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出950万高价的皇家金砖,竟然是用泥做的,它还藏着明清王朝的隐秘故事
![]() |
· 物道品质栏目 ·
【 造物中国 · 诚实的手艺 】
第002期 非遗老金砖回归中国雅生活
一块金砖的秘密
2012年,中国首届明清御窑金砖拍卖,89块“金砖”一共拍出了950万元,从此人间有了“一两黄金一块砖”的美誉。
金砖并不是真的黄金,而是一方泥土。它曾经是专为皇宫烧制的细料,因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之作金石之声,故称“金砖”。
很多人无法理解,这不过是一方泥土,居然拍出了黄金的价格。当你得知这种手艺早已失传时,或许会明白,人们为它豪掷千金,是因明日,它已万金难买。
![]() |
![]() |
皇家宫殿的御用金砖,文人最爱
在明朝的那些事里,金砖铺满了紫禁城太和殿,4718块,600多年过去,如今依然光亮如新。它细腻坚硬、光泽大气,全出自苏州陆慕砖窑,朱棣赞赏有加,赐名“御窑”。
![]() |
![]() |
▲ 乾隆《万国来朝图》局部
谁曾想,民间文人墨客,竟然将这一地方砖,变成风雅颂之美物?
因为这方砖质地冰冷,吸水性极强,写书法的人,把金砖置于案上,用毛笔蘸水练字,常常运笔恰到好处;爱茶的人,也常常品饮其上,久而久之把金砖养得如茶一般,温润如玉。更不必说,作棋盘下棋、展玩书画。
![]() |
▲ 明 尤求《对弈图》
放一把古琴在金砖上,琴音也会变得更加清越悠扬。这种碰撞出来的美妙,如同在竹林里吹箫,似能召唤清风徐来。
如此雅趣,大概只属于中国的文人,爱竹爱到痴迷,便把竹林从院子请入家里;爱这泥土的敦厚温润,也能把一块方砖,从地上端放到案台。亲近自然,质朴,生活清明。
![]() |
▲ 明 丁云鹏《六祖像》
雅,是我们这个民族才有的气质
如果没有遇见蕉叶山房,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这样美妙的物。
曾经的苏州御窑,早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如今几乎失传。因为已经没有人愿意花2年时间,过手29道繁复工序,去手作一块金砖了。如同蕉叶山房,由慈禧太后的御用琴师张瑞山建立,曾经盛极一时的雅集之所,却因战乱成为没落的老字号。
![]() |
![]() |
![]() |
古时,人们花一年时间采泥,取御窑村独有的黏土,赤足踩踏成泥,淘洗、搅动、阴干8个月后始得成泥,今天已经没有人愿意去做,时间的痕迹使每一块砖都是绝代藏品。
![]() |
▲ 花一年时间采泥,取御窑村独有的黏土,赤足反复踩踏、摔打、阴干8个月。
![]() |
▲ 再一年时间烧窑,糠草文火熏1个月,柴烧数月,再用松枝烧40天,砖面才会像上釉一样油光发亮。
![]() |
▲ 若有6块砖达不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那么这一批直接报废。
“我觉得这么一个老字号不该被淹没。”2011年,文玩藏家胡喆卖掉公司,成了蕉叶山房的新主人。他用蕉叶山房收藏了百年的清朝老金砖,重新找回这个时代的文人雅致。
他说,雅,是我们这个民族才有的气质。
![]() |
▲ 蕉叶山房的新主人:胡喆
一块300年的金砖,一朵温润的云
如果你爱喝茶,爱文人雅物,我想你一定会喜欢上他用金砖设计的停云系列。
他以剔地工艺做出茶台,茶水浇灌后,会褪去当初的“火气凌厉”。台面光滑圆润,敲之铿然有金石之音。不管搭配任何茶器,都心生雅意。
![]() |
胡喆说: “ 停云的的魂魄埋藏在泥土中。 ”它要经过数道复杂的工艺和时间的浸润,才能从泥土变成金石。如同世间所有的好物,都要经过时光的打磨。
在这足有300岁的茶台上,泡茶、蘸水写字,颇有一种超越时间的豪迈感,一款足以传家。随岁月和使用,茶台会渐生斑驳,色泽愈发温润。
![]() |
![]() |
▲ 图片来源于「小茶婆婆」
懂收藏的人更加知道它的价值。这来自乾隆、道光年间的老金砖,整砖已所剩无几,更何况,这项非遗手艺已经式微到几乎失传。每一件都是孤品。
![]() |
![]() |
把时间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我们现在还能看到的金砖,它曾诞生在中国历史上最富饶的年代。富饶不仅仅指物质的丰富,更多的意义在于人们精神的富足和对待时间的态度。
从一方泥土到宫廷的地面到文人墨客的案头,人们把时间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才能把生活过得精致。
王朝风云变幻,时代瞬息万变,如今的中国,什么才是中式精致生活呢?
![]() |
在胡喆看来,精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品位和质量,取决于内心,莫向外求。如苏东坡,作一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可在我们看来,中式精致生活,不过是将记忆刻在可触碰的器物与生活之间。就像蕉叶山房的“停云”,如一朵不经意间遇见的云,停留在你案头。
而作为蕉叶山房的一隅,它不过是把将要丢失的精致,重现在你我面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