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来吃饭困来眠
有源律师来问:“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大珠慧海)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师曰:“饿来吃饭,困来即眠。”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师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律师遂缄其口。 ———《顿悟要门》
“ ‘饿来吃饭困来眠’——这就是禅,如果能够做到这点,就算了解禅。”今晨,“饿来吃饭困来眠”这句话盘旋在脑海里。有时就是这样,会先听到或看到某段话甚至一句话,觉得哎挺对的,然后抛在脑后;总要在生活经历过些事,才在某个清晨的睡眼惺忪中,或者某个黄昏的疲乏呵欠中,想起那明珠般智慧启迪的话语。这种感悟,不可谓不奇妙。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顿悟,有如醍醐灌顶,令人心生敬意,起断舍离之心,方可于生活中修得一份自在。
昨晚,又到了1点方在精力透支的状态里沉沉入睡。有时,我偏爱凌晨后的清醒,与我最讨厌的疲乏相对;清醒,会让我感觉好点儿,仿佛对生活更有掌控力。可就因为贪那一点儿好似从时间老人那里偷来的清醒,透支就会经常出现;紧接着就是无力抗拒的身心俱疲,然后兀自暗叹:不划算!对,就是那个字——作!为什么要作呢?因为——贪嗔痴。简单的“饿来吃饭困来眠”,其实需要的则是放下的心,放下奢望,安然入眠;放下紧迫,按时三餐;放下贪欲,平和坦然;放下林林总总的杂念,还自己一颗素心、一份从容。简简单单的吃饭睡觉,却蕴含着宁静平和的力量,足以对抗生活芜杂。
我希望,自己可以以这篇日记作为警醒,存一颗素心,观照好自己的身体,规律生活,认真地对待人生。这是我生命里的第21个年头,就好像王小波先生在《黄金时代》中说得那样:那一年,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是的,现在的我有太多太多感兴趣的事,也有太多太多想实现的愿望 ,每天都觉得还没有玩够疯够跟自己喜欢的事情呆够,就迎来了黑夜。有的愿望让自己欣喜,有的欲望让自己鄙夷,亦正亦邪的复杂两面性。我想跳街舞,想写文章,想读好多好多书,想一目十行——因为我读书真慢而想读的书又太多太多,想学滑板,想恋爱,想自由自在与外国人聊天,想成为美妆达人、搭配达人,想健身……这么多想做的事,真的足够有借口熬夜和透支呢,而事实上我想说的是,不遵守规律只能适得其反。熬得夜会变成第二天的黑眼圈和哈欠,折磨着你的斗志,消磨几倍于熬夜时间的光阴。我相信,能做到饿来吃饭困来眠,定会对愿望实现有所助力。在意义之外,这或许也是一种仪式感,人是需要仪式感来增强存在感的。简单的规律中有着恒常的哲理,是弱小的人于天地之间仅有的几件可以掌控的事情。
写不出太多感触,就只是想反思一下昨夜又在慵懒拖沓和鄙夷中度过了。开始,想熬夜冲刺读英语,在线课程不希望落下,然而下班后总觉乏力,好不容易昨夜清醒;读了一课后却在陈粒的歌声和歌词里沦陷,或许孤独的时候总容易被些诗意的东西轻易击中,何况那些歌词又字字戳心,旋律又足够贴近心境;再后来还是负隅顽抗,竟把电脑资料拿上床,然后坐在床上打开电子设备就不由自主开启小恶魔的一面。最后,就在自责和颓唐中挨到了一点钟,伴着自嘲入睡。晨醒时分,疲倦中顿悟———一定要好好睡觉好好吃饭,别再自我麻醉了。想好好遵着自然的规律,就像严格遵守时令的花草,满心欢喜地迎接每一个清晨与夜晚,顺应天然地吐露芬芳。
好了,饿来吃饭困来眠,就从当下开始实践。好好计划睡眠以外的自主时间,到了晚上11点,就请主动放下所有贪念,把身体和灵魂交给梦境,然后一夜好眠。吃饭也不该太凑合,等到足够有时间和精力,就抽出半天好好为自己做顿饭吧。爱自己,爱生活,柔软而有力量,今天,也要好好加油哦。
-
木棉开在晴空里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06 12:3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