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灶馆探访
在很多机缘巧合共同作用下,周一清晨去了一趟昆山的奥灶馆。
从dianping上铺天盖地的恶评来看,我也没有抱多少期望。
早上5点半开门,我想这应该是自古传下来改不得的规矩,我4点多在酒店睡不着了,于是决定去吃头汤面。5点25到店,有人拖着行李箱在门口等了。听口音应是本地人那。

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时候重修的,但光看看店铺现在本身的气势,就有值得一来的理由啊?
5点半并没有开门,大约5点35才开门,5点40才开始下单。从这点来看,感觉不太行。。以现在的饮食店标准来看,5点半开门的意思是,5点25就应该全部处置妥当,只等开门了。

我本以为赶的早场,店里应该整理得干干净净吧。可惜并没有,我进店的时候,筷子都还没有整理好,桌子应该是从来不擦的,非常的油腻。令人唏嘘。

当地人应该都知道不准时开门的梗,5点40之后才陆续有人来。
点了爆鱼焖肉卤鸭三浇面,虽然作为早饭似乎有点太腻了,但难得来一次,不吃遍总觉得亏了。。期待。。

阳春面加浇头,是我赞赏的。不喜欢浇头放面条里,显不出面条本身的味道。
苏州的汤头大多红汤为主,但用我妈的话说,不就是酱油汤。。而上海的阳春面就是盐和味精汤。。所以家里的阳春面总是做不出外头的味道的。汤和面条在阳春面里属于上乘,光一碗面不加浇头我应该也能美滋滋地吃完,真不错!
看了浇头,我才明白为什么桌子如此油腻。但从来不擦桌子实在让人心情不好。。
我对爆鱼是很挑剔的,这种食物刚做好的时候极美味。但由于容易储藏,一般平时吃到的都是冷的放了很久的,所以我一般不太吃爆鱼。奥灶馆的浇头每天限量,据说下午去的话爆鱼焖肉这样的头牌就没有了,所以可能是早上或前晚做的,还是得乘早来阿。爆鱼不错,焖肉中等水平,卤鸭本以为是酱鸭一类,结果是类似盐水鸭,应该是上错了。。。
之所以最后决定去试一下,最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它创立已有超过150年历史了。所谓名店,以我现在的理解,最后还是要看其历史。老店的味道往往意味着一种传统,是一种食物最初应有的味道。可惜的是,国内因为近代出现的割裂,使得这样的店铺能存续至今的并不多。而改革后,因为经济急速扩张和地产所有权的问题,能坚持十年以上的店铺也不多见。
所以如今在上海各处散落的改革后屹立至今的饮食店,它们往往处在市区的老式居民区内,躲过了市政拆迁才存续至今。以现在的眼光看,很多虽然味道可能都只是一般,但它们记录了上海的真实味道。无论馄饨,锅贴,生煎,小笼,豆花,米饭饼还是其它种种,事实上老铺最终传承的不光是味道,更多是一种风格,是那种一进店,一上桌就能体验到的风情。每一家这样的店铺事实上都是上海不可多得的珍贵遗产。
悼念实惠点心店,至今没能遇到更好的那碗豆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