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悬疑录》:从小说视角演绎古代的那些名人
近年来热播的正剧,又把一些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带回到我们视线。不过艺术家常有,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不常有。就拿古人来说,苏轼早在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之前,就又娶了一位如花美眷作夫人,不知“短松冈”上的王氏会作何想!宋朝的大文豪如此,在风气开放的唐朝,文人们在感情上的纠葛那就更多了。
在对唐朝历史多年潜心研究的基础上,当代悬疑小说名家唐隐,在揭秘中唐时期历史的文化悬疑系列小说《大唐悬疑录》中,写到了一位唐朝著名的才女——薛涛。
薛涛少时即“通音律,善辩慧,工诗赋”,16岁成了一名乐伎,其后她凭借才名和秀丽的容貌,为剑南节度使韦皋赏识,被聘为“女校书”。元和四年,32岁的她,与才华横溢的诗人元稹相遇了。元稹久闻薛涛的芳名,到达蜀地后,特地约她在梓州相见,两个人很快就引为知己。
要知道,此时的元稹,可是刚刚写下《遣悲怀》“贫贱夫妻百事哀”悼念亡妻的人,这还不到一年,他就迷上了薛涛,在美色面前,再不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深情,元稹也算心口不一的代表了。可惜他们在一起的日子不过三个月,元稹就调离四川,与薛涛之间的缘分,也只剩“薛涛笺”上的诗句了。
在情感上,固然文人们多薄幸,常常辜负了美人,更多的,可能在仕途上也有污点。
唐宪宗的股肱之臣,一代名相武元衡,天资聪颖,诗赋文佳。自德宗朝开始,就担任诸多要职,曾因工作出色,一年内连升三级。唐宪宗登基后,素知武元衡清廉正直,对他信任有加。武元衡在朝堂上整饬吏治、支持削藩,反对宦官专权,无疑是奠定“元和中兴”栋梁之才。在《大唐悬疑录》中,他更是慧眼独具,一下就相中女主角裴玄静的非凡才能,大胆地将“真兰亭现”的谜语交给她。
但是,就是这位中兴名臣,在仕途上,也有过党同伐异的嫌疑。当年唐顺宗继位,王叔文、刘禹锡等人想要进行改革。王叔文曾派人游说武元衡加入朋党,被他婉言谢绝。安葬德宗时,武元衡担任山陵仪仗使。监察御史刘禹锡请求充当仪仗判官,因武元衡与王叔文不和,拒不答应。因此王叔文等人怀恨在心,肆意诽谤,将武元衡罢职改任。之后,武元衡就将参与前朝“永贞革新”的重要人物——王叔文、王伾、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列为异己,进行打压。
永贞革新,还牵连到了另一个人。《大唐悬疑录》主角之一的韩湘,其叔公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也曾对革新党人刘禹锡、柳宗元写诗讽刺:“同官尽才俊,偏善柳与刘。或虑语言洩,传之落冤仇。”言辞之中,流露出对于昔日同僚快速升迁的不满。
正如《大唐悬疑录》中所描绘,韩愈敢于向唐宪宗谏迎佛骨,因此惹怒皇帝,最后被判“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算是一个正气凛然的诤臣。实际上,他早期反对永贞革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王叔文主政后,没有起用他而已。历史真相往往就是这样令人尴尬。
永贞革新虽然短暂,但是它的失败,其实埋下了诸多后患。他们的出发点固然是想利国利民,但是没有政治经验的文人,却有自身的局限性。以史为鉴,我们无法苛求每个人都是一个“完人”。而在这大明宫中,用心险恶之人将要搅弄更多风云。文化悬疑小说《大唐悬疑录》,女神探裴玄静揭示出隐藏于大明宫中真相的同时,也体会到时代赋予文人的使命。
在对唐朝历史多年潜心研究的基础上,当代悬疑小说名家唐隐,在揭秘中唐时期历史的文化悬疑系列小说《大唐悬疑录》中,写到了一位唐朝著名的才女——薛涛。
薛涛少时即“通音律,善辩慧,工诗赋”,16岁成了一名乐伎,其后她凭借才名和秀丽的容貌,为剑南节度使韦皋赏识,被聘为“女校书”。元和四年,32岁的她,与才华横溢的诗人元稹相遇了。元稹久闻薛涛的芳名,到达蜀地后,特地约她在梓州相见,两个人很快就引为知己。
![]() |
要知道,此时的元稹,可是刚刚写下《遣悲怀》“贫贱夫妻百事哀”悼念亡妻的人,这还不到一年,他就迷上了薛涛,在美色面前,再不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深情,元稹也算心口不一的代表了。可惜他们在一起的日子不过三个月,元稹就调离四川,与薛涛之间的缘分,也只剩“薛涛笺”上的诗句了。
在情感上,固然文人们多薄幸,常常辜负了美人,更多的,可能在仕途上也有污点。
唐宪宗的股肱之臣,一代名相武元衡,天资聪颖,诗赋文佳。自德宗朝开始,就担任诸多要职,曾因工作出色,一年内连升三级。唐宪宗登基后,素知武元衡清廉正直,对他信任有加。武元衡在朝堂上整饬吏治、支持削藩,反对宦官专权,无疑是奠定“元和中兴”栋梁之才。在《大唐悬疑录》中,他更是慧眼独具,一下就相中女主角裴玄静的非凡才能,大胆地将“真兰亭现”的谜语交给她。
![]() |
但是,就是这位中兴名臣,在仕途上,也有过党同伐异的嫌疑。当年唐顺宗继位,王叔文、刘禹锡等人想要进行改革。王叔文曾派人游说武元衡加入朋党,被他婉言谢绝。安葬德宗时,武元衡担任山陵仪仗使。监察御史刘禹锡请求充当仪仗判官,因武元衡与王叔文不和,拒不答应。因此王叔文等人怀恨在心,肆意诽谤,将武元衡罢职改任。之后,武元衡就将参与前朝“永贞革新”的重要人物——王叔文、王伾、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列为异己,进行打压。
永贞革新,还牵连到了另一个人。《大唐悬疑录》主角之一的韩湘,其叔公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也曾对革新党人刘禹锡、柳宗元写诗讽刺:“同官尽才俊,偏善柳与刘。或虑语言洩,传之落冤仇。”言辞之中,流露出对于昔日同僚快速升迁的不满。
![]() |
正如《大唐悬疑录》中所描绘,韩愈敢于向唐宪宗谏迎佛骨,因此惹怒皇帝,最后被判“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算是一个正气凛然的诤臣。实际上,他早期反对永贞革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王叔文主政后,没有起用他而已。历史真相往往就是这样令人尴尬。
永贞革新虽然短暂,但是它的失败,其实埋下了诸多后患。他们的出发点固然是想利国利民,但是没有政治经验的文人,却有自身的局限性。以史为鉴,我们无法苛求每个人都是一个“完人”。而在这大明宫中,用心险恶之人将要搅弄更多风云。文化悬疑小说《大唐悬疑录》,女神探裴玄静揭示出隐藏于大明宫中真相的同时,也体会到时代赋予文人的使命。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