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谷山房读《文化反哺》
这学期的研究生课,我尝试将部分课程的上课地点转换到校园外。第一次校外课设在行知咖啡馆里,南京最繁华的新街口闹市区某高楼最顶层,感受喧闹中的静谧。而这一次课,则放在郊外幽静地的茅檐山房中,于一片清冷孤寂中感受和暖。
今天读导师周晓虹教授的《文化反哺》,一本社会学著作。500页,50万字,我特地让两位学生来解读。两位婷婷姑娘读得非常认真,PPT做了60页,讲解中,书里的观点、案例信手拈来。据她们自己透露,读书报告写了两万来字。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本就是相通的,社会学著作尤其能开拓传播学的视野。而且发现导师的文化反哺选题特别适合年轻人来关注,感同身受的他们每一个人都能说出自己对父母进行文化反哺的案例。而这样围坐在一起的设置,很能激发探讨的氛围。尽管没有多媒体设备,但婷婷们将PPT打印分发给大家,也上传到课程群里,所以对传受双方并未构成任何信息障碍。
除了读书,来自福建的林同学当仁不让地有样学样,一展茶艺。而此处的当家产品素面也是必须品尝的。起先有一半同学因为不爱吃面准备他处觅食。不过当真品尝到这独特的文艺素面,还是不得不赞。午后他们又结伴去寺庙,去爬九层塔,充充实实地过了这一天。
有几位知道我在这里开读书会的朋友,也兴致勃勃赶来品茶、听课、吃面。苏州妈妈汤汤给大家带来糖炒栗子、贡桔和她自制的西点,不停地帮我们续茶倒水。秦晨师姐的儿子上初三,昨天刚刚考完试,回家就把《文化反哺》读了,还全程在旁边听课并参与讨论。而秦晨自己就是这本书书名和目录的英文翻译,她也和同学们分享了她的翻译得失。好友彭先生赋诗一首,雅致得很。我家小鲜肉也过来了,只是他游离在求知氛围之外,吃完素面赶紧跟着秦晨出门,说要补肉吃。
最后感谢胡瑞先生的帮忙,虽然他今天不在店里,却事先将一切安排妥当,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读书、茶叙环境。

下学期我的研究生课程仍然与读书有关。我已经和教务尽量协调,继续尝试将部分课程的授课地点放在校外。我们会去很棒的地方读很棒的书,咱们一起期待吧。
20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