰”。所以我更愿意相信神是以“道德律”存在于世,所以当我先相信他,才能了解他,才能最后“see him”。我怕最后就不是启蒙运动而变得是解放运动了。
而基于“上帝”是“一种道德律”,我就得出了第二个想法老师所说的“信仰不是信”。我信仰上帝不是因为上帝是存在的,当然要假定他存在于我身边,我才能了解他,跟随他后你就发现他无处不在。因为上帝所代表的道德规范一旦存在于大多数人心中,也就会体现于每个人的行为当中,从而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甚至可以达到每个人都可以是其他人的“上帝”。
(偷个懒把作业当做日常任务吧,嘻嘻)
上帝可以说是基督教里面的根本,围绕上帝的存在可以说是基督教与无神论者辩论的主战场。还记得之前老师提过,无神论者之所以无神是基于有神论而存在的,这在语言上可以相当巧妙,既语言的技法上压倒对面,但也道出了老师的想法。而这次课堂在于对绝对唯物主义与人把自己“贬低”为物品,从而引申出人不应贬低自己,应该相信一个“神”。在今天,科学无法阻挡地揭开了某些学科里神秘的面纱,从而使人不得不对神产生较大的敌意和排斥,神在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国家运动也变得与“迷信”拉上了关系。不可否认,这其实是一种偏见,但是随着神的面纱一层一层地揭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了怀疑与猜测,加上人类恶根性对教会的腐蚀,个人主义的盛行这是我认为的信仰神的人开始变少的原因。
当然上帝可以归于“神”的一种,时间、空间和宇宙注定无法探究其最初形成的原由也就保利了上帝最后一层面纱。而在当今社会对上帝的解读也变得与我印象里不一样了(可能不来就不对),形成了一种重新解读的过程。在课程里,我自行理解并发散成了两个概念:1.我说的神不是你说的神。2.我说的信仰不是你的信仰。(当然可能老师不是这个意思,但我一旦产生这个想法后,就难以避免地“对号入座”)
在我看来上帝已经与之前说的确实的个体“耶稣”不一样了,当然原本的耶稣也只是神在凡间的化身,并无固定形象,神无处不在。但老师如今讲述的上帝似乎是变成了两种形象,一种是道德律,一种是高阶生物。这很有趣,道德律虽然无形却存在心中,每个人都有对其的判断标准,而上帝就是一个统一的判断标准,信奉这套道德律,也就相当于信仰耶稣,也就会得到道德律带来的美好事物。而高阶生物,是人不相信偶然而产生一种人或者我们所处的地球正是由更高阶生物的设计而是一切如此存在,好像如此能显得高端些。其中在视频里的一个比喻可以说很巧妙:“24个英语字母无论如何随机组合也不能成为莎士比亚的剧作。”但是我综合下来还是不大“信”高阶生物的说法,一是既然是高阶生物定然能繁衍,虽然“神无处不在”可以解释其数目并不唯一,但更多的可能是我正相信人即是偶然的产物。24个英语字母确实在随机组合难以成为莎士比亚的剧作,但却可以先组合成成千上亿个单词,单词又打乱组合成成千上亿个句子,句子再打乱组合成成千上亿个文章,或许正有一篇可以对应其剧作呢。二是,人一旦看到了“阶”的存在,反抗的心理也就存在了,这无疑不利于“信仰”。所以我更愿意相信神是以“道德律”存在于世,所以当我先相信他,才能了解他,才能最后“see him”。我怕最后就不是启蒙运动而变得是解放运动了。
而基于“上帝”是“一种道德律”,我就得出了第二个想法老师所说的“信仰不是信”。我信仰上帝不是因为上帝是存在的,当然要假定他存在于我身边,我才能了解他,跟随他后你就发现他无处不在。因为上帝所代表的道德规范一旦存在于大多数人心中,也就会体现于每个人的行为当中,从而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甚至可以达到每个人都可以是其他人的“上帝”。
(偷个懒把作业当做日常任务吧,嘻嘻)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