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推番挑战·D1·入坑作
提到入坑作,其实以前就有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
老实说,因为一部作品的驱动,从而一下子踏入动画这一光怪流离,五彩缤纷的世界,就好比桃乐茜因为一场龙卷风就到了奥兹国一般,对于笔者来说未免过于浪漫了一点。
理性地分析,应该是,在一段时间内,连续接触了大量优秀的作品,让笔者对二次元的世界萌生了向往,而后在成长的过程中,又不断地去探索与感受这一世界,同时,幸运地获得了某些馈赠,于是自然而然地在这个世界定居了下来,这样一个过程。
仔细地回想,在记忆底层的湖泊中,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大量优秀作品中,有三部作品可以说是尤为闪光,也许在那时,他们就已经为笔者照亮了未来。
其一,是《魔神英雄传》[1]。
由于日式汉字的原因,小时候老是读成“魔神英雄坛”。
在国内电视台放映的时候,是第一部与第二部连着放的,看得十分过瘾。当时上学的一大主题就是与同学探讨前一天的剧情。
因为是卖玩具的片子,所以制作上很有保障,各方面完成度都很高。当然当时还是小学生的笔者是不会注意到这个点的啦。
也因为是卖玩具的片子,剧情比较简单,基本每集都有小BOSS,每几集有个中BOSS,每一季有个大BOSS,打完收工。比较有趣的是,每次解决中BOSS后,能看到关联小BOSS和中BOSS一起改邪归正的画面,表现各种233。
人物方面,个人比较喜欢虎王与西米格[2]这组相声CP,当时为了买西米格的机体还跑了不少地方呢。另外,西米格这个角色也是CV林原惠成名的开始。
之后看过一些关于这片的报导与访谈,得知在企划的时候,就是以小学五年级学生为目标观众进行制作的,所以该年龄段观看这片会有极佳的观感。说到这里不禁感觉自己难免也有走运的时候。
说起来,当时街机房也有流行一个叫《天外魔境》[3]的格斗游戏,里面的主角长得和《魔神英雄传》主角瓦塔诺[4]简直一模一样,大家也就顺势称这个角色为瓦塔诺了。很后来才知道,这两个作品的人设都是广井王子,也就是《樱花大战》[5]的人设。
其二,是《宇宙骑士》[6]。
首先就是被OP1给怔住了,太时髦了,实在是太时髦了。现在看来,在笔者的认知范围内能超越该片主题曲的OP,也是屈指可数。不过也是后来才注意到,该片片头其实是找大张正己独立制作的,和正片的监督没有关联。
总之,大张的制作加上小坂由美子的《REASON》,可以说是极大地提升了笔者对动画的审美认知。
然后,初次观看时虽然还小,但是当时就能感觉到剧本十分厉害,动画片竟然能够表现这样一个故事。后来几次重温,发现该片剧本最大的特点就是十分有逻辑性,人物的所作所为符合人物的性格与所处环境,剧情的起承转合,脉络十分清晰。观众很容易就能融入作品的世界,与各色人物一同呼吸,一同挣扎。这也是现在大多数作品所缺乏的。
说起来,这片有个特典《TWIN BLOOD》,据说比较接近最早的企划,宇宙骑士的变身偏向生物系而不是机械系,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看看。
其三,是《罗德岛战记》[7]。
该片在日本是以OVA形式进行销售的,不过由于大人的原因,在国内则是直接在广播电视台进行放送了。鉴于序章的规则,在这里关于这片就不做过多展开了。
总之因为这片,迷上了剑与魔法的世界。
以上,关于入坑作的唠叨,就是这些了。
注1:此处特指《魔神英雄伝ワタル》与《魔神英雄伝ワタル2》。
注2:忍部ヒミコ,中文译名直接采用了假名ヒミコ(himoko)的发音,称为西米格。
注3:此处特指HUDSON的街机游戏《天外魔境:真伝》。
注4:戦部ワタル,中文译名直接采用了假名ワタル(wataru)的发音,称为瓦塔诺。
注5:此处指SEGA的《サクラ大戦》系列游戏。
注6:此处特指《テッカマンブレード》。
注7:此处特指1990年OVA版本《ロードス島戦記》。
老实说,因为一部作品的驱动,从而一下子踏入动画这一光怪流离,五彩缤纷的世界,就好比桃乐茜因为一场龙卷风就到了奥兹国一般,对于笔者来说未免过于浪漫了一点。
理性地分析,应该是,在一段时间内,连续接触了大量优秀的作品,让笔者对二次元的世界萌生了向往,而后在成长的过程中,又不断地去探索与感受这一世界,同时,幸运地获得了某些馈赠,于是自然而然地在这个世界定居了下来,这样一个过程。
仔细地回想,在记忆底层的湖泊中,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大量优秀作品中,有三部作品可以说是尤为闪光,也许在那时,他们就已经为笔者照亮了未来。
![]() |
热热闹闹的主角团,右二为河马。 |
其一,是《魔神英雄传》[1]。
由于日式汉字的原因,小时候老是读成“魔神英雄坛”。
在国内电视台放映的时候,是第一部与第二部连着放的,看得十分过瘾。当时上学的一大主题就是与同学探讨前一天的剧情。
因为是卖玩具的片子,所以制作上很有保障,各方面完成度都很高。当然当时还是小学生的笔者是不会注意到这个点的啦。
也因为是卖玩具的片子,剧情比较简单,基本每集都有小BOSS,每几集有个中BOSS,每一季有个大BOSS,打完收工。比较有趣的是,每次解决中BOSS后,能看到关联小BOSS和中BOSS一起改邪归正的画面,表现各种233。
人物方面,个人比较喜欢虎王与西米格[2]这组相声CP,当时为了买西米格的机体还跑了不少地方呢。另外,西米格这个角色也是CV林原惠成名的开始。
之后看过一些关于这片的报导与访谈,得知在企划的时候,就是以小学五年级学生为目标观众进行制作的,所以该年龄段观看这片会有极佳的观感。说到这里不禁感觉自己难免也有走运的时候。
![]() |
瓦塔诺本尊。 |
说起来,当时街机房也有流行一个叫《天外魔境》[3]的格斗游戏,里面的主角长得和《魔神英雄传》主角瓦塔诺[4]简直一模一样,大家也就顺势称这个角色为瓦塔诺了。很后来才知道,这两个作品的人设都是广井王子,也就是《樱花大战》[5]的人设。
![]() |
天外魔境的主角,其实名字叫战国卍丸。 |
其二,是《宇宙骑士》[6]。
首先就是被OP1给怔住了,太时髦了,实在是太时髦了。现在看来,在笔者的认知范围内能超越该片主题曲的OP,也是屈指可数。不过也是后来才注意到,该片片头其实是找大张正己独立制作的,和正片的监督没有关联。
总之,大张的制作加上小坂由美子的《REASON》,可以说是极大地提升了笔者对动画的审美认知。
然后,初次观看时虽然还小,但是当时就能感觉到剧本十分厉害,动画片竟然能够表现这样一个故事。后来几次重温,发现该片剧本最大的特点就是十分有逻辑性,人物的所作所为符合人物的性格与所处环境,剧情的起承转合,脉络十分清晰。观众很容易就能融入作品的世界,与各色人物一同呼吸,一同挣扎。这也是现在大多数作品所缺乏的。
说起来,这片有个特典《TWIN BLOOD》,据说比较接近最早的企划,宇宙骑士的变身偏向生物系而不是机械系,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看看。
![]() |
Shinya,吃我一矛! |
其三,是《罗德岛战记》[7]。
该片在日本是以OVA形式进行销售的,不过由于大人的原因,在国内则是直接在广播电视台进行放送了。鉴于序章的规则,在这里关于这片就不做过多展开了。
总之因为这片,迷上了剑与魔法的世界。
![]() |
结城信辉大师的罗德岛战记插画 |
以上,关于入坑作的唠叨,就是这些了。
注1:此处特指《魔神英雄伝ワタル》与《魔神英雄伝ワタル2》。
注2:忍部ヒミコ,中文译名直接采用了假名ヒミコ(himoko)的发音,称为西米格。
注3:此处特指HUDSON的街机游戏《天外魔境:真伝》。
注4:戦部ワタル,中文译名直接采用了假名ワタル(wataru)的发音,称为瓦塔诺。
注5:此处指SEGA的《サクラ大戦》系列游戏。
注6:此处特指《テッカマンブレード》。
注7:此处特指1990年OVA版本《ロードス島戦記》。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