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博物馆
十几年前参观过云南博物馆,不过是老馆,在城里,细节记不太清楚,只记得有滇王印和很多的储贝器和些大鼓啥的。这回来正好有个半天的时间想再去看看。发现新馆意见建成了更要看看了。
早上按照高德准备坐地铁换公交去,可是到了换车地点怎么也找不到所说的C85公交,忙活半天没个结果,只好打车。
博物馆的外形却是有特点,红红的,方方的像个大砖头,但是确实很大气,特别是站在博物馆前的广场上看,视觉冲击力强。所有的这种有特色的博物馆建筑一定有说法。

博物馆内景新馆主体建筑平面呈回字形,取意于云南彝族“一颗印”式传统民居建筑;外观颜色为红铜色,意在体现云南“有色金属王国”的美称;贯穿多层的狭长缝造型,喻意“石林”,蕴含石林风化体态,散发自然风采。--摘自百度

不过自己对于云南文化还是理解不深,“一颗印”,“石林风化体态”实在不能理解,只看出来了“红铜色”,但有色金属为什么只用红铜色也不太好解释,而且在博物馆中已经解释了铜在自然界中是以蓝绿色的孔雀石状态呈现的,比这个红铜色好看多了。不管怎样说吧,站在博物馆门前抬头仰望主体建筑还是很震撼的。

这个博物馆最厉害的地方还是展馆内容上。一般的省博也好还是国博也好,历史最多也就是从人猿开始。而这个博物馆的“远古云南”是从生命产生开始的,太霸气了!从地球的角度看云南的澄江生物群在5.3亿年前就开始有生命爆炸的痕迹。当然估计前面这一段的介绍还是为了将禄丰恐龙放到博物馆里。这样看四川省博物馆也得将展馆向前延伸至少到自贡恐龙时代。不过按照这里的介绍禄丰恐龙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中国恐龙。是中国第一个完全自行发现,发掘和命名的。在澄江生物群和罗平生物群发现的大量化石标本有很多品种在其他地方是少见的。

当然其实云南省博物馆就算从人猿开始讲也有最早的直立人元谋人。今天看了才明白原来非洲老母露西,人家在肯尼亚发现的是整套骨骼,通过研究整个骨骼结构得出的结论是古人类。而这里发现的元谋人只是两颗牙。然后我们的某位专家就说经过研究就是直立人了(而且是在1973年最乱的时候发表的论文)。再通过古地磁学测定为一百七万年前。现在好像这个说法基本被否定了,以前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上经常会被提到,新教科书上也不提了。现在我在各大博物馆中也不太看到这样的提法。今天看到了实物知道其中的原因了。通过两颗牙来断定这样一个重要的命题只是证据不足,结论有待商榷。

瓮棺以前看过很多但这回听解说说很多瓮棺上都有小孔,先人相信小孩死后如果给瓮棺开个孔灵魂就可以从这里出来回到家族来。甚至可能复生,所以要给他们开个小孔还可以呼吸。这可能也是为啥瓮棺只放小孩的原因吧,以前没有注意以后也注意看一下,看看中原的瓮棺上有没有这个孔。

博物馆的围观是红铜色,说明这里的铜储量很高,自然就不缺青铜器。知道这里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吗?---棺材!一个大屋子里放一口大棺材也挺有意境的。特别有意思的是大部分展厅中没有座椅,只有这个屋子有。我自己一个人坐在凳子上慢慢感受,然后可以和先人对话了。

在这个博物馆中最喜欢的是青铜扣饰,不太理解这个扣饰是装在什么地方的,叫做扣就是在衣服上,更可能是在腰带上,因为这种铜扣很大,其他地方挂着实在不方便。我只是猜想,这里也没有介绍。这种铜扣饰在中原没有见过,描绘的主题在以前的青铜器上也没有见过。图像都是扑食动物的场面,扑食动物也就算了,被扑食的弱者(如猪,牛,马,羊等)表现的并非垂死挣扎,坐以待毙,而是一种强烈的反抗气氛,甚至在某些气势方面还要强过扑食者,这样的图像经常是多个嚼食者扑杀一个被扑者。整个景象惊心动魄,动感十足。特别是在观看每个铜扣的细节更是将场景刻画的淋漓尽致。滇人生活的重要环节。

还有两通碑一定要提一提,就是大爨和小爨,我走到碑前还想那这字太漂亮了,啥贴呀!原来是爨龙颜,仰慕多年,虽然是复制品还是很漂亮的。(我觉得是复制品,展品没有说明,这点做的不到位,所有的展品没有标注是否是复制品,这是博物馆的基本规矩,如果不写任何说明的就是原件,要不然一定要标注“复制品”,这样别人不会误解,但这品碑文怎么看都是复制品,但没有说明)作为云南的著名文化还是要在博物馆中有一席之地的。

其他一些美物,不一细数。

另外还是要稍微抱怨一件事,就是语音导览器,不说这价格了,一次20元。整个这个导览器也不值20元。单看看这东西怎么戴在耳朵上?根本没法挂,挂上去就掉,根本挂不住。也不知道选这款产品的领导自己试过没有。我是一直捂着耳朵听完的,出来的时候手都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