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
2016.06.27 赣州 阴
写于火车上。4:38AM。K210,广州到婺源。
已是后半夜,车厢里很安静,除了火车运行时持续的哐啷哐啷声,便是每隔一段时间到站时乘务员催促下车的声音。第二次坐彻夜的火车硬座,一如初次,冷气过足,桌板窄小冰冷,身体难以舒展,不同的是这一次有一大群亲爱的同窗相伴。长夜仍是漫漫,依旧无法入眠,却不再是一人,不再是全然转向内在的一种状态。清醒了就和身边的同学说话,说着以前和以后。入夜时嬉笑怒骂到深夜众人睡去的宁静,窗外幽暗的灯光下飞逝的景色与时间,都不像是成年之后能有的体验。窗外也常常是一片漆黑的,车厢内通明灯火下人们的姿态不同,神色各异,或睡或醒,世界仿佛就仅仅是这一节窄窄的车厢。没有想象之中的彻夜长谈,或许是因为刚刚结束在广东炎热焦灼的几个月,告别那些兵荒马乱的日夜,大家都累了。我虽也困倦着,却无法睡去。对于即将开始的江西一个月生活的期待,对于身边同学的期待,仿佛这些人是全新的等待我去认识。希望能够看到传闻中的满天星斗。
2016.06.28 婺源·正博 阴
婺源天气好好,阴天,略有凉意,微风。感觉在广州积压了几个月的湿热一扫而空。还未开始工作,早上参观了工厂,看了流水线。机械化程度不高,车间里坐满工人,许多我原以为由机器完成的工作竟还是人工完成的,例如裁剪布料。这样辛苦繁重的工作与机器来说不过是一个模具和压力便可达成,我便不太理解为何仍需人工操作。硬件上及操作上与我在家见过的那些工厂无异,但是他们的企业文化却远非一般只考虑生产的小企业所有。清晰的核心理念,对于员工的培养,准确的定位,这一切都透露着无限的生机和可能,很有几分现代大企业的味道。甚至令人不解为何我没来到这个工厂前都没听说过他们的产品?回想起他们与传统制造业无异的车间与流水线,还是这些企业文化只是空中楼阁,所谓“正心立人、博物经世”都只是与员工生产无关的口号而已?纵是高层真心实意提出如此高远的目标,有些我自己也定义不清的概念,员工们又是否能顾理解其中深意呢?明天就要工作,希望能在真正自己开始操作、与工人们的接触中有更真实深刻的体会和认知。
2016.06.30婺源·正博 晴
开始工作两天了。最大的感受就是累。在长达八小时的工作后,感受到真正身心俱疲的那种困倦。刚开始工作的新鲜感没想到这么快就散了。取而代之的就是全然的厌烦与疲倦——你很难在如此琐碎的重复的单一工作中挖掘到什么更多的乐趣,似乎它仅有结果才是目的,过程中则毫无意义可寻。我们五人一个小组擦楦头,画楦头。用丙酮把楦头上旧的线条擦掉,在按着模具在楦头上画上新的线条,如此而已。工序也不过压平楦头,擦楦头,画楦头三道。每道工序都算不上辛苦却也挺考验耐心,旧的线条常常年代久远擦不掉,新的线条又容易手抖画错,我们小组坐在窗边,有风吹进来,旁边大风扇也开着,我却不一会也感觉身上粘腻燥热起来。还记得第一天大家因为刚刚接触干劲十足的样子,每道工序都进行得飞快,大家卖力地擦着又画着,但是好景不长,第二天纷纷开始更换工序排解厌烦之情。大概真是读书读习惯了吧,表面上也是重复着的翻书动作,背后居然蕴含着这么广阔而新奇的精神世界,坐着那儿看一整天书也无妨。工厂的工作却是另一个极端,动作仅仅是动作本身,不会有任何让你产生欢愉的地方,甚至你自己也不很清楚完成的动作意味着什么,可以成为成品的哪一部分。试想倘若读书也是仅仅意味着单纯的翻书动作,文字的背后不代表任何遗憾,那么也没人读得下去吧。这么说来阅读确实是极富欢愉的活动,我们这些读惯了书的人,习惯了小小的动作背后必要蕴含巨大的精神享受,所以才会觉得工厂的劳动无聊透顶吧。
2016.06.30 婺源·正博 阴
听说我们明天不用再画楦头了,会换成其他的工序。想到下班的时候,楦头仓库带我们工作的那个大叔对我们说的那句“辛苦你们了”,真是觉得惭愧,明明是他费了很多力气帮我们搬楦头,准备画楦头的工具,跑前跑后,像是伺候着我们干活一样。我们却是动不动喊累,第一天就开始数日子。仔细想了想,我们双方会产生这些想法都来源于这样一个共同的认知:“我们本不该属于这里,本不该做这些。”大叔由于这个认知,认为这些工作并非我们的义务,故对我们说辛苦了。我们由于这个认知,觉得这都是非常规的生活状态,故想回到自己本来的轨道上,而且知道终点在哪,所以对于这样的生活并不上心。但是这样的想法对吗,如果我们并非真心实意地把自己当成工人,那么如此生活的意义在哪呢?我们真的本不属于这里吗?车间里的许多工人,年龄看起来并不比我们大,却是在流水线上日复一日地做同样的工作,可能之前已经做了几年,身后也许还有几十年。同样在年龄最好的时候,为什么别人在承受这样的苦闷,我们却理所应当地觉得自己不该呢?
他们是和我们一样的血肉之躯。下班后经过车库,看到准备回家的工人们一改工作时的颓丧样,脸上充满了喜悦,似乎这才是一天的开始。已是下午五点,他们晚上回家时才获得仅有的几小时轻松自由,白天的辛苦工作都是为了换回晚上这几小时的自由。昨天吃完晚饭散步时看到了很美的夕阳,我当时想着初来乍到的我们如此惊奇于此景色,工人们是见惯不怪还是无心欣赏呢?现在看来,我的答案应该是,下班后他们有着更大的幸福,倒不必靠这些外在的景色点缀了。而我们如今的状态确实是十分自由与闲暇的了,白天上自己喜欢的课,晚上看自己喜欢的书,一篇论文写不出来都算是天塌下来的事了。对于工人的生活,我觉得是苦难,并充满同情,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的苦难值得同情,意识到了却短时间无法摆脱更值得同情。这一同情全非站在高处的俯视,而是在侥幸的感觉中滋长的——我们是极侥幸地逃过了这样的生活吧。
2016.07.07婺源·正博 晴
今天是到江西以来最热的一天,大太阳,蓝天白云。昨晚急性鼻窦炎犯了,大概是被前两天的病毒性感冒勾起来的,我知道这个问题拖下去会很严重,于是去了医院。医生看起来居然比我还急,说了一声“马上用药!”,让我觉得十分好笑。回来时候看着那张“婺源县人民医院就诊卡”,想着来婺源一趟,别的纪念品没买,却带了这么个东西回去,也算是深度体验了。母亲打电话来,没有告诉她生病的事,怕她担心。想起在家时,病起来头疼,她总会抱着我温柔地帮我按摩。如今在远方难受着,便十分想家,那样子的温柔乡啊,似乎无惧任何风雨。但是自己一人面对这些也好,更磨练些心志。
由于白天的晴朗,晚上星空灿烂。我们到宿舍楼前的篮球场看星星。已不记得上一次看到这么多星星的天空是什么时候了,或许根本没经历过?常在的夏季大三角不用说,其他星座、土星和火星也是十分清晰,还有隐约呈现的带状的银河。这样的风景别说广州不会有,在泉州我也是多年未见。我们一群人简直幸福得想要席天枕地在此过夜了。惊叹着宇宙的伟大与瑰丽,更加认定自己的渺小,视觉和心理都是极大的震撼。今晚算是完成了来婺源的一个很大的心愿。大家走回楼内我意犹未尽,念叨着“不知道下次看到这么灿烂的星空是什么时候了”,天新却说“也可能是明天”。多好啊!我们住在一个夜夜都能期待璀璨夜空的地方!不知山里的同学们是否也在仰望同样的星空呢,想必他们更有这样的体会吧?
今夜真好,纵有病痛,不忍眠去。
2016.07.08 婺源·正博 晴
今天又是一个大晴天。早上醒来身体仍是不适,想起昨天带我们工作的大哥哥再次强调,身体不舒服要及时休息不必勉强,又想到车间里的机油味、丙酮味和轰鸣的机器声,于是对自己松懈下来,决定请假半天在屋子里歇着。阳光很好,拉开床帘即是日光满地。真是个安宁的好日子。虽说罢工,我仍是七点起来,坐在沙发上看书。三岛由纪夫的《春雪》,主人公清显也和我一样在经历一个难得的好日子:“一个宁静的、安宁的、富贵的星期天…这样安宁无事,这样美好的日子,也许在一生中遇不上几次。”确实,这样好的日子,好的阳光,没有忧心的事,稍有病痛但不至于影响行动,安安心心在家看书的日子。清显担心它不再来,我又何尝不是呢。这样的日子,和多年前,大概是高二某次期中考后,我和橙子同游厦大是一个意思。眼前没有什么刻不容缓的事,身后又刚结束了一场考试。可以此时的闲暇思考以后的人生,但又不至于太过急躁。那个时间真是宁静又恬美。内心的感受几乎可以称为圆满了。渊躺在床上,我坐在沙发上,并不交谈,看着自己的书,享受着同一片日光与宁静,各自在心中与作者对话。难怪董波老师总要称颂闲暇了!说到董波老师,晚上他与书记将至,算是我们苦闷工人生活中很大的一个安慰了,不久山里的同学也将回来,真是十分想念,很期待他们。
2016.07.10 婺源·正博 晴
昨天山里的同学们终于回来了。晚上大家一起出去吃饭,加上董波老师和书记,分成三桌,人难得这么齐,十分热闹。很有久违的家族聚餐的感觉,让我有些恍惚,更多的是感动。两组同学已经分开十几天了,下乡的同学们变化很大,变黑,变胖,或是身上被虫子叮满了包。而在工厂的我们相较之下则是有那么些养尊处优的味道了。很心疼他们,还有对于自己即将在山里生活暗暗添了些担忧,但是无论怎样苦闷冗长的车间生活总算是要结束了啊,山里再艰苦,至少有碧绿山色抚慰人心吧?
吃饭完我们一些人先回来,晚些时候才得知后面回来的几个喝醉的同学似乎起了冲突。对于过程我几乎一无所知,只是被告知有意外发生,并且明天最好不要出门了。后面回来的同学个个大家的气氛有点诡异,也要照顾大家的感受。我本来一直想去篁岭一趟,在山里想是没有机会的,一下山又要回家,那么明天便是最后的机会了。如今又被这样一件令人一头雾水的事给禁足,着实有些委屈,且不说事情本身与我有任何关系,就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都不清楚,却由于身为集体的一员,就要被放置在这紧张的环境中。最关键的是他们为了不让事情扩大影响,也不给我们感同身受的机会,全然不知情的我和渊既无奈又忧虑。不能分享事实,只能接受情绪。
昨晚在被感染的紧张氛围中入睡。早上醒来发现天气好得很,出门跟大家打了招呼。没想到大家神色如常,似乎昨晚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倒像是我自己的一场梦境,那些紧张和忧虑也像错觉。也好,本就不知情的我也乐得如此。处于大团体的中的小团体或许也不是事事都必须分享,也该有些自己的个性和隐私,同样的是,不必事事告诉所有人,也不必事事都要知道。
2016.07.12 婺源·白石坑 雨转晴
到山里第一天。下着雨,没法下田。刚好初到山里,村长让我们自己在家修整或随便走走熟悉环境。没想到还没体会到“晴耕”,倒是先享受了“雨读”的滋味。村子很美,坐落在半山上,一条小溪经过,前后不过十几户人家。是小山村,白墙灰瓦的徽派建筑使这里一点不显得破败,下着小雨,又在山谷里,水雾弥漫的样子倒是很有国画中写意的山水意趣。我们住在村民的家里,年轻人都出门在外,村子里只剩十几个老人家,身体看起来都还健壮,平常田间也都是他们的身影。
因为下雨,山里水多了起来,小溪涨高了水位,水也流地极快。我一个人坐在村口溪边继续看《春雪》,听着水声。远处被雨水洗涤的山坡更添绿意,又有云雾蔽体的含蓄,很美。环境舒适,温度宜人,想不到前几天惊叹的闲暇日子这么快又来了。
但事情果然不会那么如意。山里的天气瞬息万变,很快雨过天晴,村长通知我们开始干活。任务是给村口的一块红薯地拔草。最近一次拔草是去年暑假做义工,为自闭症儿童种一片公益田。那时工具充足,又人多地少,虽是烈日当头,倒也不甚劳累。今日村长给我们一人分配一道田,播种至今仍未除过草,杂草高而繁,红薯苗又是匍匐在地的藤状,除起草来就更费劲些。拔草的时候,从前清明节到山里去扫墓的情景一直浮现在脑海中。清明前后总是阴雨连绵,坟头积聚了一年间先后长出的杂草,我们戴着手套,把草一棵棵从土中刨出来,手就像挖掘机的铲斗。一年的时间对于植物已是够长,很多根基深厚的还需锄头划开土壤。雨天湿润,拔到最后总是雨水汗水一起弄湿了衣裳。大概是此情此景与往日过于相像,连天气都是一样的湿润,才让我止不住联想。
不同与清明时众人热闹的说笑,今日的我在拔草时候更多是转向内在的,大概是自己一个人处理最边缘的一块地的缘故。不与他人对话让我在拔草时候更多地在思考,没有关注到手上的事务,居然不知不觉就拔完了一块地。过后才发现腰酸腿软,指甲和手指都疼得紧,而且浑身乏力,又累又饿。实则只干了两三个小时。
很累,却也开心,比起在工厂的沉闷窒息,果然还是自然更能抚慰人心啊。
2016.07.22 婺源·白石坑 晴
在山里的日子过得很快,一晃十天过去了。每天晚上都是累瘫了躺在床上,又由于没有桌椅不便写字,日记遂空了一段日子。这期间我们主要的任务仍是每日到不同的田里去给不同的作物除草。天气阴晴不定,晴时我们在田里挥汗如雨,雨时就在村长家里嬉笑怒骂。每隔两三天村口有小货车停着贩卖水果,我们总是一次买两颗西瓜,晚饭前后放到溪水里冰冻,晚上就聚到村长家里一起吃西瓜。没有农活的时候,在村长家里,就像是童年时伙伴们的大本营,我们着实度过了很好的时光——等待开工,读书避雨,围坐着聊天,姿态各异的午睡,甚至借厨房煮绿豆汤一起喝。那个小小的厅堂略显昏暗,还有些阴雨天不可避免的霉味,却是充满着欢声笑语。那个场景,只怕我此后很多片刻都会常常念及。只是苦了村长,家里被我们闹得鸡犬不宁。但是他与夫人却总是在我们玩乐时微笑地看着我们,在我们邀请他加入时笑着回绝,在我们提出请求时爽快答应。
如果不在村长家,我们就在小溪旁。村民们在溪边修了台阶和石板便于洗衣服,我们就坐在溪边的石板上,把脚泡在溪水里,聊天或是看书。傍晚总是有同学在洗衣服的,溪水很急,洗衣服变得轻而易举,只需打上肥皂,在溪水里涤荡一会便是干干净净。就是山里湿度大,晒干它们倒是不易。同学们便在溪边两人一组拧起了衣服,各执布料的一端往不同转,一会便把衣服拧成一股麻绳样,迫使水分离开。溪水不那么凉的时候,我们也下到溪里玩。溪水不深,水流虽急却不足以撼动我们。我们将水果放到溪水里冰镇,观察水深处小鱼们的游动,在溪里捡石头打水漂,疯起来还会互相泼水玩闹。这一条小溪给我们的山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乐趣,若是没有它,农活结束后我们不能在溪水的抚慰下快速补充元气,不能听着水声阅读,不能有天然冷气来源,该是多大的遗憾!更别说它还让我们在山里多了一项有趣的任务,第一次为一条小溪疏浚河道。
除了除草以及疏浚河道,前两天我们还登顶了白石坑所在的高湖山。早上八点半出发,由制茶的程大师带着我们。上山的路虽是古驿道,却不像我们预想的那样好走。连日阴雨,石阶仍是湿润,又积满落叶,走起来十分容易打滑。驿道又修得陡,更没有护栏和可以攀扶的东西,一开始确实有些吃力。好在路边有许多天然的木棍可作为登山杖,最后我们几乎是人手一支,撑着走完了全程。路程不短,我们花了近三个小时才登顶,期间还经历了被蚂蝗叮上的慌乱紧急与登上高处重获网络信号的惊喜。山顶平坦开阔,有一处白云古刹,里面整洁明净,平和敞亮,却是没有见到打理此处的僧人或道人。我们不敢扰了此地的清净,就在庙前荒草丛生的空地上开始了我们的午餐。大家各自背了许多食物上山,从背包里掏出食物分享的样子像是回到小时候的春游。结束午餐后我们偷偷溜进了庙里午睡。几个人并排躺在地板上,正对着天井,枕着自己的背包。很安静,没有声息。阳光从天井里洒进来,我眯着眼睛,享受着脸上穿堂的微风和身下青石板的凉意。想着这样落魄却惬意的午后,这样的自在与安心,身边躺着的是陌生到熟悉的同学,这段旅程以来都是相互照顾,也开始理解和珍惜彼此。我好开心,好惊喜,能够遇到他们,有这样的体验。前日又听闻另一组同学在工厂似乎不甚如意,对于自己的经历更是庆幸与感激。我本以为人是注定孤独的,这一次却发现我们是可以通过彼此理解来相互陪伴的。
昨夜是在白石坑的最后一夜。月光极美。我们在村长家玩游戏,等待九点半路灯熄灭后看星星。不似往常,路灯很晚才熄灭。且明亮的月光是成为山村的最大光源,不一会儿云又飘了过来,我们观星的计划彻底成为了赏月。在工厂时我一直期待在山里能看到更美的星空,终是不得。但也没什么不好,我们就当是提前过了中秋了。在山月的清辉下,我们躺在村口的空地上,看着远处山峰边高悬的明月。几个男生拿了点酒来助兴,我们唱着歌,说着好笑的荒唐话和认真不过的人生。山里夜凉,又是蚊虫众多,不久大家便渐渐散去,只剩下我们几个不忍归去的痴儿。
有人醉了。我们打趣问着他上一次喝醉时的经历,他已微醺,却是在醉意中向我们描述上一次喝酒,醉里言醉岂能尽?酒精过敏的我自是一滴不沾,却仿佛也跌入醉乡。可不是吗,如此月色清朗,微风拂面,蛙鸣伴夏的夜晚,在一个画意远胜诗情的宁静村庄,在二十一岁盛夏,这样的场景组合起来怎么都让人迷乱。再看看这些日子以来的所有际遇,工厂擦鞋,山间劳作,一路欢声相伴,这一切都太像是青春时期一个反复吟咏的梦境。想必往后日子里我不会时时想起,却是每一次念及时都会是最深刻清晰。在所有不被想起的快乐里,我最喜欢二十一岁的夏天。
-
常青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21 01:38:35
-
Cupidone Bleue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1 01: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