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粗糙的自省参照
活了这么多年,认识一些人(自视与众不同者甚众),看过一些书(也颇有一些晦涩难懂)。但回顾这些人的弱点、以及自己的弱点,似乎理解起来并不需要什么艰深理论——无外乎愤怒、傲慢(不良的自尊)、妒忌、懒惰、贪婪、口腹之欲和情欲,即文盲信众都知的“七罪宗”;以及最原始的人性:恐惧。
这里再把七罪重贴一下,全部来自维基百科,删掉了部分但丁版的神学解释:
但丁在神曲裡根據惡行的嚴重性順序从轻到重排列七宗罪,其次序為:
色欲--放縱自己的慾望,只重視肉體的滿足,忽略心靈的溝通交流。
色欲是指過於強烈的、不合乎道德的慾望。對性愛的渴望,對刺激的追求,均屬於色欲之罪。亂摸私處、強姦、雞姦等,都是色欲最極端的罪行。
暴食--浪費食物,沉迷享乐。
狹義的觀點認為「暴食」等於浪費食物。從廣義來說,就是指「沉迷」於某事物,如酗酒、濫用藥物、屯積不必要的物品、沉溺於賭博玩樂而不思進取等。(但丁的觀點是“過份貪圖逸樂”。)
贪婪--希望佔有比所需更多的事物。
尤其是指金錢或權力的過份追求。聖多瑪斯·阿奎納認為貪婪是「背向神的罪惡,正如所有朽壞的罪惡一樣,是人為了會腐敗的東西,放棄永恆的東西。」與貪婪有關的罪包括偷竊、打劫、貪腐、叛國等。(但丁的觀點是“過度熱衷於尋求金錢上或權力上的優越”。)
懒惰--逃避现实、無責任心及浪費時間。
怠惰被宣告為有罪是因為:
其他人需更努力工作以填補缺失。
該做的事情還沒有做好,對自己是百害而無一利。
憤怒--憎恨他人。
產生無理的憤怒,對人復仇。在律法所賦與的權力以外,行使懲罰他人的意慾亦被歸作憤怒。歧視、過份的警戒心、對他人有傷害的意圖也算是暴怒。(但丁描述為“把對公義的愛護歪曲為復仇和憎恨”。)
嫉妒--因對方所擁有的資產比自己豐富而惱恨他人。
嫉妒跟貪婪一樣,是一種因為不能滿足的欲望而產生的罪惡。貪婪通常跟物質財產有關,而嫉妒則跟其他方面有關,例如愛情,或他人的成功。(但丁說:“对自己资产的喜爱变质成了忌恨其他更美好事物的拥有者的欲望”。)
傲慢--最嚴重的罪惡,包括對上帝不敬、對他人凶殘。
這些惡行最初是由受過希臘神學及哲學的修士埃瓦格里烏斯·龐帝古斯定義出八種損害個人靈性的惡行,分別是暴食、色欲、贪婪、憂鬱、憤怒、怠惰、虛榮及傲慢。六世紀後期,教宗額我略一世將那八種罪行減至七項罪行,將虛榮併歸入傲慢;憂鬱併歸入怠惰,並加入嫉妒。
罪行---美德
色慾(Lust)贞洁(Chastity)
暴食(Gluttony)节制(Temperance)
贪婪(Greed)慷慨(Charity)
懒惰(Sloth)勤勞(Diligence)
愤怒(Wrath)耐心(Patience)
嫉妒(Envy)宽容(Kindness)
傲慢(Pride)谦虛(Humility)
中古世界的七罪体系在社会法规惩罚机制和个体自我要求两方面发生作用。虽然现代社会的法律体系基本取代了前者,不时反省一下,对于自我内在的整体健康平衡还是很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