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读后感
无意中看到余华的《兄弟》这本书,一般余华的书总是不忍读,总是能赤裸裸地揭露出事情的真相。
《兄弟》的开头就是镇里的首富准备去宇宙了。为何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李光头的父亲死的不光彩,他的母亲活在自卑里,常常将年幼的李光头锁在家里,只有在夜晚的时候才会带李光头走出家门,这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孩子的天性,在随后的年月里解放的有点过了头。他的个性与他的母亲截然相反,有点地痞性,天不怕地不怕。
宋凡平这个逮着李光头父亲偷窥的人,也是第一时间将李光头的父亲从臭气晕天的厕所里捞出来的人。几年后宋凡平的妻子逝世,他与李光头的母亲李兰结为夫妻。他没有因是再婚而草草了事,他在结婚当天表示了对李兰极大的尊重,婚后两个人也是相敬如宾。而李光头为此也有了个兄弟宋钢,李光头的人生从此有了伴儿,白天可以放心大胆地出去玩,四口之间生活的甜蜜而又温馨。可是一场可怕的文革改变了这一切,宋凡平含冤致死,家庭的一切也发生巨变。
对于文革,曾经看过季老的《牛棚杂忆》,当时已被人们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和超乎寻常的恶所震惊,再读关于文革的内容,已能想象到当时人们的狂热,那些被压抑很久的恶被释放出来后,怎样重拳般砸在一个普通人身上,给那些人怎样的重创,给那些家庭怎样的打击。曾想那些当年打死过人、折磨过人的红卫兵们,现在是如何的感受,又有多少人会为当初所做的事忏悔。扯得有点远了,再回到文中。
宋钢回到了农村爷爷那里,李光头继续跟着李兰在刘镇生活。兄弟俩分隔两地,但他们的情谊没有改变,宋钢仍会跑回去看李光头,也会趁着清晨天微明出去卖菜的功夫拐到李光头的住处,宋钢依然会有好东西吃的时候给李光头留着。在妈妈去世、爷爷去世后,两个人又生活在了一起,也成了彼此的依靠。当两个人第一次发了工资,李光头强制给宋钢配眼镜;当李光头被任命厂长,宋钢亲手织了件扬帆起航的毛衣;宋钢被欺负,李光头二话不说为其打架。两个人虽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但是两个人的感情却因为一个女人毁了,所谓的红颜祸水也就是如此了吧。
李光头喜欢上了刘镇的美女,用我们现在的话讲就是镇花了吧,他开始了疯狂的追求,极尽各种手段,结果却只让林红更加讨厌他,当时的人还是很单纯的,李光头的形象如武大郎,宋钢则不一样了,高大帅气,两个人一比较,高低立现。而女人最大的特点是越是拒绝的,越赶鸭子上架;越是追求自己的,反而爱答不理的。宋钢的形象拿得出手,并且对她没回应,这更让她心痒。宋钢与林红走到了一起。在这过程中,其实有点恨李光头的霸道,谁敢抢林红就杀谁,兄弟也不行。刘备当时说: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在李光头这里完全换了个儿,兄弟俩也为此丢了多年的相依为命的感情。李光头甚至在兄弟的结婚日结扎了。
爱情失意,事业得意,总有一方要占。李光头在爱情失意的同时,却将福利厂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而趁着改革的春风,他的野心进一步膨胀,想要更尽一步,鲲鹏翱翔于天,结果完败收场,血本无归。这时的他想要再回福利院,毕竟是国家机关,可是国家却不接收了,他天天在政府前示威,却没想到无意中的收破烂举动让他成为了破烂大王,开始了财富的积累,而所有的这些里,除了自己的精明,更有投机倒把的成分,他用巨大的财富逐渐改变了刘镇,也建立起了自己的财富王国。而那些原本以为有固定工作的人却在时代的发展中,因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一点点被淘汰。
李光头抓住改革的大潮,将刘镇焕然一新。而人一旦有名,事情也就可以黑白颠倒着来,明明风流成性,却被夸为追求真挚感情,明明是偷窥女性,却被说成是钥匙掉了捡钥匙而已。而媒体不分青红皂白,一窝蜂的蜂拥而上,商机也跟着而来,在这样的炒作中,李光头的商业帝国不断壮大,甚至举办起了有违常理的处美人选美大赛,这场可笑的闹剧最后以一位母亲当冠军而落幕。一切的一切是如此的荒诞不羁,可是现实中商人也是这样捞钱将钱都装进了自己的腰兜,媒体很多时候也是如此一窝蜂地跟风。
相比与李光头的风光,宋钢就显得不足挂齿了。按部就班地工作,按部就班地生活,跟林红婚后生活甜蜜,可是,时代已然甩了他一个大嘴巴子,他失业了,时代所需要的是能见风使舵的人,这种老实巴交的注定是被时代所淘汰的。顾家的他到工地去打工,结果因为过度劳累扭伤了腰,不忍休息再次劳动时却让伤势加重,病重却又不忍花钱看医生,腰就这样毁了。无奈去水泥厂上班,结果肺毁了。最后只能打些零工,甚至有时连零工都是极少的。宋钢就像那时重多的挣扎在生存线的人们,挣钱不易,不舍花钱,辛苦劳作贴补家用,最后却越来越贫穷。
此时的林红也在工厂里处境极为尴尬,酒鬼厂长以辞工为要挟,对其上下其手,而宋钢的样子又让她不忍回去诉苦。此时的对比也就来了,当时如果选择李光头,生活就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坐享亿万家产。可是如今却是家徒四壁,在厂里受尽欺侮。这时的她开始劝宋钢去找李光头,倔强的宋钢不愿意。此时的宋钢我其实有点想不通是出于怎样的目的,如果是因为李光头的富裕,他不想因此而攀上关系可以理解,可是当李光头骂他王八蛋的时候他依然很开心,因为他知道李光头依然把他当兄弟。可能这兄弟在他眼里也是变了质的兄弟了吧,没有当初单纯的感情,中间夹杂了太多复杂的情绪,即使李光头最困难的时候接济过他,可是因为林红依然不愿意去恢复关系?也许是发自心底的骄傲,不愿意攀附,也不愿意让兄弟看不起?不过李光头哪怕给他个保安的工作,估计他的状况最后也不会那么凄惨。其实有时在想,是不是李光头虽然把宋钢当做兄弟,但是当时的夺妻之仇依然没有消解,他愿意掏钱医治宋钢,却没有送给他最实质的帮助,一份工作。
最后,宋钢为了缓解家里的负担,跟着骗子周游外出,他本想挣一大笔钱回去,可没想到周游却是如此的行骗。他发现自己错了,他也想念林红,可是他不能回去,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他得挣钱,即使是行骗,也得挣笔钱回去,他离刘镇越来越远,直到遇到小关剪刀,才明白过来:家永远是家,想回去的时候就得回去。
他是愿意回去了,可是媳妇却跟兄弟跑了。林红被压抑的欲望被李光头唤醒,即使她心里明白这是不道德的,即使她心里依然是想着宋钢的,可是肉体却出卖了她,身体是最听话的,这也许才是她最真实的想法。也许李光头一直在补救的是他青春时的梦,从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他想要的依然是从跌倒的地方证明自己的成功,那时的他应该已经忘记了林红是兄弟的媳妇,而只是记得林红是他青春期的遗憾,当时没睡着现在得挽回,他用他的财富他的地位证明着自己。可是,为此,他们要了可怜的老实巴交的宋钢的命。
在宋钢自杀的时候,我以为已经是故事的结局了,可是作者却对其他的人进行了一些交代。那些盲目的政治狂热者,有时不是真心为政治,可能仅仅是为了出名,为了在新闻里露脸,为了让别人记住自己。而林红也将红灯区带进了刘镇,曾经单纯美好的林红沦落成了妓女代言人,生活在毁了宋钢的同时也毁了她。人们那些原有的观念也都在发生改变,那些善良的人们,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逐渐迷失了自己,追求生活上的享乐,追求物质上的财富,精神上的富足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后。经济的发展,究竟是毁了人们,还是发展了人们,这成了我们思考的问题。
兄弟,亦兄亦弟,可以共患难,却不能同富贵。生活的困苦拆不散的,财富却可以。
《兄弟》的开头就是镇里的首富准备去宇宙了。为何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李光头的父亲死的不光彩,他的母亲活在自卑里,常常将年幼的李光头锁在家里,只有在夜晚的时候才会带李光头走出家门,这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孩子的天性,在随后的年月里解放的有点过了头。他的个性与他的母亲截然相反,有点地痞性,天不怕地不怕。
宋凡平这个逮着李光头父亲偷窥的人,也是第一时间将李光头的父亲从臭气晕天的厕所里捞出来的人。几年后宋凡平的妻子逝世,他与李光头的母亲李兰结为夫妻。他没有因是再婚而草草了事,他在结婚当天表示了对李兰极大的尊重,婚后两个人也是相敬如宾。而李光头为此也有了个兄弟宋钢,李光头的人生从此有了伴儿,白天可以放心大胆地出去玩,四口之间生活的甜蜜而又温馨。可是一场可怕的文革改变了这一切,宋凡平含冤致死,家庭的一切也发生巨变。
对于文革,曾经看过季老的《牛棚杂忆》,当时已被人们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和超乎寻常的恶所震惊,再读关于文革的内容,已能想象到当时人们的狂热,那些被压抑很久的恶被释放出来后,怎样重拳般砸在一个普通人身上,给那些人怎样的重创,给那些家庭怎样的打击。曾想那些当年打死过人、折磨过人的红卫兵们,现在是如何的感受,又有多少人会为当初所做的事忏悔。扯得有点远了,再回到文中。
宋钢回到了农村爷爷那里,李光头继续跟着李兰在刘镇生活。兄弟俩分隔两地,但他们的情谊没有改变,宋钢仍会跑回去看李光头,也会趁着清晨天微明出去卖菜的功夫拐到李光头的住处,宋钢依然会有好东西吃的时候给李光头留着。在妈妈去世、爷爷去世后,两个人又生活在了一起,也成了彼此的依靠。当两个人第一次发了工资,李光头强制给宋钢配眼镜;当李光头被任命厂长,宋钢亲手织了件扬帆起航的毛衣;宋钢被欺负,李光头二话不说为其打架。两个人虽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但是两个人的感情却因为一个女人毁了,所谓的红颜祸水也就是如此了吧。
李光头喜欢上了刘镇的美女,用我们现在的话讲就是镇花了吧,他开始了疯狂的追求,极尽各种手段,结果却只让林红更加讨厌他,当时的人还是很单纯的,李光头的形象如武大郎,宋钢则不一样了,高大帅气,两个人一比较,高低立现。而女人最大的特点是越是拒绝的,越赶鸭子上架;越是追求自己的,反而爱答不理的。宋钢的形象拿得出手,并且对她没回应,这更让她心痒。宋钢与林红走到了一起。在这过程中,其实有点恨李光头的霸道,谁敢抢林红就杀谁,兄弟也不行。刘备当时说: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在李光头这里完全换了个儿,兄弟俩也为此丢了多年的相依为命的感情。李光头甚至在兄弟的结婚日结扎了。
爱情失意,事业得意,总有一方要占。李光头在爱情失意的同时,却将福利厂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而趁着改革的春风,他的野心进一步膨胀,想要更尽一步,鲲鹏翱翔于天,结果完败收场,血本无归。这时的他想要再回福利院,毕竟是国家机关,可是国家却不接收了,他天天在政府前示威,却没想到无意中的收破烂举动让他成为了破烂大王,开始了财富的积累,而所有的这些里,除了自己的精明,更有投机倒把的成分,他用巨大的财富逐渐改变了刘镇,也建立起了自己的财富王国。而那些原本以为有固定工作的人却在时代的发展中,因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一点点被淘汰。
李光头抓住改革的大潮,将刘镇焕然一新。而人一旦有名,事情也就可以黑白颠倒着来,明明风流成性,却被夸为追求真挚感情,明明是偷窥女性,却被说成是钥匙掉了捡钥匙而已。而媒体不分青红皂白,一窝蜂的蜂拥而上,商机也跟着而来,在这样的炒作中,李光头的商业帝国不断壮大,甚至举办起了有违常理的处美人选美大赛,这场可笑的闹剧最后以一位母亲当冠军而落幕。一切的一切是如此的荒诞不羁,可是现实中商人也是这样捞钱将钱都装进了自己的腰兜,媒体很多时候也是如此一窝蜂地跟风。
相比与李光头的风光,宋钢就显得不足挂齿了。按部就班地工作,按部就班地生活,跟林红婚后生活甜蜜,可是,时代已然甩了他一个大嘴巴子,他失业了,时代所需要的是能见风使舵的人,这种老实巴交的注定是被时代所淘汰的。顾家的他到工地去打工,结果因为过度劳累扭伤了腰,不忍休息再次劳动时却让伤势加重,病重却又不忍花钱看医生,腰就这样毁了。无奈去水泥厂上班,结果肺毁了。最后只能打些零工,甚至有时连零工都是极少的。宋钢就像那时重多的挣扎在生存线的人们,挣钱不易,不舍花钱,辛苦劳作贴补家用,最后却越来越贫穷。
此时的林红也在工厂里处境极为尴尬,酒鬼厂长以辞工为要挟,对其上下其手,而宋钢的样子又让她不忍回去诉苦。此时的对比也就来了,当时如果选择李光头,生活就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坐享亿万家产。可是如今却是家徒四壁,在厂里受尽欺侮。这时的她开始劝宋钢去找李光头,倔强的宋钢不愿意。此时的宋钢我其实有点想不通是出于怎样的目的,如果是因为李光头的富裕,他不想因此而攀上关系可以理解,可是当李光头骂他王八蛋的时候他依然很开心,因为他知道李光头依然把他当兄弟。可能这兄弟在他眼里也是变了质的兄弟了吧,没有当初单纯的感情,中间夹杂了太多复杂的情绪,即使李光头最困难的时候接济过他,可是因为林红依然不愿意去恢复关系?也许是发自心底的骄傲,不愿意攀附,也不愿意让兄弟看不起?不过李光头哪怕给他个保安的工作,估计他的状况最后也不会那么凄惨。其实有时在想,是不是李光头虽然把宋钢当做兄弟,但是当时的夺妻之仇依然没有消解,他愿意掏钱医治宋钢,却没有送给他最实质的帮助,一份工作。
最后,宋钢为了缓解家里的负担,跟着骗子周游外出,他本想挣一大笔钱回去,可没想到周游却是如此的行骗。他发现自己错了,他也想念林红,可是他不能回去,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他得挣钱,即使是行骗,也得挣笔钱回去,他离刘镇越来越远,直到遇到小关剪刀,才明白过来:家永远是家,想回去的时候就得回去。
他是愿意回去了,可是媳妇却跟兄弟跑了。林红被压抑的欲望被李光头唤醒,即使她心里明白这是不道德的,即使她心里依然是想着宋钢的,可是肉体却出卖了她,身体是最听话的,这也许才是她最真实的想法。也许李光头一直在补救的是他青春时的梦,从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他想要的依然是从跌倒的地方证明自己的成功,那时的他应该已经忘记了林红是兄弟的媳妇,而只是记得林红是他青春期的遗憾,当时没睡着现在得挽回,他用他的财富他的地位证明着自己。可是,为此,他们要了可怜的老实巴交的宋钢的命。
在宋钢自杀的时候,我以为已经是故事的结局了,可是作者却对其他的人进行了一些交代。那些盲目的政治狂热者,有时不是真心为政治,可能仅仅是为了出名,为了在新闻里露脸,为了让别人记住自己。而林红也将红灯区带进了刘镇,曾经单纯美好的林红沦落成了妓女代言人,生活在毁了宋钢的同时也毁了她。人们那些原有的观念也都在发生改变,那些善良的人们,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逐渐迷失了自己,追求生活上的享乐,追求物质上的财富,精神上的富足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后。经济的发展,究竟是毁了人们,还是发展了人们,这成了我们思考的问题。
兄弟,亦兄亦弟,可以共患难,却不能同富贵。生活的困苦拆不散的,财富却可以。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