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完成作业写的假期感想
假期没有出北京,甚至没有离开过海淀。每天的生活节奏基本是做饭,吃饭,收拾,睡觉。
这跟以前是不能想的,刚来北京上学那会儿,每个周末都要往外跑,京郊的景点都跑了一遍。北京市里的也借着带外国人逛的机会跑了N次,作为一个水瓶座女神经,故宫长城去了N次都能找到新鲜感。
大假,五一十一都会坐13个小时的硬座跑去上海看男朋友。长夜漫漫跟周围人的胡扯谈天,每到徐州的时候,列车长都会把大家吼醒,差不多夜里两点,正是困得很的时候。据说那站小偷出没频繁。再然后就是期待着在站台上看到瘦瘦的他,再打满鸡血在江浙一带到处跑着玩。
最近一次坐长途车,是去年去九华山,卧铺一路睡到合肥。从黄山回来的时候,5个半小时的高铁换了N种姿势都还是难受到想哭。想下来,那时候支撑我熬下来的力量应该就叫爱情吧。
毕业还是分开了。再之后,加入了户外运动的行列,跟着绿野老年队的大爷大妈在京郊的山里狂奔。有年10.1参加了著名今朝队的燕羽山穿越吃豆腐宴的活动。参加者甚多,一直到活动结束回城,我都没见到领队真容。据说那天有100+人参加了,进了山就分成若干小分队。我就跟着几个大爷大妈走了,很快就发现跟不上趟,大爷大妈穿着军胶,携着六棱木做的简易登山杖在山脊上大步流星地走。我在后面跟得屁滚尿流……下山大爷们表扬我:身体不错呀~我:T_T
户外登山有很多讲究,老年队的大爷大妈讲究用最少钱的跑最多的地儿。听过农科院的某仙儿穿着军胶,带着几个大号的黑色大垃圾袋去广东船底顶扎营……出来混,早晚要还。我的左膝现在已经不能承受跑跳的压力了,哎,户外装备很重要。
装备之外,还有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和认识。2012年十一跟着绿野的一个队去四姑娘山,走双桥沟到毕棚沟的穿越路线。到小金县时,温度就已经只有10度上下了。领队不断洗脑说要请背夫才能走下来,一个背夫一匹马一天500.悄悄盘算了一下,觉得领队是在坑我们钱。我以大姨妈光临为由,退出穿越队伍。自己一个人背包走川西去了。路上遇到两个四川农业大学的小朋友,三人结伴,搭顺风走完了川西。回来听说, 穿越队伍因为大雪,中途原路下撤,从双桥沟出来,搭车回了成都。我的户外原则第一条:我是出来玩的,不是玩命的。嘿嘿~
几个月之后,我又加入一次玩命之旅,我活着下来了,上山前认识的姑娘再也没有了音讯。2013年端午,鳌山太白山穿越。上山的时候下雨,半山冰雹大雾。考虑到我的体力有限,没到跑马梁前的营地,就就地扎营了。旁边一拨重庆的山友,带着啤酒,兔子,又唱又跳。我跟上山前认识的姑娘吃了泡面就睡了。一觉醒来,天晴了,雪已经积起在帐篷边上老厚了。姑娘坚持继续走。第二天早上跑马梁上狂风大作,我在那里最后一次看到那个姑娘,湖北的地理老师。跑马梁的天一个小时变三变,我在最后一个下撤点选择了走23km下撤到宝鸡。下撤路上遇到当地救援队的队长。队长笑嘻嘻地称赞我的选择,因为他们几天前刚刚从同样的路上抬下去了遇难的山友。下撤到公路上,走了几公里,拦了一辆中巴,捎我进城。到宝鸡市的时候,天已完全黑下来。就近找了家麦当劳解决晚饭,麦记小哥的眼神里充满了怜悯,特别叮嘱我:没事,包我帮你看着。你去洗把脸吧。
隔天在宝鸡市逛了逛博物馆,就奔赴西安了。再之后的几天就是每天焦心地等着坚持去穿越的男朋友的消息。终于他的手机开机了,说安全下山。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下。见到他的时候,他说第三天就有人因心脏病突发去世。我们会面的时候,已经有2人失踪,其中一人就是那个湖北的地理老师。
跟那个勇敢的男朋友去了很多地方,经历很多冒险,走着走着就分开了。
旅行有时候是因为人。比如去年认识村长,所以走了两趟效率极高的人文古建游。在村长的催促下,每天早上6点多出门,晚上7点多回住处。刷各处山沟里的古建文保,虽然一直抱怨他节奏太快,但收获还是颇为丰富。
今年因为没啥计划,10.1就这样死宅在家,浑浑噩噩地过了一半了。
这跟以前是不能想的,刚来北京上学那会儿,每个周末都要往外跑,京郊的景点都跑了一遍。北京市里的也借着带外国人逛的机会跑了N次,作为一个水瓶座女神经,故宫长城去了N次都能找到新鲜感。
大假,五一十一都会坐13个小时的硬座跑去上海看男朋友。长夜漫漫跟周围人的胡扯谈天,每到徐州的时候,列车长都会把大家吼醒,差不多夜里两点,正是困得很的时候。据说那站小偷出没频繁。再然后就是期待着在站台上看到瘦瘦的他,再打满鸡血在江浙一带到处跑着玩。
最近一次坐长途车,是去年去九华山,卧铺一路睡到合肥。从黄山回来的时候,5个半小时的高铁换了N种姿势都还是难受到想哭。想下来,那时候支撑我熬下来的力量应该就叫爱情吧。
毕业还是分开了。再之后,加入了户外运动的行列,跟着绿野老年队的大爷大妈在京郊的山里狂奔。有年10.1参加了著名今朝队的燕羽山穿越吃豆腐宴的活动。参加者甚多,一直到活动结束回城,我都没见到领队真容。据说那天有100+人参加了,进了山就分成若干小分队。我就跟着几个大爷大妈走了,很快就发现跟不上趟,大爷大妈穿着军胶,携着六棱木做的简易登山杖在山脊上大步流星地走。我在后面跟得屁滚尿流……下山大爷们表扬我:身体不错呀~我:T_T
户外登山有很多讲究,老年队的大爷大妈讲究用最少钱的跑最多的地儿。听过农科院的某仙儿穿着军胶,带着几个大号的黑色大垃圾袋去广东船底顶扎营……出来混,早晚要还。我的左膝现在已经不能承受跑跳的压力了,哎,户外装备很重要。
装备之外,还有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和认识。2012年十一跟着绿野的一个队去四姑娘山,走双桥沟到毕棚沟的穿越路线。到小金县时,温度就已经只有10度上下了。领队不断洗脑说要请背夫才能走下来,一个背夫一匹马一天500.悄悄盘算了一下,觉得领队是在坑我们钱。我以大姨妈光临为由,退出穿越队伍。自己一个人背包走川西去了。路上遇到两个四川农业大学的小朋友,三人结伴,搭顺风走完了川西。回来听说, 穿越队伍因为大雪,中途原路下撤,从双桥沟出来,搭车回了成都。我的户外原则第一条:我是出来玩的,不是玩命的。嘿嘿~
几个月之后,我又加入一次玩命之旅,我活着下来了,上山前认识的姑娘再也没有了音讯。2013年端午,鳌山太白山穿越。上山的时候下雨,半山冰雹大雾。考虑到我的体力有限,没到跑马梁前的营地,就就地扎营了。旁边一拨重庆的山友,带着啤酒,兔子,又唱又跳。我跟上山前认识的姑娘吃了泡面就睡了。一觉醒来,天晴了,雪已经积起在帐篷边上老厚了。姑娘坚持继续走。第二天早上跑马梁上狂风大作,我在那里最后一次看到那个姑娘,湖北的地理老师。跑马梁的天一个小时变三变,我在最后一个下撤点选择了走23km下撤到宝鸡。下撤路上遇到当地救援队的队长。队长笑嘻嘻地称赞我的选择,因为他们几天前刚刚从同样的路上抬下去了遇难的山友。下撤到公路上,走了几公里,拦了一辆中巴,捎我进城。到宝鸡市的时候,天已完全黑下来。就近找了家麦当劳解决晚饭,麦记小哥的眼神里充满了怜悯,特别叮嘱我:没事,包我帮你看着。你去洗把脸吧。
隔天在宝鸡市逛了逛博物馆,就奔赴西安了。再之后的几天就是每天焦心地等着坚持去穿越的男朋友的消息。终于他的手机开机了,说安全下山。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下。见到他的时候,他说第三天就有人因心脏病突发去世。我们会面的时候,已经有2人失踪,其中一人就是那个湖北的地理老师。
跟那个勇敢的男朋友去了很多地方,经历很多冒险,走着走着就分开了。
旅行有时候是因为人。比如去年认识村长,所以走了两趟效率极高的人文古建游。在村长的催促下,每天早上6点多出门,晚上7点多回住处。刷各处山沟里的古建文保,虽然一直抱怨他节奏太快,但收获还是颇为丰富。
今年因为没啥计划,10.1就这样死宅在家,浑浑噩噩地过了一半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