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书:《韩凭妻》
连理相思,精魂所化。 这篇小说的反抗压迫斗争是依托爱情故事展现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宗教迷信思想最易传播。压迫者寻求成仙极乐,被压迫者寄托和平安宁的幻想。每个阶层都在麻痹精神,鬼怪的故事层出不穷,以一种浪漫幻想的方式来实现内心的解放。其中不少麻痹斗志的志怪小说已经被历史洪河冲散,现仍为人称颂的小说多像《干将莫邪》和《韩凭妻》一样充满反抗精神。 此文中的爱情与反抗完美融合,没有内容与思想割裂的尴尬。前后虚实结合,前半部纪实压迫者的暴力,后半部被压迫者浪漫反抗,因果合理,逻辑流畅。 何氏以“王利其生,妻利其死”的反抗宣言为整篇文章埋伏,同时表现了其忠诚刚烈的性格。宋康王将二人相望而埋,一是展现了其恶劣的压迫者形象,二在情节上起到了助推作用。整篇文章在末尾两树相连,鸳鸯交颈处达到高潮,显示了反抗的不屈与胜利。骨肉可拆,爱不可断,以生死为代价,幻化出美好的诗意。 附《韩凭妻》原文 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怨,王囚之,论为城旦。妻密遗凭书,缪其辞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俄而凭乃自杀。 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 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 今睢阳有韩凭城。其歌谣至今犹存。
-
麻麻雨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01 17: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