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or‘小众’?品牌的小众化趋势···
——喜茶在京开业:排队4小时限购3杯···

——余文乐的买手潮牌店Madness在北京三里屯开业,顾客平均排队4个小时才得以进到店中,并且绝大多数产品需要预定···

——街头品牌Supreme的店铺,无论是纽约、还是东京,每天10点开门之前,店门口都会排起很长的队伍,而且对于排队的他们,都是在网站上预约了等位号···


——还有很多品牌之间的联名系列也都会造势,BALMAIN X H&M等等也都引发很多黄牛、发烧友的疯狂。

为什么大家会如此热衷于花费很长时间,抢购一件很普通的t恤?也许,这就是当下最流行的“排队文化”;尤其是在互联网、科技如此发达的当下社会,完全可以在手机上进行预定,那么为什么早已过时的排队购物方式,又开始风靡了?
1. 符号化
对于95后、千禧一代他们而言,他们追求真品,但不愿意被简单的归类。穿同样衣服的两个人,可能背后是喜欢相同的音乐、运动、艺术等等,所以,大家疯狂着魔一个品牌,也是在让自己归属于一个群体。



2. 回归群体
购物中心的没落,电商的兴起,让年轻人的社交活动越来越少,他们很多社交都是网上进行,当大家有了共同喜欢的品牌或者商品时,也会填补社交的空虚。对他们而言,排队买个棒球帽或者t恤,就是在告诉别人,他们了解的事物,你们都不懂!


3. 喜欢独一无二
与上个10年不一样的事,这个时代不再需要爆款,不再希望跟其他人穿同样的衣服,戴同样的配饰,所以,“小众”成为当下最具生命力的品牌特性。


4. 分享型体验
社交网站、APP的盛行,大家都热衷于分享,排队等待,直到最后买到战利品,其实最令人兴奋地事情就是拍一组战利品的照片然后上传设计网站,跟自己的同伴进行分享,那种兴奋,其他人无法理解,也许,这就是“小众”的乐趣。

品牌定位越来越“小众”化,变化的可能是受众人群的范围在缩小,但增加了顾客购物的‘深度’,举个例子,supreme近期推出了剃须刀、筷子、椅子等等,对于supreme的忠实粉丝来说,这些生活用品,当然也会选择supreme的,那怕价位很高。


所以,当下的多渠道的零售环境,顾客的购物习惯,方便的科技水平等等,我们要对品牌重新定位,重新更精准的定位。
例如,大型的超市,近几年在国内市场越来越难做,一方面是电商的冲击,另外一方面顾客不愿意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去买东西,但是社区类的7-11、好邻居变得越来越被需求,水果蔬菜有专门的果蔬超市,如果蔬好,是经营蔬菜、水果、半成品食物、饮料、干果等等,人们的购物目的越来越强,越来越重视购物体验。



对于一个新品牌,如果还按照传统的顾客定位的方法,简单地按照年龄、职业划分,囊括一个非常大的群体,但事实上,每个年龄段的顾客,根据地域、生活圈、喜好等等不同,穿衣风格也会出现非常大的差别,因此,每个品牌要有完整的品牌故事、艺术底蕴、精准的顾客画像,也许,这才是品牌能否成功的第一步。
新饰觉【时尚买手】课程,不仅仅教授大家货品采购的专业技能,而是从品牌定位、顾客画像开始,让大家学会品牌策划的相关能力,品牌故事、定位、顾客画像、销售渠道、销售策略,完整的一套品牌策划课程。



新饰觉——有态度的时尚咨询教育中心(http://www.newlook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