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完成自我认同的?
查看话题 >给陌生人的一封信之与自己和解(1)
我在最近的心理学相关的知识了解过程中,听到的最为多的一个词就是与自己和解,这个词太流行了,我总是觉得太流行的东西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可能因为我就是个彻头彻尾的俗人吧。
我之前对这个词一直没有什么深刻的看法,前两天看了海边的曼彻斯特,一个超级慢节奏的文艺片,我感受到的人最正常的心里问题大概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了。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问题,都会在遇到什么问题的时候,以后就开始害怕同样问题的出现,有些人可能在一段时间之后自我治愈了,不再对同一个问题执着,而有些人,则永远也走不出来。
海边的曼彻斯特中的男主人公,作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普通人,犯下了一个迷迷糊糊的普通错误之后,酿成了一个巨大的悲剧。他的失误杀死了他的三个孩子。他从此再也不能从这个悲剧之中走出来了,自责和自我惩罚成为了他是余生的主旋律。警察没有责怪他,社会没有过分责怪他,他的妻子也只是因为当时的情况在理所当然的范围内,指责了他。但是他自己却不能够放过他自己,事情发生之后,在他走出审讯室的那一刻,他抢了一个警察的枪想要自杀。而影片的全部,讲的都是在时隔多年之后,他的人生是多么的绝望,单说绝望可能大部分人认识不到那样的生活状态,都活下去了怎么会绝望呢,人总是要穿衣吃饭的。我们所有人在生活中,都是在努力的向好的方向发展,努力学习努力工作,谈恋爱,为自己的生活设置目标和方向。总是在想要更多,想要吃好吃的,穿好看的衣服,住上自己的房子,这些东西已经成为了我们的本能。所以我们不能理解那种自我放弃的人的绝望,我们只会认为,你自己不去努力生活,你就没有资格抱怨生活。
而这部片子里的男主人公,恰恰就是一个自我放弃的典型,他不努力工作,不想要任何东西,不要吃,不要穿,不要住,不要人际交往,他和客户吵架,做着最低级的修理马桶倒垃圾的工作,他下班就去喝酒挑事和别人打架,通过疼痛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活着对他来说不是必需品,活着本身对他来说就是最大的惩罚,不是别人来惩罚他,是他自我惩罚,他不肯放过自己,他活着,但是他已经死了。即使同样在那个悲剧中同样受到巨大伤害的他的妻子也开始了新的生活,而他还在死亡中,活着。
在心理学的视角中,这就是不能与自己和解的典型,现在都讲究,如果难过就接受难过,接收让你感受到难过的事实,不去强求他,不去强求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不去强求自己能达成多少成就,放过别人也放过自己,不要对别人和自己抱有太多的期待成为了我们现在心理学上自我调解的流行性办法,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做与自己和解。
人受伤多了,可能自己也就成长了,人有积极向上的权利,也有一直不放过自己的权利,有幸福的权利,也有保持不幸的权利。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环境和基因共同作用的集合体,我们没有什么资格去指责其他人的生活方式,我们能做的只有过好自己的生活。所谓的与自己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