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字号该何去何从?
babe
10月5日 1:39
暑假在人民广场附近读书,有个车站旁开着一家中华老字号门店“童涵春堂”,然而我见着它的时候,大都是铁门紧锁着,仿佛哀叹着一些难言之隐。
中华老字号是中国商业对民族品牌特有的称谓。像“童涵春堂”这类国药店,它们传承了一代又一代,可现代社会似乎对它们保持不闻不问的态度。如今互联网的发展,让大家看到了网购的无限可能。越来越多价廉物美的商品呈现在主页上,人们对品牌的界定逐渐模糊,“老字号”的字眼似乎不会激起很大水花。随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物价上涨,老字号品牌的所处之劣势更为明显。
其实不仅是市场的冲击给中华老字号带来巨大影响,老字号品牌本身也具有限制性。以“童涵春堂”为例,其主要销售中药药材,且部分较名贵。这类药店若放在几十年前,西药尚未大量引进时,能有充足的需求量。而在如今这个人们口服几片头孢(当然这个不建议)就能痊愈的时代,中药煎煮的费时费力,若非“老顽固”,是断然不会去接受的。品牌本身所经营的范围限制,加上自身不肯顺应时代拓宽市场,仗着百年品牌一意孤行,这也是部分老字号门店门可罗雀的内在原因。
老字号必须“活下去”,不仅是因为其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见证着中国的兴衰,被人们称之为“活文物”。试想,这些品牌之所以能经久不衰,长达百年,离不开其长期的品质保证、服务质量。老字号作为良心店家的模范,为各类品牌商店树立了榜样,使服务质量等评定标准有了公平的划分依据。这种诚信经营的精神,于当下这个未能完全保护消费者权益社会来说,值得传播并广泛实施。
可老字号必须存而有章。它不能是一件老古董,一些古董再名贵,不经过细心养护和修理,搁置久了,锈迹斑斑,所赋予的价值也相应被贬低。和所有门店一样,老字号必须是一个随时代发展时刻焕发活力的产物。同样是做鲜肉月饼,“新雅”却能独具匠心地将普通的猪肉馅换成鲍鱼馅、腌笃鲜馅,而且每年都推出若干个新种类,如此天时地利,还能顺应大众口味,将自己始终在大众心中保持高度新鲜感,凭实力努力提高自己影响力与关注度,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每年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期间,“新雅”门前络绎不绝的景象了。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流行运用于精华时依然不忘其品牌核心所在,这是中华老字号最好的存在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