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篇 山东:如何肯到清秋日 2之1(单县、成武、菏泽、郓城、梁山)
本篇:单县(琴台、百狮牌坊)——成武(成武博物馆、唐塔、赵孟頫书丹)——菏泽(菏泽市博物馆)——郓城(宋塔)——梁山(梁山泊)

小欣羽四年级,正是写作文的年龄,我让她备好小本本跟我学着记录。中秋节假驱车1815公里,与G带家人去鲁西南转转,是李商隐诗——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北行,穿过江苏丰县,就进入鲁西南。

(一)单县 舜帝之师单卷居此,明1368年置单县名,黄河冲积平原,吕后故里。 (1)琴台 县城,湖水环绕土坡,琴台旧址现是烈士纪念碑公园。唐代筑琴台,纪念春秋宓子贱政鸣琴,李白高适杜甫曾联袂作咏,三位是从梁园而来吗?
绕来绕去找到单县博物馆,但不开放。

(2)百狮牌坊 县城巷内,两个石牌坊,间隔百米,一面南、一面西,保存完好。 清1778年皇帝敕建,通体雕刻精密繁复,四柱三间五楼式歇山顶,正间单檐、次间重檐,透雕串枝牡丹。



(3)单县羊肉汤 每到一县就找特色小吃,单县羊肉汤已收入中华名食谱,说是陈毅、刘伯承、胡耀邦、胡锦涛都尝过呢。浓汤乳白泛光,肉片细滑香嫩,有中药入味。酱香烧饼,鲜亮紧实,美味。


(二)成武县 西周郜国的故都,没查到何年置县名,黄河冲积平原,伯乐故里。这里的典故很多,曾子、冉雍、冉耕、冉求会文;齐桓公召集盟友伐宋后斗鸡庆祝;刘邦驻跸等等。
农民上访,进入县府大院。

(1)成武博物馆 问路,十几人都不知道博物馆,但我坚持要找到。
瞧见小巷里,一座文革时期的大建筑。正午,男孩玩滑板、大人打牌、公鸡发呆。



我们雀跃,建筑后半部就是博物馆! 敲开了值班室,多谢午休的女馆员,为我们独自打开三把锁(规定开锁必须同时两人呢)。


展室简陋,修补的文物堆放满地。


东周,弯管、刻画鱼纹罐。


汉代,彩绘陶鼎、鱼鸟盘。


北魏石刻。

北宋,五彩瓷人。


元代,高足鼓腹花卉罐。

《大明一统志》,万历万寿堂刻本。

《朱子读本六卷》,康熙宝旭斋刻本。

热情的女馆员,又带我们去小屋看储藏。
离开,我们硬是塞月饼请她尝尝,以示谢意。


(2)唐塔 县道往北,一路打听大田集镇唐塔村。
石塔,灰灰方方叠叠、伫立绿野棉田。石块大小不一、叠摞粗糙、但整体规整古拙。高约5米,无塔刹,一层已埋。


(3)赵孟頫书丹 西行,南鲁集镇,南拐打听白海村。
高粱地里有一牌坊,农舍院子有一对无头文臣。老乡说,石人石马被偷走了,以前来人拓字、一张就卖千元哦。





这是元代张成墓碑,文物局盖房子罩住了。G有办法,让老乡推来板车、踩着从门洞拍照。电脑看照片,赵孟頫书丹庄重润致。
我平时不太在意博物馆和景点陈列的碑刻,但亲自在乡村旷野去寻找发现,甚是欢喜呀。


(4)丰收大地 整个下午,我一惊一乍,小欣羽紧跟,好似没见过世面的新鲜,停车停车!
好在青纱帐是老熟人,不笑话我们。每次请教老乡,他们憨厚笑脸令人心暖。
棉田,粉花黄花似玫瑰,晒棉籽剥棉籽,亩产四五百斤。




大蒜头分捡、装包、运冷库,冬天出口。
砍完玉米棒子后再种,次年五月收成,亩产两千斤。



红椒青辣,亩产八千斤。
农具设计很巧妙,用木杆去拱、一拢拢拔倒,但枝头还剩缀不少可惜了。




大公鸡,高挑的神气劲、漂亮的花羽毛。老大娘,慈眉善目。白山羊,眼神温顺。男孩子,追着我看相机,懵懵憨笑。




送学生回家的小车,严重超载,新闻经常报道的一景。
当然,我不会忘记小学校。




(三)菏泽市 2000年设菏泽市,西临黄河,黄河冲积平原。
西行,穿过定陶县城折北,菏泽有秦末彭越梁王台、刘邦妃子戚姬寺,不往。以菏泽为中心,曹县(万亩荷塘、曹州书画院),东明县(明1498年文庙),鄄城县(鄄juan城王曹植读书台、不知真伪的尧王墓、清1749年万全庄石狮),不往。
(1)赵王河、菏泽市博物馆
早饭,咸豆沫=豆腐+花生+海带+细粉,糊里糊涂味道不错。
一座城市有河流相伴就有了底蕴,赵王河莲花盏盏,沿岸在建高价楼盘。


博物馆,比常规时间提前半小时开门,谢谢。

龙山文化,陶杯。

岳石文化,尊形器。

商代,宰甫卣,很多刻字。

东周,陶鬲,几乎平底无腿。

北魏,陶俑,北方民族嘴巴。

五代,白釉执壶。

金代,铜佛,太肥俗。

元代,高足鼓腹罐。

元代沉船文物,寿山石罗汉、钧窑盏托,青釉青白釉玉壶春瓶。




(四)郓城县 BC587年鲁国筑城防御、得名郓,隋598年置郓城县名,北临黄河,黄河冲积平原,宋江、曹盖、彭丽媛的家乡。
国道G220、日兰高速G1511东北方向,跨过宋金河?
郓县博物馆,是红色旅游专题博物馆。

(1)宋塔 县城,开车挤进广场、再挤出来。
宋代砖塔,塔顶竟弄个亭子,单数塔变成了双数塔。


被圈在水塘里,水泥斗拱僵硬,窗格厚砖横平竖铺。麻雀在洞缝叽喳,算是弥补了呆板。


(五)梁山县 1949年置梁山县名,京杭运河纵贯与黄河交错,黄河冲积平原。 水饺,那个咸呀。小欣羽大碗米饭下肚、攒足劲儿。
她仨高唱《好汉歌》,三代上梁山!

(1)梁山泊 五代至北宋期间,黄河大决口,形成了八百里水泊。 几滴雨过,气爽眼阔。梁山其实就是一小山包,半小时轻轻松松就到顶了。



断金亭,石柱是老构件。


在树林间张望,褐色树干黑魆魆,绿色枝条清亮亮。
踩着落地柏叶,好似最软绵舒适的地毯,脚步惊飞了打盹的喜鹊。

念叨着水浒人物名字,奔聚义厅而去。小欣羽端坐宝座,俨然是女寨主!

恍恍惚惚感觉,上山游客都是结义兄弟;下山游客就成了绿林好汉;这女子,就似被接下山的扈三娘!



2014年9月行记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今古一相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