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达多》摘录
“不管这世界是善是恶,不管人生本身是痛苦是欢乐,也不管人生是否变化无常——即使人生真的善变,这点也不怎么重要,然而这世界的统一性,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相互联系,大小万物均受制于同一个生、变、死的定律,这在您令人推崇的教义里都堪称高义,世尊。 以您自己的探寻,在您自己的路上,经过思考,经过冥想,经过领会,经过彻悟,您已经达到了这样的境地。世尊,您没有从别人的教导中学到过东西,所以我认为没有人能从别人的教导中找到解脱。在您彻悟的时刻所悟到的一切,没有法子能用言语教导给别人。彻悟了的佛的教导中蕴含着许多东西,教导了人许多东西:怎样正直地生活,怎样避免邪恶。但是这个清晰可敬的教导有一样东西没有包含到,它没有包含大智大慧的世尊自己经历的秘密——有别于千千万万个人的他独自的秘密。这就是在听您讲道的时候我想到并意识到的。这就是为什么我要继续走我自己的路的原因。我不再寻找另外的更好的教导了,因为我知道这样的教导是没有的。我要离开所有的教导和所有的教师,我要单独去达到我的目标,不然,就死掉。可是,世尊,我一定会常常想起今天,想起这个时刻,因为在今天,在这一时刻,我亲眼见到了一位圣人。” “这一点,我从来没有想到过,”悉达多叫道,“愿他们都信从您的教义吧!愿他们都达到他们的目标。我无法判断别人的人生,但我自己的人生由我来判断,我必须选择和拒绝。我们沙门是从‘我’中寻找解脱。如果我做您的信徒,恐怕我只是在表面上如此而已,我只是在欺骗自己而已,让自己以为是有了平静,得到了解脱,而事实上,‘我’会继续存在和生长,因为‘我’已变成了您的教义,变成了我对您对沙门团体的皈依和热爱。” 悉达多仅仅是对人们的工作、苦恼、欢乐和愚蠢感到同情和好奇,而这些原本比他与月亮的距离更遥远。虽然他觉得,同任何人谈话,与任何人一起生活,向任何人学习,都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是他也明白一点,就是在人们与他之间,总是有样东西形成一种隔膜,使他与他们无法联在一起,因为他曾经当过沙门。 在他看来,人们生活的方式像无知的孩子,或者像是动物,对此他既喜爱又轻视。他看到他们辛劳,看到他们忧苦,看到他们操劳得满头华发,悉达多觉得他们操心的不过是些金钱、微不足道的欢乐和无足轻重的荣誉。这些东西在他看来,似乎实在不值得花那么大的代价去追求。 他看到人们彼此吵架,相互伤害,看到他们为此痛苦而悲伤,对这种痛苦,沙门只是一笑置之。他看到他们为了一些损失而痛心,对这类损失,沙门觉得根本就不值一提。 他时时听到内心深处有种轻柔温和的声音在轻轻地提醒他,轻轻地抱怨他。那声音太轻微,太柔弱,几乎很难听得见。于是,他蓦然惊醒,清清楚楚地看见自己是在过着一种荒唐的生活;看见自己在做着的许多事情只不过是游戏而已;看见自己虽然过得非常快活,还享受各种欢乐,然而真正的生命却在他身旁飞快地流逝。就像一个玩球的人一样,他是在和生意与他四周的人们玩游戏,他留心观察他们,从他们身上寻找乐趣来娱乐自己。但是,他的心,他真正的本性,却并未投入到这里面。他真正的自我在到处流浪,远远地,不见踪迹地,流浪,流浪,与他的生活毫无关系。有时候他对自己这些思想感到害怕,因此希望自己也能像人们一样尽情享受孩童般的日常生活,加入他们之中,真正同他们打成一片,过他们的日子,享受他们同样的悲欢喜乐,而不再仅仅在他们之外当个旁观者。 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他的嘲笑心和优越感慢慢地在不知不觉中减少。随着他的财富的增长,悉达多自己也染上了一般人的某些特征,诸如他们的稚气、他们的忧虑,然而他却开始羡慕他们。他变得越像他们,也就越羡慕他们。他们觉得自己很重要,他们怀着这种心情过着他们的日子;他们快乐的时候快乐得很,悲哀的时候也悲哀得很;他们有焦虑,同时也有甜蜜的快乐,因为他们有一股源源不绝的力量去付出感情。他们所具有的这些东西,正是悉达多所缺乏的,他为此羡慕他们。 这些人们总是爱着他们自己,爱他们的子女,爱荣誉,爱金钱,爱他们的计划或者希望。而这些幼稚的乐趣和愚事,悉达多没有从他们那里学到,他只从他们那里学到了些不愉快的而又看不起的东西。 这倒的确是真的,他从来没有爱别人爱到完完全全投入自我,爱到把自己都忘掉的地步;他从来没有因为爱别人而做下愚蠢的事。他从来不会那样做,而且他觉得这就是自己与普通人之间最大的差别。
悉达多说:“不错,各方面的思想和知识我都曾经有过一些。有时候,经过一个终点或者一整天,我感悟到了知识,正如同一个人在他心中感觉到了生命一样。我曾经有过许多思想,可是若要把它们讲述给你听,却是件困难的事。有一个思想给我印象很深,歌文达,智慧是不能言传的。一个有智慧的人如果想要把智慧讲给别人听,那些话一旦说出口来,反而会让人觉得很愚蠢。” “你又是在开玩笑吧?”歌文达问道。 “不,我是在告诉你我的发现。知识可以传授,但智慧却不行。一个人能够发现智慧,能够在生活中实践智慧,能够在生活中体现智慧,能够用智慧鉴定自己的意志,振作自己的精神,能够用智慧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奇迹,然而一个人却无法言传智慧,无法教授智慧。这一点,当我年轻的时候就朦胧感觉到了,而且也正是这种想法产生的力量驱使我一直远离教师们。 “我曾经有过一个思想,歌文达,不过你又会认为那是一个玩笑或者蠢话,那就是,每一个真理的反面也同样是真实的。举例来说,一个真理,如果它是片面的真理,就只能以文字表达出来,也只能局限在文字能力的范围内。每一样事物,要是用思想来思考和用文字来表达,都是单方面的,都只是一半的真理,它缺乏完全、圆满和统一。世尊佛向世人讲解世界的时候,他不得不把世界分成欲乐和涅槃,分成虚幻和真实,分成痛苦和解脱。一个人不能不如此,想教一些东西给世人的导师没有别的法子可循。然而在我们心中以及在我们身外四周的世界,本身绝不是单方面的。从来没有一个人或者一个行为是完完全全的欲乐或者是完完全全的涅槃,从来没有一个人是完璧无瑕的圣人或是百无一是的罪人。之所以表面看来似乎不是这样,是因为我们都被欺骗了,我们觉得时间是一种真实的东西。歌文达,时间不是真实的。我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领悟到了这一点。果真时间不是真实的,那么,横在现在这个世界和永恒之间的分界线,善和恶之间的分界线,也同样只是个幻觉。”
“歌文达,这个世界不是不完美的,也不是在沿着一条漫长的途径逐渐向着完美发展。不,每个瞬间世界都是完美的,每一个罪恶都已经在它之中携含了恩赦,所有的孩童都是潜在的老人,所有的婴儿在身上都带着死亡,所有垂死的人必获得永恒的生命。 “一个人不可能看到另一个人在路上走了多远。佛性存在于强盗身上和骰子赌徒身上,强盗也存在于婆罗门身上。沉浸在深思冥想之中的时候,人可以抛开时间,在同一时刻中看到所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时候,每样东西都是好的,每样东西都是完美的,每样东西都是梵天。在我看来,存在中的每一样都是好的——死亡同生命一样好,罪恶同神圣一样好,智慧同愚蠢一样好。每一样东西都是必需的,每一样东西所需于我的仅仅是我的赞同,我的承认,我的善意理解。一切都中我的意,一切都与我相得,没有东西能伤害我。 “我曾经从我的躯体和灵魂明白了,我的犯罪是必需的,我需要欲望,必须为财产而奋斗,必须历经厌恶和绝望的深渊,为的是学会不抗拒这种种,为的是学会去爱这世界,为的是学会不再把这世界与一种臆想的世界相比较,与一种想象的完美幻景相比较,而是接受这个世界,去爱它,为自己属于它而高兴。歌文达,这些就是我心中的一些思想。”悉达多弯下腰去,从地上拾起一块石头拿在手上。
-
曲曲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24 15:48:48
-
豆友152506583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15 23:3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