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9/29星期五《知乎整理》1
【刻意训练的思维方式】
1/用【我选择,我负责】,代替【我恐惧、我逃避】
“我选择做XXX,因为我想得到XXX."
2.用【把比赛当成练习】,代替【等练好了再参赛】
用“以赛代练”的方法来打怪,我们将会以惊人的速度升级过关。
3.用【高配版的自己】,代替【低配版的自己】
——站在此岸链接彼岸,用高配版的自己,来带动低配版的自己。 活在你理想的状态里。
4.用【往前走走看】,代替【站在原地纠结】
不管选择哪条路走,只要能往前走,就会有成长,有提升,越走眼界越开阔,越走思路越开阔,越走越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哪些特别的生存法则】
只说一点:分清责任边界,从今天起拒绝逃避问题,拒绝做老好人,因为每个人都只能为自己负责。 人生的许多痛苦主要有两种来源: 一种是不能够承担自己的责任,希望别人对自己的问题负责。
在某些时候,将自己的责任归结于他人,这也是一种试图控制别人的手段。 丈夫对妻子说我是为了你才放弃那么好的工作时,这是为了让妻子为自己做出的放弃好工作的选择负责,由此令妻子产生内疚或亏欠的感觉,然后他就能借由这种亏欠感去控制他的妻子了。 从最根本上而言,每个人的选择,只是他自己一个人的事情。 你因为爱你的妻子,而选择放弃好的工作和她在一起,这和你的妻子毫无关系。 这是你自己在你的妻子和你的工作之间做了一个衡量之后,你认为比起工作来妻子是你更想要的。 那么我们要如何去建立一个清晰、明确的责任边界呢? 一个最根本的基础就是:你要学会分清哪些是自己的责任,哪些不是自己的责任。 分清责任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你只对你自己的选择负责,所以你要先分清什么是你自己的选择,什么不是你自己的选择。 你要在一开始就想明白,但凡是在你做出了一个选择之后,这就意味着你同时接受了这个选择带给你的一切好处与坏处,你不可能只想得到好处而不用承担坏处。 所以这对你而言就意味着,只要你做出了选择,就要对这个选择的后果负责,不可能也不会有别人来帮你把问题解决。 如果不是你的责任,那就要坚定的拒绝并阻止别人对你的伤害。 因为为别人承担不属于你的责任这本来就是对你自己的一种不公平,而你会坚定地爱自己,你拒绝为别人的问题负责,你拒绝成为别人逃避责任、满足需求的工具。 【魅力女生】
我觉得有ギャップ(gap的日语,大概可以翻成反差萌?)的女生最吸引人。 原来你并不像你看上去那样。原来真有点意思呢。于是刮目相看,于是想要更多地去了解你。 也许这个隐藏面本身有时只是很平凡的特质。 其实很多事都是特别有魅力的。但挂在脸上,写在身上,被人随随便便一眼看穿了,就少了几分姿色。
【上研究生之后才明白的事】
1.最可靠的科研队友是博士生们。( *请先保证自己不是猪队友 ) 2.Scouting obsessively. Scout是海盗的术语。意思是在广阔的大海里寻找猎物。自己收集资料找资源的技能很重要,没有人有义务带你从小白到高手进阶。你永远以一个初学者小白的角度看问题,是没法提高认知的。 (*保证自己不拖别人后腿,别人才帮得了你) 3.多读点“闲书”,尤其是non-fiction类。比如海盗思维和scout这个词我就是刚刚在 Secrets of A Buccaneer-Scholar 这本书里学到的。还有一些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书。比方说,有时候你觉得自己力不从心,甚至觉得自己笨的时候,其实只是因为你违背了一些大脑认知的规律。(*出国前,我没完整读完过一本教科书以外的书,中小学语文永远在挂科边缘,后悔来不及,只能现在开始积累) 4.勤奋有时只是懒得思考的借口。与上点类似,不思考规律,盲目勤奋来掩盖自己的焦虑,是中国学生很擅长的。 5.如果自己感觉到自己很优秀,往往只是圈子太小造成的错觉。 6.一定要会用谷歌搜索。 7.一点要会用英语。英语不是用来学的,你出国读书也不是出来学英语的。英语是你认识世界的工具。尤其是理工科,看过英语的教材你就会发现以前学不懂的线性代数如此直观简单。 8. YouTube和各种大学公开课要善于利用。如果你也觉得自己的学校不咋地,世界上最好的学校的课程都是公开的。Just to name a few, MIT OCW, Stanford Mooc, Coursera, Udacity 9. 资料再多,也要一字一字的看,切勿囤积很久后才想着一口吃成胖子。学一学如何安排学习和复习时间。 10.早点找对象。 *11. 能够量化的目标才是目标,梦想越具体越可能实现。不知道为什么,我老觉得自己和其他中国同学看事情都太过宏观,以至于我们总感觉离梦想很远。不知道岸的方向,又拼命划水,结局只能是累死溺亡。现在起,量化你的梦想,instead of "我要当上CEO!", 我们可以告诉自己“每天看10分钟财经新闻,记下5个金融概念”或者“每周记录5条别人成功创业的idea”等等。虽然不知道梦想能否实现,但你起码知道自己在正确的路上,看到自己是有付出有收获的,免得身心俱累, 导致自己burnt out. 【除非身体有病,胖的主要原因是不节制。】╭∩╮胖子,你没什么特别的,只是太放纵自己了。
【思考】
有危机,才有思考 要开始思考,首先得有危机感。多想想下面的问题,会让你有危机感: 现在的工作,能否帮助我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当下这份工作,我打算干几年? 未来三年或五年,我将在哪里工作?做什么? 如果离开现在的公司,我的价值在哪里?能否获得比现在更高的回报更好的发展? 我退休时需要多少养老金?按我现在的挣钱速度,能否在退休前攒到? 如果你不知道要想些什么,这里有几个现成的问题: 最近一周我解决了哪些问题?列出三个。 这几个问题的解决,对自己、别人或者公司,帮助在哪里?它们引发了什么改变? 这三个问题,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列出三个。 我明天要做什么? 我下一周做什么? 我这个月要完成什么重要的事情? 当下的工作,哪些时刻我感到有成就感?为什么?是什么让我觉得有成就感? 我擅长做什么? 我喜欢什么样的知识? 我喜欢与什么样的人共事? 我最想做什么事情? 我现在做的事情,是我最想做的吗? 三年后,我会是什么样子? 我最理想的工作情景是什么?我身边有这样的人吗?是谁?他是怎样做到的? 我现在做的事情,有助于我成为我想象中的样子吗? 但是很多人会说,我真的很忙啊,根本没有时间想这些不着调的虚头巴脑的东西! 其实,正是因为你没有想过这些,才会这么忙! 所以,一定要挤出时间来思考,只有养成思考的习惯,你才能告别陀螺似的瞎忙,找到工作与生活的重心,进入高效率、慢生活的状态。 多问问自己: 如果是没有任何经验的人来解决这个问题,他可能会怎么做? 如果我什么都不知道,我该怎么做? 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第二种?第三种?第四种? 第四步,记录所思所得。 在第一步,“挤出思考时间”中我们提到,一天中最好能抽出两次思考时间。早上的思考时间,我们思考各种问题、点子,需要做记录。 你可以找一支笔,一张白纸,方便记录你想到的事情,哪怕只言片语,都记录下来。不要管这些想法或一时迸发的语汇是否有意义,尽管记录下来。 第二次思考时再来考虑他们的意义。 假如你能够持续的思考,思考之后又能付诸行动,行动过程中又可以反哺思考,新的思考又能用来调整行动……那你就进入了有良性循环,你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与日俱增,你的价值,会越来越凸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