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的生活
自从上班过上日复一日的生活后,单调的日常循环让我开始怀念父母在家的生活,他们经营着两间家电生意铺。压力不可谓小,却也换得足够的自由;操心劳累不可谓少,却也乐在其中;生意不大,却也是一份事业,其中的成就感和事业心,我们掐点下班的小职员实属难以体会,唯有心向往之。
对所有父母而言,孩子出人头地才是正真的骄傲。而对于农村父母而言,能进城则是出人头地的标志。对农村的父辈们而言,历史上留下的城乡鸿沟,让他们对进城有一种来着心底的憧憬。恰好,我们赶上了最大的城市化运动,稀里糊涂都可以留在城市。于是,儿女的进城便成为他们心目中的成功和骄傲,谁曾想,论幸福度,还不知道谁高谁低呢。
三十多年的发展,让我们这代人享受了足够的红利,让大部分人误以为阶层的跨越(农村到城市,农民到市民)并不难,只要足够努力,只要读上重点中小学,只要考上211、985。
于是我们这代人为了下代的教育费尽心思,希望下一代也像我们实现进一步的跨越,然而,这却是被历史冲昏了的盲目乐观,对于大部分进了城的这代人而言,社会固化已经开始,期待下一代也像自己实现大幅度跨越的可能性低了太多。
这并不是本文到论述的重点,只是和父辈们做一对比,他们的孩子进了城,带来的成就感十足;孩子进城后也盼望着下一代实现更大的成就,可是回头来不得不承认,这种成就感并不会此父辈们高,尽管每一代人的生活越来越好,可是满足感并不仅仅源于此,更关乎期待值的大小。
父辈们的生活经历,远非我们所能此,对大部分人而言,艰辛而不失丰富,困苦而不失充盈。他们自己跟随时代打拼而小有成就,生而不易,却也无需困顿于生活的单调和乏味。他们的孩子在城市化进程中成一介市民,在他们眼中则是教子有方的成就,自豪感自不必言。
父辈们的生活,除了物质上匮乏了点,幸福度上未必比我们低,不是在星巴克一杯咖啡所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