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而立之年
下班时候,听着车载音乐里放着许巍唱的《曾经的你》,不免有些唏嘘,“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年少的心总有些轻狂,如今你四海为家……”
自己曾经也有过不少梦想,现在想来,好像实现的很少。30周岁,已经到了所谓的而立之年,不大不小、不尴不尬,虽然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概念中尚属于青年阶段,但耳边不知不觉出现的白头发,还是在提醒我,自己离年轻正渐行渐远。
其实比起同龄人来说,自己是幸运的,家庭幸福、父母健康、领导关心、朋友支持,但面对三十岁的自己,有时候还是不由自主地会彷徨,会犹豫,会徘徊,脑子里经常蹦出无数个为什么,无数个想不通。
少年莫笑白头翁,花开花落几日红。也许是到了这个年纪,身上已经慢慢有了些初老症状,比如发生越近的事情越容易忘记,越久以前的事情反而越是记得;又比如开始觉得“修正自己人生的机会已经很少”,因此主动砍掉很多可能性,让自己学会去接受、去适应。
刚才,我上了很久没有去过的豆瓣网,回头再看那些当年热血的激昂的逼格的文字,伪文青的痕迹一览无余,这才发现,这些年自己还是成熟了些,起码写出来的东西已经越发趋于理性,趋于平实。
虽然已是深夜,但论坛里还有几个坚守的老骨,那几个ID是那样的温暖,不由让我想起那段飞扬的日子:10元钱的通宵包机,一瓶可乐外加一桶康师傅,屏幕里玛拉顿公主还没倒下,手指下啪啦啪啦的键盘声,分外亲切;夜灯下的篮球场,带着汗味却清爽的风,几个少年,投篮、不中、再投、被盖,乐此不疲。亲们,你们在他乡还好吗?天隔一方,不常联系,但从未忘记。
如今,我们都各自有了家庭,有了子女,看上去自由的时间越来越少,操心的事儿越来越多,特别是两年前女儿的到来,让我感到重任在肩。好在最近在爷爷奶奶和妈妈的教育下,女儿逐渐懂事,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欢乐,很多思考。每天我只有晚上洗完澡能陪她一会儿,所以很珍惜这段小小的时光,一般是她看着动画片,我在一旁拉着她谈心,时不时还会问她几个问题,不过基本上她只关注电视里的小猪佩奇而选择无视我。但某一天我给她讲成长的规律:等你长大了,爸爸就老了,你会变成妈妈,我会变成爷爷。女儿的目光却离开了电视,喃喃的回味着,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又猛地摇摇头,用普通话夹杂着大丰口音,断断续续地说,我不要长大,爸爸也不会变老。
没有人希望长大,同样也没有人不会变老,只是要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老了之后才可以笑着翻开过去的日记。大学毕业的时候,我曾对自己说,要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回首这些年,自己也确实一直在努力,从大学生村官,到事业单位,从乡镇机关,到区委部门,工作不甚出色但也算尽心尽力,生活没有波澜但一直平稳顺当,最重要的是,梦想虽然没有实现,但初心一直还在。
想到这里,心情突然又美丽起来。换个角度想想,30岁,其实也是个不错的年纪,它既没有20岁的青涩,也未沾染40岁的世故,如同一杯醇正的咖啡,一切都那么恰到好处,虽然和身边的90后相比,自己已不那么年轻,但老夫都能聊发少年狂,我更要为我的30岁而欢歌、而自豪。
当年看顾漫的《何以笙箫默》时,它还远没有现在这么火,不过里面的一句话,这么多年一直很喜欢:“我却忽然觉得长长的时间好像只是我回头的一瞬,沧海桑田。”
确实,十年只在一回头,三十岁,在奔四儿的路上,希望能学得更多,做得更好。只有学得更多,才能赶得上身边优秀男人的步伐;只有做得更好,才能扮演好女儿睡梦中猪爸爸的角色。
四十岁见。
写于2017年10月12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