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 中国美术史 春秋工艺
春秋战国,百花齐放的时代。新技术出现,你不可能禁止它。
西周的时候,有严格的阶级制度,西周的美是规格化的,那种美是统一的美,工匠被命令,不能自由发挥,创新可能被杀头、被指责。但春秋时代,工匠有了发挥的自由。
人的主题。人的自觉,人成了时代的主角,我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到底是什么?每个人在这个时代争取表现自觉的机会,比如孔子,周游列国,也是一种自觉,我作为一个哲学家,我不一定在自己国家发展,我也可以到别国去。
春秋时,中国美术史开始出现对人的关心。
春秋的东西有一点尝试、实验的精神,是春秋时代工艺最难能可贵的地方。
觚不觚,觚哉?觚哉?孔子不赞成的,但是它是有一点游戏,一点幽默感,可以为了好玩去做。
商周的时候是庄重,可到了春秋,技术已经到了可以轻薄短小的水平。
就像手机,越来越轻越来越薄。商周时期,一个鼎造出来,可能放一个地方一直不动,放几十年,但现在是消费主义,你会经常更换,一个手机,可能很快就会换,你就不那么需要手机造得特别厚重,摔不坏。
可能有人觉得不伦不类,比如孔子,这是伦理的角度,可换个角度看,这也是一种活泼。工匠觉得我的技术可以达到这个水平,我不能不表现。新科技出来了,带动新的秩序和新的伦理。
错金、鎏金(水银和金,水银蒸发后留下金)出现。
商、西周时,当中央的权力很大得时候,不太容易有地方风格出来,容易模仿中央风格。春秋战国分裂时,地方有自主性。
地方风格与当地气候、生态环境相关。
楚国,湖北湖南,树木多,漆树,就有漆器、木雕,浪漫、抽象。吐舌怪物造型。
中山国,河北,战争也是一种沟通的机会,中山国出产的东西风格不完全一致,中山国很多东西可能是外来的。鸭尊、树烛台。
秦国,陕西,写实。犀牛造型。
百花齐放,每一朵花都有存在的意义,而且是不可取代的。
春秋战国到了铁器时代。
铁更硬,应用于剑、犁头。
黄金宝石剑柄,那个时代是一个很炫的时代。社会富有之后,艺术现象是很炫的,更好的衣服、房子。
豆,上面既是盖子,也可以当器物用。孔子之所以反对,他认为上上下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这个器物,上可以下,下可以上,是一种伦理的颠覆。
一个时代的伦理秩序,也会成为那个时代的美学风格。
《非乐篇》,墨子的理想社会,是一个没有音乐的社会,他认为国家不要有音乐厅,舞台上演奏的男人去耕地,女人去织布,更多人能够温饱,务实慈悲。
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他不是反对音乐,他是希望美不要太多,一种反省和领悟的感觉。
庄子,回到自然,最美的音乐是天籁。
美学对工艺革命有很多不同的角度,百家争鸣。在工匠发展工艺的同时,有一群非常了不起的哲学家在思考,什么叫做美学,什么叫美的风格。
-
C.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08 23:3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