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猩球崛起》:如果你是猩猩,会宽恕哪种人?
当我们尊敬凯撒时,我们尊敬的是一只猩猩,还是一个猩猩外表的人?
《猩球崛起3》来了,预告片和海报都一派肃杀。回想六年前的系列首部,襁褓中的小凯撒握住威尔手指的温情脉脉不复现焉,凯撒以极快的速度从嗷嗷待哺的奶猿成长为猩球领袖,三部的人类主角随之一变再变,从保护者到惺惺相惜的同志,再到不共戴天的仇敌。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与猩猩的实力天平不断向后者倾斜。
依据人类和猩猩的关系,可以用最省事的方式将人类分成两类:善待动物的和虐待动物的。《猩球》系列前两部都不乏此二者,前者以威尔、马尔科姆为代表,后者以汤姆·费尔顿饰演的兰登、研究所的雅各布斯为典型。
假如你是猩猩,你又更愿意宽恕哪种人?
善待动物也分真伪
威尔,从居高临下的宠物爸爸,到最爱凯撒的人类。
研究所因母性大发暴走的母猩猩被击毙,留下幼子凯撒。研究院威尔受同事所托,抚养其长大。在外游玩时,见到被锁链拴住的狗,摸着项圈,失落的凯撒不禁发问:“我是宠物吗?”

得到的答案:不,你不是一只宠物。
那自己和威尔是什么关系?

“我是你爸爸。”暖心又令人泪目。
但是,当凯撒为了保护“爷爷”袭击人类后,威尔却不得不遵循人类社会的规则,带它去了动物监管所。
凯撒表现了激烈的反抗,威尔的女友安抚它:我们就看看里面有什么,好吗?

威尔默认了这样的“欺骗”。
此后威尔为了凯撒在外奔走,想尽办法带它回家,但凯撒明白了,自己的家不在那个漂亮敞亮的房屋里,而是在林间。
它带领猩猩揭竿而起,与人类的对峙结束后,威尔找到它,请它回家,许诺说:“我会保护你的。”
凯撒如此回答:

威尔的表情从震惊,到欣喜,最后不舍。
在他说出“好吧”的一刻,威尔对凯撒的爱,才是建立在平等和理解之上的爱,而不是一个高等动物对弱小物种的怜爱。
威尔怀抱怜爱的态度对待凯撒时,不好吗?好。
如果凯撒是一只小猫小狗,或者永远长不大,威尔这种善待不会暴露任何问题。
但不暴露,不等于不存在。
“我是你爸爸。”这话熟不熟悉?
我们对自己的猫狗叫儿子闺女,把用“他”和“她”指代它们,定义其家人。
就像威尔把凯撒当作家人。
可凯撒为什么回到了猩群这个家中?
家人,是在双方认同的规则下生活。威尔的愿景很美好,但猩猩和人类绝不可能在同一规则下相互扶持,任何一种动物都不能。
我们家中的猫狗之所以可以,是因为它们就像那个尚未成长的小凯撒。它们没有过于强烈的自我意识,以及支持这种自我意识外向化的能力,所以它们妥协于人类的规则。
发现了吗?人类与动物的其中一种友好关系,是弱小的一方接受强大一方的抚养,但同时交出自己的自主权。
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何以称之为爱?一切不过是人类一厢情愿的自我感动。我抚养你,我纵容你的淘气和乖张,我对外用“他”和“她”来称呼你,你就是我的家人了。
这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里,当然能生出美好的情感,可偏偏还有一类人,非说自己平等看待动物,这就实在太刻奇了。
在手语猩猩Chentek掀起微博话题热度时,涌现了太多这类不自察的虚伪。有人称赞它:他值得我们用“他”而不是“它”来代称。
这就是在说:“他”比“它”高级,人类比动物高级。
这话没毛病,可作为对Chentek表达尊敬的话,怎么看都带着人类的傲慢,比起这种裹着浓浓施舍味儿的廉价尊敬,这种自媚式的善良,还不如直白些说:你虽然只是个低等生物,但你令我肃然起敬。
威尔说“我是你爸爸”时,默认女友诓骗凯撒时,恐怕都带着这种略显伪善的自我感动,而当他带着不舍放凯撒回家,他和凯撒建立了一种跨物种的真正平等关系。
马尔科姆,形势所逼的平等相待。
相比之下,第二部的马尔科姆和凯撒的关系“赤裸”得多。
“猩流感”席卷全球,人类生产力和资源都急速锐减,不需要能源、照明、暖气的猩猩们因此和人类达成战力上的基本持衡。

作为人类代表与猩群交涉的马尔科姆,对待凯撒及其同胞的态度显然与第一部的威尔不同了。
马尔科姆对凯撒的“善待”,是在尊敬对方智力、能力、胸怀的基础上,怀抱同样理念的一种认同。
可以说,威尔对凯撒,不论是最初的怜爱,还是后来的平等之爱,自始至终都在把对方当作另一个物种。而马尔科姆看待凯撒,更多是将之看作一个有人性的人。
在这一点上,马尔科姆和那些藏武器防备猩猩、企图用炸药将猩猩全灭的人们,没有丝毫不同。
携手合作也好,殊死对决也罢,都是把对方当作了旗鼓相当的人。
如果谈平等,用炸药炸了一群猩猩的人类领袖德雷福斯比威尔还要强。马尔科姆的尊敬,德雷福斯的敌视,都是因为猩猩和人类的武力差异被拉近了,而生生逼出来的正眼相看。
我们有生之年,99.99%的可能看不见另一个物种与人类势均力敌,而威尔和凯撒最后的相互理解弥足珍贵,他对小凯撒那种自上而下的怜悯式疼爱,以及嘴上说是家人而实质是主人与宠物,这种不自察的“伪善”,才是我们现实中的大多数。
虐待动物也分格调
与各种各样的“善举”相反,还有一群人对动物怀揣“恶意”,或实施着“恶行”。
《猩球崛起》到了第二部,人类已经没什么资本折磨动物,但在第一部中,我们见到太多把身为人类的优越感挂在脸上的人。
这些人又分成两类:为快感和控制感,为追名逐利。
兰登,为虐待而虐待。
兰登显然是前者。他用水枪喷猩猩,看着它们狼狈的样子感到力量上的优越;他用电棍恐吓它们,哈哈大笑,借欺负弱者获取情绪快感。

雅各布斯、哈洛,虐待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研究所的雅各布斯则要高他一个level了。他将有一丁点不确定危险的猩猩全部安乐死,不带丝毫怜悯。
因为猩猩对他而言,只是赚钱的道具。
但正是他这种人,才不会对实验动物做出发泄式的无意义伤害。
在影片之外,有一类人与雅各布斯类似,但有更崇高的理由:为人类的福祉。
心理学家哈利·哈洛用猴子做了无数对人类意义深远的实验,用以研究儿童安全感来源等问题。一些猴子在实验后出现抑郁、自闭等症状,抑郁而终,一些猴子受到母亲的虐待。
这样的行为让哈洛遭到大量谴责,妻子也因此带着孩子远离了他。
然而哈洛的发现对当代的育儿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许多孤儿院、社会服务机构、爱婴产业都或多或少地依据哈洛的发现调整了自己的关键政策,使得一些孩童避免因儿时受到的心理创伤贻害终生。
哈洛毫不避讳自己的“冷血”,在他的价值观中,能让千万个婴儿获救,十几只猴子受虐根本不值一提。
尽管对哈洛的争议持续至今,但更多人在感谢他的研究。
《猩球崛起》中的雅各布斯当然不存在为了人类这么高大上的动机,但假如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研制成功,猜一猜,是批判他的人多还是认可他的人多?
回到文初的问题,如果你是凯撒——
为了研究人类药物而将整个实验室的猩猩安乐死的雅各布斯,为了拯救同族炸毁高塔的人类领袖德雷福斯,你更愿意宽恕谁?
将凯撒当作宠物而不自知的那个威尔,不得已而与凯撒平等交流的马尔科姆,你更接受哪一个?
回归到人类立场——
当我们尊敬凯撒时,我们尊敬的是一只猩猩,还是一个猩猩外表的人?
当我们缅怀手语猩猩Chentek,我们是惋惜一个招人喜欢的动物死亡,还是发自内心敬重它聪明、和善,对养子养女好?
选择哪一个不是问题,问题是,这些差别,我们真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