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人都觉得自己得了抑郁症?
![]() |
伟大的灵感往往来源于痛苦的疯狂滋长。
不知道从何时起,我们对这个结论渐渐达成共识。
还会默默在心里列举一些案例:装石投河的伍尔芙、用煤气管自杀的川端康成、选择枪击自己的海明威、服食过多安眠药的梦露......
甚至连作品也开始变得次要,苦不堪言的抑郁经验变成了我们关注的重点。
人们仿佛看到了能够抵达艺术的直通车,对于压抑、痛苦.....所有负面情绪的推崇也慢慢地引发了人类的模仿本能。
![]() |
因为与其他相比,“抑郁”显然是一种低成本高逼格的投资。抑郁=压力=思考=有脑子,这个公式也就应运而生了。所以这种模仿一直延续到现在,也长盛不衰。
娱乐圈的抑郁症婊演人格最强,前段时间流量爆表的薛之谦就曾标榜自己有过抑郁症,而与此同时,他还是乐此不疲的参加各类综艺节目。
如此以来,“抑郁症”这东西也早就让人从逃之夭夭到见怪不怪了。而“抑郁症”到底是什么,却很少有人真的知道。
因为在这个人人皆抑郁的时代里,我们常常会将抑郁症和抑郁情绪混淆。
德国精神病学家安德烈亚斯·迈尔-林登贝格等发表在《自然》的研究表示,现代生活压力使人们大脑的承受能力变差,更易出现焦虑、抑郁、注意力受损等问题。
但人人抑郁并不代表人人皆有抑郁症。
因为抑郁只是情绪低落的一种状态,对生活中的事情怀有厌恶感,对一个人的思想行为、感觉和身体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这种情绪可能是每个人都会体验到的。
但抑郁症则不同,它属于精神障碍的一种。正常人的抑郁情绪是基于一定的客观事物,即事出有因,而病理性的抑郁障碍却是无缘无故的产生,缺乏一个客观精神的应激条件,或者是有一些不良因素就小题大做,不足以正真解释病理性抑郁症的征象。
然而除了薛之谦老师这样的婊演艺术家以外,为什么还是会有许多无辜人士认为自己患上了抑郁症呢?
原因其实简单:因为我们常常会病急乱投医。而导致我们错误诊断自己得了抑郁症的渠道可以分为以下两点。
![]() |
最常见的是,我们会因为网上各类抑郁检测题给出的结果草率地认定自己有了抑郁症。
亦或者,在还没有搞清楚抑郁症所处领域之前,就仅凭直觉地选择了心理医师为我们判定自己的抑郁状况。但其实,正确的就诊方式是去精神科挂号,因为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类疾病,常规认知里应该信服的心理医师只能为我们提供抑郁症的治疗法,而不是判定结果。
也就是在这些有意的、无心的“抑郁症”判定中,我们往往会忽略了抑郁症超乎于其他病症的严重性。
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对于英国近七万人口的研究发现,那些重度抑郁的患者过早死亡的风险非常高,但即便是轻度的忧虑者,即临床上的抑郁状态,他们过早死亡的风险其实比普通人高出百分之二十左右。对死因进一步分析显示,轻度抑郁或抑郁状态的人多死于心脏病和中风,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因为轻度抑郁者的一些生理机能出现不好的变化,另外,这部分人死于交通事故和自杀的风险也比普通人要高得多。
抑郁症比我们想象中要可怕许多,但更为可怕的一点在于,我们之中大部分人都曾在生活的某一个瞬间,将抑郁症当成一个玩笑、一种负面情绪的指代,把它施加在自己或其他人身上。认为无关紧要,却很有可能在这样无知和盲目的反复过程中,真的受到影响,造成从抑郁情绪到抑郁症的恶果。
![]() |
因为抑郁症与其他精神疾病不同,它有太大的不确定性和偶发性,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来,什么时候会走。美国作家作家伊丽莎白•伍策尔曾这样评价抑郁症:“伤心、痛苦和悲哀,这些总会出现,它们是正常的。抑郁症却处在完全不同的领域里,它意味着缺失——没有效果,没有感受,没有回应,没有兴趣。”
与此同时,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显示,全世界抑郁症患者已经达到3.5亿人,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人类第二大疾病。
抑郁症本是严肃而沉重的,却在别有用心的人那里,成为装逼作秀的手段和被滥用的名词,它远不不是一种平常所想的心理疾病,治愈后就会彻底康复。抑郁症总是被误解。
为什么人人都以为自己得了抑郁症?一句话,源于无知。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往期精彩内容微信公众号搜索“老朱铛铛铛PG”获取
编辑丨大孟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