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那么好的关系,怎么说淡就淡了呢?
你有没有这样的一个朋友? 中学时,你们关系特别好,因为有了这个人,无论是被老师骂,抄作业,成绩差,放学,课间,你都能迅速找到一个搭档,以逃离人生的低谷。 你们在一起干过很多蠢事,回想起来,和这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是你最幼稚的时刻。 后来,你像一颗种子发芽了,他也是。 只不过你在原地,他被风吹走,你们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直到他过得很好,你也过得不差,便渐渐没了联系。 成长过程中,我有两三个这样的朋友。 有时想起,觉得懊恼——那么好的关系,怎么说淡就淡了呢? 也试图想通过约着聚会重修旧好,多年后,当彼此面对面坐着,才突然明白——我们不是现在走散了,而是在当年的岔路口就走散了。 要重新走到一条路上,就必须回到当年那个岔路。 不然,你们都会觉得对方不懂自己,这些年来,每个人在自己的道路上又何尝没经历过或风餐露宿,或披荆斩棘。 要回到当年,谈何容易。 兴许喝到烂醉,放下尊严,把柔软那面交出来,抱头痛哭,能恍惚看到彼此最初的样子。 可第二天清醒过来,你我仍是棵仙人掌,各自扎根天涯。 所以我有时会想,如果高中毕业那年,我们做一些什么事能够避免今天的状况,那该多好。 这样的朋友有几个,在我的新小说里,我叫他们“陈小武。” “陈小武”是我中学最好的哥们,也是如今一想到,觉得最遗憾的朋友。 回到读书那几年。 每天早晨,我们在学校外的围墙一起抄作业。 每个寒暑假,他会帮我抄完一整本假期习题。 我们一起迟到,一起上厕所,一起放学,老师骂我的时候都会骂他,只要骂了他,再大的讽刺,我也不觉得难过。 因为爸爸身体的原因,陈小武没有读完高中便退学了,他要承担起爸爸养家的责任——每天去农贸市场摆豆芽摊。 我以为关系好的两个人,无论在哪里都会关系好。 只是没有想到,陈小武退学之后,每次和我们在一起,都觉得尴尬。而那时的我们丝毫没有在意这些,慢慢的,陈小武在我们的聚会中出现得越来越少。 当我们谈论起未来的理想时,陈小武谈论的都是如何挣大钱。 当我们考上大学时,陈小武谈论的是他接下来要和别人合伙的项目。 当我们读了大学,每年回家聚会时,陈小武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少,听说他成了农贸市场的老板,听说他学会了赌博,听说他输了钱赔得一干二净,却再也没有见过他的人。 有些朋友,你愿意记住他最好的一面,你也知道他能靠自己一己之力在人海中漂浮,就算被浪打翻,也能重新冒头呼吸,纵使狼狈。 因此,在新小说里,陈小武作为17岁的“我”最好的朋友,我重新在看他的经历,记录他的人生,才意识到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走散的必然性。 那时二十出头的我,正在以飞一般的速度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我劝慰自己,有些青春期朋友如果走不下去,也是很自然的一件事。 而当我到了三十好几,当年搅动的浑水开始在脑子里沉淀时,才意识到自己心里的遗憾是什么。 如果当年他退学的时候,我能多劝一句该有多好。或许他会知道拿到高中毕业证的重要,或许他走的时候会没有那么狼狈,或许这一切不会成为他一提及就难堪的往事。 哪怕阻止不了,当他退学之后,我能多去看看他,和他走得再近一些,他可能也不会因为自卑而总是躲着我们。多在意一些他的情绪,他也不会一见面就用社会那一套“早熟”来“鄙视”当时还在校园的我们。 即使后来,他靠能力成为了农贸市场的老板,我也应该嘲笑他是个只认钱的“暴发户”,让他知道他在别人眼里真正的样子。而不是觥筹交错间,带着客套说:“我很羡慕你。” 我其实一点都不羡慕他,我只是羡慕他比我更早挣到的钱,但并不羡慕他。但我觉得我当时应该及时告诉他。 当听说他嗜赌的时候,如果我们关系如当年一般铁磁,我还能用绝交去威胁他,让他不至于消失在人群之中,只在别人七嘴八舌的时候以“听说”的身份出现。 可高三的我,哪明白那么多。 在写小说的过程中,我又重新遇见了陈小武。 他和17岁的我(刘大志)正是无忧无虑的少年。 彼时的他们,一起抄作业,一起打电动,一起被老师惩罚……陈小武还不知道自己会退学,不知道自己将和刘大志的人生渐行渐远。 我记得有一次,刘大志和陈小武去山里。刘大志在潭里假装溺水,喊了句救命,水性不好的陈小武连衣服都来不及脱就跳下去救刘大志,刘大志早已偷偷上岸笑得死去活来,陈小武在水里急得泪花直飙。 谁也没有想到,敢为自己豁出命的朋友,多年后居然会被距离打散。 在小说里,我遇见了17岁的自己。 我试着告诉他,一定要珍惜这个朋友。 17岁的“我”并不理解,他觉得自己每天和陈小武待在一起就是珍惜。 然而我说的珍惜——是多去了解对方在想什么,害怕什么,在意什么,而不仅仅是“看起来不错”的好朋友而已。 在我当年的17岁,因为那时的“不在意”,导致陈小武消失在了我此后的人生里。而这一次,33岁的我遇见了17岁的自己,我除了想改变17岁的自己(刘大志),也想尽最大的努力让刘大志不失去陈小武。 因为我见过陈小武成年后暴发户的嘴脸,所以我才觉得陈小武17岁的朴质珍贵。 因为我见过陈小武经商之后对达官贵人的谄媚嘴脸,所以我才怀念他陪着刘大志跑5000米一起受惩罚的可爱。 陈小武女儿百日宴,他宴请了当地100桌的宾客,不允许任何人封红包,只是为了炫耀。所以我对他高二那年,每天摆豆芽摊,告诉我们:“每一袋豆芽六两,但是当半斤卖,顾客会喜欢。”记忆犹新。 这样的陈小武,我是什么时候失去他的? 这样的好朋友,我不想让刘大志像我一样再一次失去。 前段时间,公众号互动,问“哪个情节让你觉得自己告别了一段青春?”,有一段留言说:“如果那时我们在网吧没有因为一句话争执起来,如果我忍住,也许我们会报同一个学校,会在同一个地方上大学,也许我们会有不错的结果,而不是如今天各一方,形同陌路。” “如果那时我没有怎么样就好了……”带着这句话,带着对陈小武的愧疚,我在小说里又重新和陈小武经过了一段人生。 其实,我改变的不是他,我改变的是我。 ———刘同 素色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