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karpman的戏剧三角真是有意思。就是在生活中也几乎是随时随地随处可见。
一个中性的事件,有人牵涉进来做拯救者,如果猎物上钩,立马迫害者和牺牲者就形成了。三者就在这个死循环中轮流重新上演从前的剧本情节。
心理游戏,是一些僵化的行为模式,最后导致游戏中的各方都产生不好的感觉。心理游戏通常是当事人意识不到的,直到游戏结束,当事人恍然发现“为什么这样的事情总是发生在我身上?”
Karpman用戏剧三角来解析心理游戏,他发现在心理游戏中的角色,有牺牲者,拯救者和迫害者三种位置,而当事人就在这三种位置上轮流替换,直到游戏告终出局。
社会上最常见的是牺牲者和拯救者。
牺牲者,社会赋予其同情。
拯救者,社会赋予其赞扬。
但常常这两者在背地里干的就是迫害者的角色。
牺牲者,是漠视自己的尊严和价值。
拯救者,是漠视别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两种方式,都不是“你好,我也好”的健康生活表现。
牺牲者的心理地位:我不好,你好
拯救者的心理地位:我好,你不好
所以古语有言: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一个中性的事件,有人牵涉进来做拯救者,如果猎物上钩,立马迫害者和牺牲者就形成了。三者就在这个死循环中轮流重新上演从前的剧本情节。
心理游戏,是一些僵化的行为模式,最后导致游戏中的各方都产生不好的感觉。心理游戏通常是当事人意识不到的,直到游戏结束,当事人恍然发现“为什么这样的事情总是发生在我身上?”
Karpman用戏剧三角来解析心理游戏,他发现在心理游戏中的角色,有牺牲者,拯救者和迫害者三种位置,而当事人就在这三种位置上轮流替换,直到游戏告终出局。
社会上最常见的是牺牲者和拯救者。
牺牲者,社会赋予其同情。
拯救者,社会赋予其赞扬。
但常常这两者在背地里干的就是迫害者的角色。
牺牲者,是漠视自己的尊严和价值。
拯救者,是漠视别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两种方式,都不是“你好,我也好”的健康生活表现。
牺牲者的心理地位:我不好,你好
拯救者的心理地位:我好,你不好
所以古语有言: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