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走不通的路,用头可以走得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彼得·德鲁克 著
1、如同禅宗里的一句话,“借来的火,点不亮自己的心灵”。
2、知识工作者的工作动力,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效性,及他在工作中是否有所成就。如果他的工作缺少有效性,那么他对做好工作和做出贡献的热情很快就会消退,他将成为朝九晚五在办公室消磨时间的人。
3、不论职位的高低,只要你是一位管理者,就必须力求有效。
4、要想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的习惯:
(1)记录时间,管理时间,统一安排时间。
(2)重视对外界的贡献,并非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
(3)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
(4)要事第一。
(5)善于做有效的决策,他们知道一项有效的决策,总是在“不同意见讨论”的基础上做出的判断,它绝不会是“一致意见”的产物。
5、东欧斯拉夫人有句谚语:“用脚走不通的路,用头可以走得通。”意思就是说,一件工作,用“脚”的时间越少(体力劳动),则需用“头”的时间肯定越多(脑力劳动)。
6、做有系统的时间管理:
(1)找出什么事根本不必做,这些事做了也完全是浪费时间,无助于成果。
(2)哪些活动可以由别人代为参加而不影响效果?“授权”的意义应该是把可由别人做的事情交付给别人,这样才能做真正应由自己做的事。
(3)管理者在浪费别人的时间,如冗长的会议。
7、消除浪费时间的原因:
(1)缺乏制度或远见;
(2)人员过多;
(3)会议太多;
(4)信息功能不健全,信息的表达方式不当。
8、统一安排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1)“我的秘书知道,在我思考问题时,绝不许任何人来打扰。只有两个人是例外:美国总统和我夫人。但是,美国总统很少来电话,而我夫人深知我的脾气。所以,任何大事,秘书都要等我们谈完后才来告诉我。然后,我再以半小时接听电话,接待访客。”
(2)将会议、审核、问题分析等例行工作,规定安排在一星期内的某两天中办理,而将其他日子的整个上午保留下来,用于处理真正重大的事务。
9、一般机构对成效的要求往往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直接成果;
(2)树立新的价值观及对这些价值观的重新确认;
(3)培养与开发明天所需要的人才。
10、一位专家只要能肩负贡献的责任,就一定能使他所专精的知识配合整体。他尽管不一定能将几门知识整合为一,但他一定知道应该了解别人的需要、别人的方向、别人的限度和别人的理解,以使别人能够应用他的成果。
11、有效的人际关系着眼于贡献,可满足这些条件:
(1)互相沟通;
(2)团队合作;
(3)自我发展;
(4)培养他人。
12、有效的会议:你不能既主持会议,又高谈阔论。无论如何,最重要的在于从一开始就把焦点放在贡献上。
13、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之所以用人,是用人来做事,而不是用人来投主管之所好。他们知道,一位红得发紫的女明星能有票房,让她发发脾气又有什么关系呢。
14、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用人的四个原则:
(1)一个职位,如果先后由两人或三人担任都失败了,这就肯定是一个常人无法胜任的职位,这个职位就必须重新设计。
(2)职位的要求要严格,而涵盖要广。合理的职位,是对具有才干的人的挑战。
(3)先考虑某人能做些什么,而不是先考虑职位的要求是什么。在把某人实际绩效记录与职务的期望贡献相对照后,检讨下面四个问题:
①哪个方面的工作他确实做得很好?
②因此,哪方面的工作他可能会做得更好?
③为了充分发挥他的长处,他还应该再学习或获得哪些知识?
④如果我有个儿子或女儿,我愿意让我的子女在他的指导下工作吗?
A、如果愿意,理由是什么?
B、如果不愿意,理由是什么?
(4)必须容忍人之所短。西方谚语说:“仆从眼中无英雄。”与英雄接近的人,总能发现英雄的缺点。但仆从眼中所见英雄的缺点,无害其为英雄,更无害于他们在历史舞台上呼风唤雨。
15、所谓“少不了的某人”,无论如何都应该调职,越快越好。否则的话,某人的才干再高,也将被糟蹋掉。
16、向上司提出建议时,应考虑的不光是轻重是非,更重要的是陈述的先后顺序。
17、有效的管理者打算做一项新的业务,一定先删除一项原有的业务。这对控制组织的“膨胀”是非常必要的。
18、确认优先次序的原则:
(1)重将来而不重过去;
(2)重视机会,不能只看到困难;
(3)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盲从;
(4)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19、一个垄断性企业虽然没有对手,但是应该以将来作为对手。
20、决策的五个要素:
(1)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
(2)应找出问题的“边界条件”,即解决某一问题应有什么最低需要。
(3)研究正确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研究“能为人接受”的决策是什么、
(4)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
(5)在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21、要做正确的决策,最好的办法就是仿效法院的判案方法,从两边的辩论中去求取事实真相,使全部有关的事实都能摆在法官面前。
22、有效的管理者会做比较:做了新决策,可能有什么收获和风险;不做又可能有什么损失。比较遵循两项原则:
(1)如果利益远大于成本及风险,就该行动;
(2)行动或不行动,切忌只做一半或折中。
2、知识工作者的工作动力,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效性,及他在工作中是否有所成就。如果他的工作缺少有效性,那么他对做好工作和做出贡献的热情很快就会消退,他将成为朝九晚五在办公室消磨时间的人。
3、不论职位的高低,只要你是一位管理者,就必须力求有效。
4、要想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的习惯:
(1)记录时间,管理时间,统一安排时间。
(2)重视对外界的贡献,并非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
(3)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
(4)要事第一。
(5)善于做有效的决策,他们知道一项有效的决策,总是在“不同意见讨论”的基础上做出的判断,它绝不会是“一致意见”的产物。
5、东欧斯拉夫人有句谚语:“用脚走不通的路,用头可以走得通。”意思就是说,一件工作,用“脚”的时间越少(体力劳动),则需用“头”的时间肯定越多(脑力劳动)。
6、做有系统的时间管理:
(1)找出什么事根本不必做,这些事做了也完全是浪费时间,无助于成果。
(2)哪些活动可以由别人代为参加而不影响效果?“授权”的意义应该是把可由别人做的事情交付给别人,这样才能做真正应由自己做的事。
(3)管理者在浪费别人的时间,如冗长的会议。
7、消除浪费时间的原因:
(1)缺乏制度或远见;
(2)人员过多;
(3)会议太多;
(4)信息功能不健全,信息的表达方式不当。
![]() |
8、统一安排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1)“我的秘书知道,在我思考问题时,绝不许任何人来打扰。只有两个人是例外:美国总统和我夫人。但是,美国总统很少来电话,而我夫人深知我的脾气。所以,任何大事,秘书都要等我们谈完后才来告诉我。然后,我再以半小时接听电话,接待访客。”
(2)将会议、审核、问题分析等例行工作,规定安排在一星期内的某两天中办理,而将其他日子的整个上午保留下来,用于处理真正重大的事务。
9、一般机构对成效的要求往往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直接成果;
(2)树立新的价值观及对这些价值观的重新确认;
(3)培养与开发明天所需要的人才。
10、一位专家只要能肩负贡献的责任,就一定能使他所专精的知识配合整体。他尽管不一定能将几门知识整合为一,但他一定知道应该了解别人的需要、别人的方向、别人的限度和别人的理解,以使别人能够应用他的成果。
11、有效的人际关系着眼于贡献,可满足这些条件:
(1)互相沟通;
(2)团队合作;
(3)自我发展;
(4)培养他人。
12、有效的会议:你不能既主持会议,又高谈阔论。无论如何,最重要的在于从一开始就把焦点放在贡献上。
13、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之所以用人,是用人来做事,而不是用人来投主管之所好。他们知道,一位红得发紫的女明星能有票房,让她发发脾气又有什么关系呢。
14、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用人的四个原则:
(1)一个职位,如果先后由两人或三人担任都失败了,这就肯定是一个常人无法胜任的职位,这个职位就必须重新设计。
(2)职位的要求要严格,而涵盖要广。合理的职位,是对具有才干的人的挑战。
(3)先考虑某人能做些什么,而不是先考虑职位的要求是什么。在把某人实际绩效记录与职务的期望贡献相对照后,检讨下面四个问题:
①哪个方面的工作他确实做得很好?
②因此,哪方面的工作他可能会做得更好?
③为了充分发挥他的长处,他还应该再学习或获得哪些知识?
④如果我有个儿子或女儿,我愿意让我的子女在他的指导下工作吗?
A、如果愿意,理由是什么?
B、如果不愿意,理由是什么?
(4)必须容忍人之所短。西方谚语说:“仆从眼中无英雄。”与英雄接近的人,总能发现英雄的缺点。但仆从眼中所见英雄的缺点,无害其为英雄,更无害于他们在历史舞台上呼风唤雨。
![]() |
15、所谓“少不了的某人”,无论如何都应该调职,越快越好。否则的话,某人的才干再高,也将被糟蹋掉。
16、向上司提出建议时,应考虑的不光是轻重是非,更重要的是陈述的先后顺序。
17、有效的管理者打算做一项新的业务,一定先删除一项原有的业务。这对控制组织的“膨胀”是非常必要的。
18、确认优先次序的原则:
(1)重将来而不重过去;
(2)重视机会,不能只看到困难;
(3)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盲从;
(4)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19、一个垄断性企业虽然没有对手,但是应该以将来作为对手。
20、决策的五个要素:
(1)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
(2)应找出问题的“边界条件”,即解决某一问题应有什么最低需要。
(3)研究正确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研究“能为人接受”的决策是什么、
(4)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
(5)在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21、要做正确的决策,最好的办法就是仿效法院的判案方法,从两边的辩论中去求取事实真相,使全部有关的事实都能摆在法官面前。
22、有效的管理者会做比较:做了新决策,可能有什么收获和风险;不做又可能有什么损失。比较遵循两项原则:
(1)如果利益远大于成本及风险,就该行动;
(2)行动或不行动,切忌只做一半或折中。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