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热分子》(上)-精读 Day 2 群众运动的吸引力(二)
№.8 今日导读
№.9 参与哪个群众运动重要吗?
№.10 群众运动的多面性格
№.11 群众运动就是一场移民
№.12 今日总结
№.8 今日导读
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群众运动的吸引力不仅在于对改变的渴望,而且在于对替代品的渴望,他们渴望改变,渴望重获自信、自我、自尊、希望,以及生活的意义。
经过一天的学习,你认为群众运动的吸引力还有哪些呢?
№.9 参与哪个群众运动重要吗?
当人们接受群众运动的时机已经成熟,他们参加何种群众运动都有可能。
在希特勒上台前的德国,一个不满现状的青年可能参加共产党,也可能参加纳粹党,机会是对半的。就像以色列首任总统魏茨曼的妈妈当时所说:“不管时局怎样变化,我都会是受惠者。要是萨姆耳(家中参加共产党的儿子)选对边,我们一家人就会快快乐乐地住在俄国;要是哈伊姆(家中参加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儿子,即魏茨曼)选对边,我就会搬到巴勒斯坦去。”
可见,即使一个“忠实信徒”已皈依于一个特定的运动,他仍然有可能改投另一个群众运动的怀抱。希特勒就把德国的共产党员看成潜在的纳粹党员,他说:“小资产阶级的社会民主党员和工会领袖不会成为纳粹党员,但共产党员却常常会。”

(图片来自电影《浪潮》)
这种群众运动间的可替代性,使得所有群众运动都是从同一类人中吸收信徒,且吸引到的都是同一类型的心灵,所以,群众运动间都是相互竞争的,一方信徒增多,另一方就在减少。
同时,所有群众运动都具有相互取代性。一个宗教运动可能会发展为一场社会革命或民族主义革命;一场社会革命可能会演变为军国主义或宗教运动;一个民族主义运动也有可能蜕变为一场社会革命或宗教运动。
比如,马丁·路德领导的德国宗教改革就是一场社会革命运动。14世纪末叶到16世纪,德国农民起义从未间断,所有起义都号召反对神父、高利贷商人,但德国这种阶级与阶级、派别与派别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使他们很难找到共同利益,结成较稳定的阶级。加上天主教的控制、教皇残酷压榨,使他们酝酿几十年的愤怒情绪已经无法再忍耐下去了。
但是,彼时的德国并不存在现成的革命道路,天主教因此成为了唯一牵动德意志民族的主题,宗教改革运动则成为了人民需求的普遍表达方式。因此,这场宗教改革并不仅仅是宗教运动,它必然成为一场社会革命运动。
№.10 群众运动的多面性格
前面我们谈到,不同的群体运动是可以相互取代的,这就使得一个群众运动极少可能只有单一性格。也就是说,它一般会展现一些其他性质运动的面向。
比如法国大革命是一种新宗教,因为它有自己的教义——自由、平等、博爱;它有自己的崇拜方式;它有自己的圣徒、英雄和为自由殉道的烈士。同时,法国大革命也是一场民族主义运动。1972年立法议会令各地建立圣坛,刻上铭文:“凡属公民,均应为祖国而生,为祖国而活,为祖国而死。”
再比如,犹太复国主义是一场宗教运动和民族主义运动的结合。
我们都知道,犹太民族命运多舛。公元前10世纪,古代希伯来王国所罗门在耶路撒冷建立耶和华大圣殿后,使它成为古代巴勒斯坦犹太人政治、文化和宗教中心。
然而从公元前6世纪希伯来王国覆亡,到公元2世纪巴勒斯坦犹太人反抗罗马统治的“犹太战争”失败,古代犹太民族进入了长达1800年的民族大流散时代。
在国破家散的残酷现实下,对世俗人生日趋绝望的犹太人,只能在宗教领域寻求慰藉,从而形成了一种期待——上帝耶和华派遣救世主弥赛亚降临人世,引导犹太人返乡复国,最终引发了犹太复国思潮。
在这场运动中,犹太复国主义号召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重返耶路撒冷所在地巴勒斯坦,再建犹太国家,复兴犹太民族。
所以,犹太复国主义是一场宗教运动。但是,进入19世纪后,随着欧洲各国政府“解放”犹太人政策的推行和犹太资产阶级的发展,寄望于上帝救赎的宗教复国思潮逐渐更强调政治手段。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897年首届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塞尔(位于瑞士)召开,使得犹太复国主义成为一种世界范围的、有组织的群众性政治运动。
我们看到,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性格中,不仅有宗教运动的神圣感、民族运动的使命感,还有政治运动的庄严感。
№.11 群众运动就是一场移民
用一个群众运动压制另一个群众运动并非没有风险,代价也不一定很小。
正如二战前的德国和意大利,务实的工商人士为防止共产主义壮大,采取了“合逻辑”的做法:即鼓励纳粹和法西斯运动。但到头来,这些务实而合逻辑的人,却加速了自身的灭亡。
下面我们说说一种奇特的群众运动替代品——移民。
移民可以提供给失意者一些他们想从群众运动中得到的东西,也就是转变和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每一个群众运动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一场移民,追随者会觉得他们正向一片应许之地迈进。
比如,十字军东征就可以看作是一场移民。十字军东征指的是,在1096年—1291年间,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准许下的,一系列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宗教性战争。由于罗马天主教圣城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徒手中,十字军东征大多数是针对伊斯兰教国家,主要目的是从伊斯兰教手中夺回耶路撒冷。东征期间,教会授予战士一个十字架,且参战者服装均饰以红十字为标志,组成的军队称为“十字军”。

从历史来看,十字军东征的过程也是西欧首次在外部建立殖民地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也是移民的过程。
十字军占领了耶路撒冷之后,并不只是作为维持当地秩序的力量存在,而是依照西方封建制度的样式建立了国家。这一国家是西欧在当时建立的最初的殖民地。
后来,在十字军建立的第一个王国的君主选举中,世俗人战胜了教会人士。而且,在该殖民地里,大量常驻的居民并不是教士。许多贵族、商人、朝圣者以及社会最底层的人逐渐移居至此,那些冒险者、无地的和无法无天的贵族们也都被吸引进来,这样,十字军在东方建立的王国,成了商人新的生意场和社会底层者前来淘金的基地。
最终,十字军东征号召了西欧流动和不安的社会力量,正是这些力量为西欧在东方的殖民地提供了活力,而这样的结果在一定意义上也完成了移民。
移民起到了群众运动吸引力的作用,这样的群体能为一种教义或信念慷慨激昂地舍身成仁,为赢得荣耀而激情迸发、临危受命,激发出一种不可思议的斗志,从而为最后的胜利提供保障。
№.12 今日总结
关键词:
可替代性,性格多面,移民
要点:
- 当人们接受群众运动的时机已经成熟,他们参加何种群众运动都有可能。
- 群众运动间的可替代性,使得一个群众运动极少可能只有单一性格。
- 用一个群众运动压制另一个群众运动并非是没有风险的,代价也不一定小。
- 每一个群众运动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一场移民,追随者会觉得他们正向一片应许之地迈进。
思考与讨论:
今天我们了解到,群众运动的吸引力之一,在于它给追随者一些“美好”的期望,比如十字军东征,吸引他们的就是重新开始人生的机会。
脑补一下,如果你是一位有机会参加十字军的罪犯,你可以杀害百姓得到土地,你会参加吗?为什么?你认为在一个新的地方生活,真的会让你的人生发生彻底改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