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枷锁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为什么会有这个大千世界,人来到这世界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一问题一如既往地费解,但可以断定,一定是有某些原因的。他想起了克朗肖对‘波斯地毯’所打的比方,他说这是对人生之谜的解答,还神秘地加了一句:除非你自己找出它,否则就不能称其为答案” 这是《人生的枷锁》中,主人公菲利普在放弃了绘画之后所思考的内容,他从《物种起源》读出了强权即公理,深深地被生存竞争所打动。他认为社会在与人的对抗中有三个武器:法律、舆论、良心。前两者如何都能以狡诈来对抗,唯有良心,它是内心的叛徒,一个人如果没有对于正确和错误的认识,那良心也就失去了他的约束力量,他大可以抛弃良心。可人生的意义呢?他还是不明白。克朗肖说,人生的意义都在那张波斯地毯上,但必须要自己去发现。 克朗肖最终落魄地死去,没有遗言,他的整个人生,用菲利普的话来说,他的人生除了给一个爱管闲事的记者提供一个写评论文章的机会之外,就别无意义了。 所以人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 毛姆爷爷(这是个毒舌的作家)对菲利普真是一点都不客气,他让菲利普先天跛足,受尽嘲笑揶揄,好不容易逃离了学校,他急于掌握自己的人生。在德国学习了一阵,遇到了初恋,遇到了海沃德等朋友,这段时间是极其快乐的,只要学习,偶尔和周围的人聊聊天,世界充满了新奇和美好。 我们曾经不也跟他一样吗?满心热血,意气风发,想着一己之力大笔一挥就能够改变世界改变别人。那个时候经常做梦,白日梦。想学什么都能立刻去做,没有拖延,没有不可能。周围都是一群渴望闯出一片天的人。 接着他去伦敦一家事务所当学徒学习会计,但干了一年,他发现自己不喜欢伦敦,不喜欢这份工作,于是也放弃了。 接着,他发现自己对绘画有着极大的兴趣,于是力排众议奔向巴黎。在巴黎的两年,他认识了很多学习绘画的朋友,也开始对人生有了一些思考。在巴黎,他见证了贫困潦倒的学生连肚子都吃不饱却依然坚持艺术追求,他想到了自己。菲利普思考了很多,关于艺术,关于金钱,关于朋友,关于人生。他发现因为金钱的稀缺,贫穷的学生往往很小气,内心的承受力也很弱,他们小心翼翼地生活,总是一副清高的样子,能为梦想不顾一切,却因为太患得患失而不能正视自己的境地。当福内特先生知道他不能维持生活时对他说:金钱好比人生的第六感,没有它,你就无法充分发挥其他五个的作用。人们总以为贫穷是对艺术家最大的鞭策,但他们不懂得,贫穷使你变得多么小气,是你蒙受无穷的耻辱。它砍断了你的翅膀,像癌症一样吞噬你的灵魂。当说到人生时,福内特先生目光严肃:只有当你追悔不及时才发现自己的平庸,那才是令人痛苦的,才是可怜的啊!他的画里都是勤奋和聪明,并没有才华,于是他放弃了绘画,因为他坚持下去的结果仍然是一个平庸的画家。 23岁这一年,从小疼爱他的伯母去世了。他选择了进入医学院学习。医学院的日子是枯燥的,这7年间,他尝到了爱情的甜蜜,也体验了被背叛的痛苦。他享受过衣食无忧的生活,也经历了捉襟见肘,饥寒交迫的艰难。所幸他有了自己的梦想,拿到医师资格后去西班牙旅行。在他第三次被米尔德里德——他曾经疯狂爱着的女人背叛时,他哭了,这个忘恩负义的女人,把他的唯一的住所毁得一片狼藉,所有的家具,所有的餐具,他所有的收藏,在一个他不在的上午,被砸碎、被撕裂。包括那张克朗肖送他的让他参悟人生意义的波斯毛毯,也被刀划得面目全非。所以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股票狂跌,没有饭吃,付不起房租,没有人可以寻求帮助时,他忽然想到了那张毛毯的答案:每个人都要织就一副好看的图案,而最终这图案都将被毁,所以,人生毫无意义。 他把自己的人生规划得很好,却在关键时刻放弃了那个梦想。因为他要对一个女孩负起家庭的责任。可驱使他想结婚的真正原因是:他对妻子、家庭和爱情的渴望!他终于能够坦然面对自己了。他一直认为自己很孤独,不敢去想幸福。 一个人生下来,工作、结婚、生儿育女,最后死去,这不也是最完美的图案么?也许向幸福屈服就是自认失败,但这是比无数胜利还要强的失败。 身体的枷锁让他一直自卑,家庭的枷锁让他一直觉得孤独,金钱的枷锁让他不能干自己想干的事,爱情的枷锁让他精神受挫……每个人都要遇到无数的枷锁,但若是能勇敢冲破这些枷锁,抛弃不实际的幻想,便能获得自由。这不正是人生最可贵的么? 据说毛姆爷爷是根据自己的经历为蓝本写的这部小说,而小说中也提到《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抛弃家庭和金钱毅然追求艺术的人。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有怀疑,都有犹豫,不知道该怎么走,这时候,能帮到你的只有你自己。因为我们作为人,有选择的权利。
(写得很乱,就当是随便感慨一下吧,有机会再看一遍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