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随笔
此时,我正坐在滇北大山里一栋霸气的四层小楼里,听着楼道里传来姜杨的吆喝:“那个指挥部送了一头猪过来,我们去接一下。”后面又听见彭总工的应和:“来来来来,这层的都出去迎接。”
说小楼霸气,是因为四层已经是龙树乡的高层建筑了,更因为这屋子的主人是当地有名的地痞流氓,半条街的楼都是他的财产。我所在的这栋小楼原本是开饭店用的,而我这些天办公的地方就是楼主人以前的办公室,真皮沙发,实木地板,可以睡两个成人的办公桌,桌后面是空荡荡的书柜。饭店两年前倒闭了,没多久大山包一级公路的项目开工,项目经理和财务部长看中了这块地,随即租了下来,把经理部设在这里。楼前一个约三百平的院子,种了些花花草草,楼后是菜园,项目部的员工吃喝拉撒打牌开会全在这片空间里进行,到今天他们在这已经呆了一年零十个月了。
姜杨昨晚在烧烤摊边跟我再次重复了一遍:“云南最穷的市要数昭通,昭通下面最穷的几个县里,鲁甸肯定是一个。”而我今天已经在这里呆了三天了,除了商店旅馆刷不了卡用不了支付宝以外,其他的时候心情都是闲适的,而一天中最大的声音要数傍晚六七点小广场上传来的广场舞和打陀螺的啪啪声。其实昭通原来并不比云南其他地方穷,大家过去都是走马帮。而随着九十年代昆明周边的地区修通了公路,迎来了旅游业的辉煌时期,大理丽江名声飞起,靠近昆明的楚雄迎来了发展,而作为口岸的东边瑞丽,南边版纳,也都有了自己的财政支持。而以前叫做昭通地区的这里,却因为临近三省却成了三不管的地方,久久没有自己的公路,而我现在所在的项目部就刚刚帮着昭通政府建成了第一条属于昭通自己的一级公路,对发展大山包旅游继而形成自己的产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条公路预计将于本月29日通车,上次经过的时候看见收费站还搭着竹制的脚手架,连轮廓都没砌成,我问这马上要通车了收费站还是这样?物资部的马部长开着他渝A拍照的车,跟我信誓旦旦地讲收费站半个月肯定可以建成。
昨晚的烧烤没吃太多,但今天还是拉肚子了,可能是烤土豆和烤茄子里面都拌了鱼腥草肠胃吃不惯的缘故。
这趟差出到今天已经三周半了,先是八月中旬在武汉呆了一周,后来去了三线工业城市十堰,每天大吃大喝,十二天没有一天落下过白云边和苦荞酒,当地的饮食也都试过了,水上漂,石磨豆腐,大白条鱼,大锅台,无一不在证明当地人在食物追求方面的浅尝辄止。而这一点在随后的贵阳遵义也同样得到了证明。而我也是此行才意识到所谓的川渝美食是真的好吃,虽然遵义离重庆的车程仅仅三小时。
3号因为培训回了趟北京,5号一早就出门来昭通了,中间在重庆转机要停留5个小时,所以去跟高中同学李毅约了顿饭,在龙头寺边的一家耗儿鱼火锅店。渝北堵车并不严重,一路上很畅通提前一个小时到了,便在公园里闲逛。这回给我的第一印象便让我想起了新加坡,大片的植被在高层住宅间铺陈开来,由于多山的缘故,这绿色往往是三维空间的,因此楼体往往在视野中只占据很小的一块。因为曾经在一月份来过,所以知道这里是常绿的。龙头寺公园里面有碑记载这里在2009年以前是个废渣厂,之后经过两年规划建设,成为一处集人文、艺术、科技、生态于一体的八百亩公园。实在是好生羡慕这周边的居民。后来先去了餐馆点菜,红油耗儿鱼加千层肚,因为到得早店里还没什么客人,一盆红油端上来的时候那扑鼻的香气直接促使了唾液分泌,毫不夸张的讲,连心头都为之一颤。我并不是个嗜辣的人,中学六年家里做饭也从不放辣椒,后来到北京吃得杂了也不避讳,倒也没有过惊喜。而这次我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辣椒的那股香味,确切的讲,那是香劲,直往鼻孔、口腔和食道里钻。之后见到了李毅,一个定居重庆的北方人,听着他讲述着这两年工作上的起伏变动,一直没有停下筷子。
江北机场刚投入使用一周的T3航站楼非常的简洁快捷,排除客流量还不多的因素也可以说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国际航站楼,可能同是雨天的缘故,安检通道的设置、登机口包括停机坪的位置等等,跟我记忆中纽瓦克自由国际机场的美联航航站楼非常相似。
就这样在迷迷糊糊的机上睡眠过后降落在了昭通机场。下机后发现整个机场只有一条跑道,只有一架飞机,一个出口,一条行李传送带。飞机到机场出口只需要走一两分钟。
姜杨见着我说的第一句话是,幸亏今天风不大,飞机可以下来。
原来这曾经是军用机场,选址的地方正处在风口,经常有北京/成都飞昆明经停昭通的客机因为风大落不下来直接把乘客一股脑拉到昆明去了。
也是因为这句话“幸亏今天风不大,飞机可以下来”,我觉得挺神奇,所以写了这篇日记。
而下午刚刚通知我昭通的三个项目看完后还要去青岛。看来这趟出差又要长达一个多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