缄默的流沙
这个项目中我所拍摄的是三线建设时期*的典型工厂。当时有一句口号是“好人好马上三线”,大量科研工作者、工人、军人背井离乡,从东部地区举家搬迁,在荒漠、深山中建造起一个个工厂及厂区。这些厂区有完善的吃、穿、住及文化娱乐、福利保障,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形态。由于工作内容严格保密,这些厂矿除了对外名称外,往往还拥有一个由三个数字组成的代号。许多三线工作者的青春甚至一生都奉献于此。80年代,由于战略调整,国家减少向三线投资,三线企业走向关停、搬迁、改制。但由于其出于安全考虑下隐蔽、不便利的地理位置,大多数三线工厂都走向荒废。大批员工经历了下岗、再搬迁至邻近城区。
我生活的时代,在我看来可以算作某种程度的后三线建设时期。这些工厂作为三线建设的产物,他们的黄金时代早已过去,改制或是倒闭的时期也逐渐遥远。但他们留下的印记却仍未被彻底抹去。
对于许多出生在三线厂区的二代、三代来说,失去的不仅是一个体制内的工作机会,更是故乡和年少记忆。而除了这些与三线息息相关的人们,由于长期的保密政策(即使如今大多数工厂都早已解密),能查阅到的相关文献、图片都屈指可数,大多数民众对于三线建设都只有宏观而模糊的了解,如同面对达成默契的神秘禁忌。
荒寥。沉寂。陌生。当我踏入这些厂区,徘徊在曾是厂房或是宿舍的地方,时间彷佛停滞,不处于歌舞升平的2017,亦不是喧嚣热血的1960s。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克制无言,却又在静静的诉说着。
在拍摄这个项目时,我故意将人从画面中隐去,即使我在拍摄时仍遇到寥寥的游人和当地人。人在画面中的缺位,正如同个体在时代发展洪流之中的宏大历史社会记忆中的缺位。这段岁月,以及在这段岁月中存在过的人们,正如同缄默的流沙一般,从指缝中无言的流失。
221厂:位于青海省西海镇,始建于1958年,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对外名称曾为“青海省综合机械厂”。1995年,经过核设施彻底无害化特殊处理,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化剑为犁。如今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开放。
404厂:位于甘肃省玉门市,核工业生产基地,始建于1957年,厂区范围2000多平方公里。目前404已经变成军转民,是一个专门从事处理核废料等业务的厂。
618厂:风雷仪表厂,位于西安,由1966年上海手表厂608车间内迁而成,当时众多车间内工人也从上海迁至此地。
816厂:位于重庆涪陵,始建于1967年。所建造的为生产原子弹服务的重庆816地下核工厂是“世界第一人工洞体”,前前后后共用人力6万多人。至1984年停建时,已完成85%的建筑工程、60%的安装工程。
注:三线建设指20世纪60年代,出于国际形势变化下的战略考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投入2000多亿元,建设了1100多个工矿企业、科研单位等。13个省包括括四川、贵州、 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山西、河 南、湖北、湖南等省区的中西部地区。
221
职工之家。
当年运送了第一颗原子弹到罗布泊试验场的火车头。设立了休息长凳的景点却几乎见不到游人。
仍然清晰可见的标语。
221厂四分厂主楼。四分厂还未作为厂区开发,租用给了其他民营小企业。
从荒废的厂区可以望见新的工业区。
在四分厂厂内草丛发现的带有年代感的搪瓷盆。
被尘封的主厂区只有牛羊还不时光顾。
404
50多年过去,依旧光洁如新的塑像。
曾经404厂幼儿园和部分居民楼所在地方,如今已被夷为平地,杂草丛生。
核城公园,404厂区几乎唯一的休闲去处。
公园内空荡荡的锻炼器械区。
核城公园内退役的战斗机。
早已停止转动的游乐设施。
曾经的职工之家。
404改制后的再就业服务中心。
618
属于60-70年代的粮票。
原样未动的办公室,积满了灰尘。
员工宿舍楼的房间里堆满了落叶。
职工之家
816
未曾使用的厂房装上颜色各异的灯成为开放的景区。
我生活的时代,在我看来可以算作某种程度的后三线建设时期。这些工厂作为三线建设的产物,他们的黄金时代早已过去,改制或是倒闭的时期也逐渐遥远。但他们留下的印记却仍未被彻底抹去。
对于许多出生在三线厂区的二代、三代来说,失去的不仅是一个体制内的工作机会,更是故乡和年少记忆。而除了这些与三线息息相关的人们,由于长期的保密政策(即使如今大多数工厂都早已解密),能查阅到的相关文献、图片都屈指可数,大多数民众对于三线建设都只有宏观而模糊的了解,如同面对达成默契的神秘禁忌。
荒寥。沉寂。陌生。当我踏入这些厂区,徘徊在曾是厂房或是宿舍的地方,时间彷佛停滞,不处于歌舞升平的2017,亦不是喧嚣热血的1960s。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克制无言,却又在静静的诉说着。
在拍摄这个项目时,我故意将人从画面中隐去,即使我在拍摄时仍遇到寥寥的游人和当地人。人在画面中的缺位,正如同个体在时代发展洪流之中的宏大历史社会记忆中的缺位。这段岁月,以及在这段岁月中存在过的人们,正如同缄默的流沙一般,从指缝中无言的流失。
221厂:位于青海省西海镇,始建于1958年,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对外名称曾为“青海省综合机械厂”。1995年,经过核设施彻底无害化特殊处理,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化剑为犁。如今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开放。
404厂:位于甘肃省玉门市,核工业生产基地,始建于1957年,厂区范围2000多平方公里。目前404已经变成军转民,是一个专门从事处理核废料等业务的厂。
618厂:风雷仪表厂,位于西安,由1966年上海手表厂608车间内迁而成,当时众多车间内工人也从上海迁至此地。
816厂:位于重庆涪陵,始建于1967年。所建造的为生产原子弹服务的重庆816地下核工厂是“世界第一人工洞体”,前前后后共用人力6万多人。至1984年停建时,已完成85%的建筑工程、60%的安装工程。
注:三线建设指20世纪60年代,出于国际形势变化下的战略考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投入2000多亿元,建设了1100多个工矿企业、科研单位等。13个省包括括四川、贵州、 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山西、河 南、湖北、湖南等省区的中西部地区。
221
职工之家。
![]() |
当年运送了第一颗原子弹到罗布泊试验场的火车头。设立了休息长凳的景点却几乎见不到游人。
![]() |
仍然清晰可见的标语。
![]() |
221厂四分厂主楼。四分厂还未作为厂区开发,租用给了其他民营小企业。
![]() |
从荒废的厂区可以望见新的工业区。
![]() |
在四分厂厂内草丛发现的带有年代感的搪瓷盆。
![]() |
![]() |
![]() |
被尘封的主厂区只有牛羊还不时光顾。
![]() |
404
50多年过去,依旧光洁如新的塑像。
![]() |
曾经404厂幼儿园和部分居民楼所在地方,如今已被夷为平地,杂草丛生。
![]() |
![]() |
![]() |
核城公园,404厂区几乎唯一的休闲去处。
![]() |
公园内空荡荡的锻炼器械区。
![]() |
核城公园内退役的战斗机。
![]() |
早已停止转动的游乐设施。
![]() |
![]() |
曾经的职工之家。
![]() |
![]() |
![]() |
404改制后的再就业服务中心。
![]() |
618
属于60-70年代的粮票。
![]() |
![]() |
![]() |
原样未动的办公室,积满了灰尘。
![]() |
员工宿舍楼的房间里堆满了落叶。
![]() |
![]() |
职工之家
![]() |
![]() |
![]() |
![]() |
816
未曾使用的厂房装上颜色各异的灯成为开放的景区。
![]() |
![]() |
![]() |
-
qumieroi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11-24 04: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