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身心脑学习,提高了我陪伴孩子的品质 || 心分享

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只是分寸的宽敞 也要向着阳光照射的方向 住在都会的孩子们啊 ——《向着明亮那方》金子美玲 小湘:学习让我更好地陪伴了孩子 第三次上儿童身心脑建构轻导师课程(了解课程,见全新、深刻、务实,新时代儿童教养经 || 慈光师资班),对比前两次,我没有那么抗拒理论知识了。回到家里,我发现,老师在上理论课之前和我们先玩游戏真的是很有用。这也让我更加意识到游戏对孩子对大人的重要性。当然这里的游戏不是指手机电脑那些,而是慈光设计出来的、针对儿童状态灵活运用的游戏。回到家,我有了很多转变。 1、我越来越能以轻松游戏的方式陪伴孩子了。 以前当我说出一个指令,可孩子拒绝的时候,我就有点不知道要怎么去对应,然后就会想着要怎么用语言去说服他。现在当孩子不想执行我的指令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会是想要用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或者游戏的方式去引领他。譬如说他早上起来不想喝水,我就先自己喝一口水,然后就在嘴里晃动着,说水水跟我打招呼了,和我的每个牙齿都一起玩了,然后又经过我的喉咙轨道一直滑下去到我的肚子里了。他躲起来不想洗脸,我就会带着他的小毛巾和他玩捉迷藏,找到他脸上的一个个器官擦一擦。 我觉得这完全是一个模式的转换,非常不容易。如果我没有在慈光上课、成长,已经三十几年的旧模式,就算我再努力也不可能能转变过来,因为我完全不知道要怎么做,或者说完全没有这种游戏的概念。 2、我越来越能表达自己的情绪。 不管是我生气还是难过,我都可以很真实的向孩子表达,告诉他我需要自己清理一下。同时在事后会告诉他这是妈妈的情绪,如果有伤害到他的地方也会向他道歉。所以我发现对于我的怒气孩子都能很平静的面对,他会问我,妈妈你现在生气了吗?你现在很难过是吧。我就会告诉他,是的。他也并不会因为我的情绪而害怕妈妈会因此不爱他。 所以幼儿园老师的反馈他很能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能够很自如的表达他的情绪。老师反应说刚开始的那几天,他在幼儿园想我的时候,他会告诉老师说他想妈妈了,他想在门口的凳子上哭一会,然后他哭完了就会回来和大家一起玩。 3、我越来越能够看到孩子细微的进步。 譬如当我告诉他我相信他可以做得到的时候,他回复我说他做不到。其实第一个念头我会习惯性的想去劝服他你可以做得到的,同时还带着一点点不知所措,怎么办,要怎么去安慰他才能让他可以同意继续上幼儿园。 瞬间我就想到在亲子工作坊老师一步步教我们练习的要从孩子做到的每一步就开始鼓励,而不是要看结果,所以我才能马上想到其实他已经做到了很多啊,他已经坚持四天都上幼儿园了。所以当我这样去回答并肯定他的时候,他也马上稳定有力量了。如果是没有之前一次次的练习,我不可能转换的这么快。 在慈光学习了这么多年,我越来越能体会到黄素恩老师真的是把所有的精华都在尝试传授给我们,我只是学到一点点就已经对我的生活改变那么多了。我相信当我越学越多,我可以服务的生命也会越来越多。

Juli:我越来越能在生活中觉察 关于孩子的恋父母情结,通过黄老师的讲解,让我更加的清晰的看到我和先生、女儿之间经常上演的剧本的根源。上完轻导师后,当我们三个人相处时,我的觉察力提高, 能觉察到自己之所以会有情绪,是源自于看到先生对女儿的重视,让我感觉到被忽视,所以会很愤怒。不过知道了是什么原因,情绪来了有时候还是会控制不住,那就继续成长吧。 这些其实是来自于我自己,我内心的小孩没有被满足。 关于视觉整合的部分, 黄老师在带我们做活动的时候我没有感受到什么变化, 但是老师对于近视眼的内心心理的解释让我看到那就是我近视的原因, 深深的对应我的内心。 在第三天早上,助理阿元带我们做视觉练习和五元素的水元素练习时,我感受到自己内心很多恐惧,每一次冥想蓝色火焰的时候恐惧就上来,哭了好久。活动结束后,我感受到自己的眼睛可以看到的视野范围比原来大了很多,不戴眼镜的时候也感觉到很安全。不像以前,如果不戴眼镜, 我心里就发慌。回来一个星期,我开始能感受到戴着有框眼镜和隐形眼镜眼睛的不舒服,有意识的会经常把眼镜摘下来,同时去感受不戴眼镜我所看到的世界,和我的心理活动。 还有,在回答学员们关于二宝家庭的问题时,黄老师对于如何对待大宝二宝的方式态度以及心理上的讲解让我有很多的收获。 总之,这次轻导师收获满满, 既学到了知识,也整合了我自己。

安骐: 只要愿意学习,一切皆可改变 四天的学习收获最大的环节是在信念置换的环节,当我的信念被置换后,内心深处有好多情绪涌出来,原来我一直嫌弃自己这里不好看,那里不如人家时,无非就是我无法接受我是女儿身所以不接纳自己。我也明白了生活中为何我总是不能同理别人,哪怕是同理了那也都是技巧上的同理,那就是因为我连自己都不能同理,还拿什么去同理他人呢?当我看到了这点,内心感到轻松多了。 而之前我跟人相处很容易就对别人的话语产生应激反应,从不走多些脑,这次的课程让我更清楚如何更好地表达情绪,好比如表达愤怒和愤怒的表达。之前我一直怪孩子们之间互相指责,其实那都是我的内在反应,我一直都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一直在指责我的内在小孩,通过我的孩子显现真实版的存在。还常常把自己的焦虑投射到孩子们身上而没了界限。 以前总觉得我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改变些什么?还能改变吗?在慈光课程里看到学什么没有年龄界限,只要我们愿意去学习,一切皆可以改变。在这里透过学习及生活中的实践,我找到了更好的自己! 只有不停学习和实践,我们才真正可以从知道到做到。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