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博尔赫斯和时间
时间完全不够用。
当你开始认真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发现时间不够用了。旧的焦虑感被事件代替,新的焦虑感又重新占领了你。患得患失中你又被各种冲突塞得满满的。脑子满满的,时间满满的,空间满满的。于是,在昏头胀脑中,开启一天的时光之旅。
博尔赫斯也在探讨时间永恒问题。原来他也在想有没有一种理论解释得了整个宇宙的规律。比如万物都是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周而复始,无限循环。我们又在小说里探讨其不确定性。
时间还是不够用。
计划先看两篇学习的文章,接着练笔,但在文章打开的时候又有写的冲动,搞得不知道先放下书还是先提起笔!于是又感觉到焦虑,抬头时看见时间哗哗流走了!
好莱坞编剧教程很有一针见血的功力,但你也不难发现中西文化的差别性很大。西方电影讲究冲突,教程里也一直强调冲突。所以你很难在西方电影里看见两个人坐在长椅上磨叽半个小时,探讨人生、归宿、生死。《阿甘正传》里有,但阿甘的听众换了几拨。观众想要的总是,拔枪吧!然后毒品交易或者一场艳遇。决定主人公命运的永远不是坐下来聊半个小时生死,而是给他一拳。
我困惑地呆坐着。我曾一直给自己定位“笔触细腻而柔软的作家”。在文学这条漫长的河流中缓缓流淌波澜不惊,偶有涟漪犹如生日蛋糕上点缀的花边。如果教程是活的,如果电脑是位老师,我想他会毫不迟疑拔出手枪,对着我就是几枪,甚至在毫不解气的情况下,大概全尸都不给我留下。
“愿望——障碍——冲突”“你不要给你的人物任何幸福感”天啊!我什么时候如此残酷了!像我这样温柔如水的女人,笔下每个人物都应该是幸福的,不是流星雨就是幸福像花儿一样。
即便是个妓女不是李师师就是苏小小,再一不留神就从良了!最差也得是杜十娘。
按照好莱坞编剧教程,李师师得写成刺客,苏小小每天被蹂躏还带心灵上的重创,哪来的“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至于杜十娘可以部分保持原型,但冲突更明显,结局更戏剧。——手刃李甲,劈船沉江,最后因抑郁难解死而不亡成了僵尸。
文如其人,看完我的作品,你还想认识我吗?我大概早已成了黑寡妇第二龙妈第一的人物。
一时间,我在成为好莱坞编剧还是当代张爱玲之间左右摇摆举棋不定。在不确定之前,所有的文字都当是练习吧。只是在看到我作品上的任何变化都不要惊讶也不要对号入座,我还是我,只是作品在不断尝试中。
博尔赫斯在他的作品中探讨时间的问题,比如平衡时间。你在这里出现就不会在另一个地点出现;比如时间突然消失了。在这一点上很吸引我。但他早期作品也不怎么好看,没什么特色,只是讲了几个故事。只是在后期,不断的探索的过程中,讲出了与众不同的风格。让人看上去那么生涩难猜。看不得言情小说看了太多小说翻书就知道结局喜欢烧脑的人大概喜欢他比较多一些。总觉得他的作品不会放置在大众娱乐一类,但也称不上文学殿堂顶级之作。但我喜欢对时间,以及永恒以及前面提到的“有没有一个涵盖一切的真理”的探索!
如果这一假设成真,那么我即是真理真理即是我,该多么牛逼。
好莱坞编剧教程说,在戏剧中选择冲突,在生活中选择息事宁人。想来涵盖一切的真理只能存在于文学作品之中了!唯一荣幸,我是编剧,真理虽然掌握在上帝之手但上帝赐予了我一支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