嘞是雾都
不知道哪个季节才是去重庆看雾的最好时候,离开的早晨下起了大雾,还伴着小雨。空气湿润而清冷像天然的爽肤喷雾器,难怪这里的人灵巧毓秀,女儿容颜尤好。

重庆位于长江上游河谷地带,水汽不易散开,加上居民生活多用煤,空气中形成的雾久久不散,时间之长甚至超过了英国的伦敦,因此被称为雾都。如今的雾都的雾,轻盈,薄薄的,可感可亲。
大概是雾都的朦胧,所以重庆人偏爱醒目的红色。不论是三顿离不开的辣椒,偏爱灯笼装饰的闹市,党政的红色政治文化,还是热情火辣的重庆人的性格,都是雾都下的巧妙反衬。
在重庆街头走路是个神奇的体验。要么上坡要么在下坡,少有平行线,爬了十几层的楼出来居然是一条人流涌动的马路。依山而建的重庆,建筑错落有致,坐轻轨游览城市已成为旅游的必选,充分感受地形和建筑地默契之作,有着移步换景式的惊喜感受。朋友和我走了一段路,感慨说,怪不得重庆美女多,每天走路就是爬山啊,从小到大被迫运动,不婀娜多姿才怪。
重庆和四川交界,形成了特色的巴渝文化。当地的朋友是刚刚新婚的男士,晚上喝了点酒便不能上床睡觉了。外人听来有些夸张,本地人不以为意,由可窥见川渝女儿泼辣的个性,她们独立自主由来已久,多是男人们在家做饭。频频在街头看到女孩子抽烟,当地的朋友说,这也是重庆女子个性潇洒的表现。
川渝人热情好客,重庆男人说这是兄弟情义。为了带我们吃到正宗的火锅,重庆朋友带我们翻越了好几个山头。吃火锅的地方叫洞亭火锅,建筑颇有特色,店门在独条依山的路上,店建在在山体里,是几个相接的洞子形成的空间,古朴紧凑,一桌挨着一桌,交杯换盏能听得个一二来。两三框酒下肚,兴致渐浓,还能和隔壁的桌子呼朋唤友起来,吃好喝好挂在嘴边。和上菜的大姐们喝一杯也是常见的事。
火锅和雾都一样是重庆的代名词,而且比雾都更加让人难忘。麻辣麻辣,川渝更喜欢麻。一口锅上面漂满了麻辣椒,还没吃看得就火辣辣。重庆火锅没有特别的蘸酱,每人一个芝麻油罐子,里面可放葱蒜调味,涮好的菜过一下油,辣味减去大半。吃火锅是需要慢性格的,重庆人吃火锅就像广东人对待早茶一样,慢慢悠悠,边吃边唠嗑,四五个小时很正常。大家操着川普方言,自带幽默感,光听听都觉得有趣。
来重庆一趟,时间虽匆忙,因为有当地的朋友介绍,也能领略一二。看到了久负盛名的洪崖洞夜景,在地标解放碑前留影,吃了排名前十的重庆小面,最近大热的重庆underground rap文化也意外地了解了一下。如果有机会,真想多住些日子,把方言学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