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爱的三国最大赢家
因为电视剧《军师联盟》,对司马懿这个人突然有了兴趣。读罢《老谋子司马懿》一书,很有收获,大概是此人身上有很多东西戳中了此刻我的心境吧。
司马懿最大的特点在于很能审时度势,他通过对局势精准的判断来有所为有所不为。他出生在汉末乱世,在那个波云诡谲、变幻莫测的时代,如果看不清时势,随时都有可能成为历史的炮灰。而司马懿,从小就修炼了这个本领。曹操让他出仕,他高卧病榻七年,因为那个时候天下大势尚未明朗,他不能确定曹操就是理想的老板,此时贸然出仕,影响自己一辈子的命运。七年之后,曹操荡平北方,荣升丞相,司马懿已经30岁了,他觉得是时候了,于是进入相府为官。在高手如云的相府,司马懿又看准了一个新主公并力挺他上位,这个人就是曹丕,借助曹丕“太子四友”之一的身份,他在丞相府平步青云。司马懿就是凭借着这种对局势和自己所处位置的精准判断力,高瞻远瞩,有进有退,从而历经曹魏四朝而扶摇直上。
司马懿善于韬光养晦,这一点大家都有目共睹,却往往是有才之人最难得的品质。曹操的猜疑,曹丕的刻薄,曹叡的果决,他们都不是善与的主。在这样的主公手下干活,隐忍才是上策。装病七年就足以见得其能忍常人所不能忍。他深知,谋国必先谋身,有那么多足智多谋之人功成名就之后却落不得好下场,就是不懂得韬晦。在相府的头七年,司马懿都没有过于突出的表现;在曹丕时代,司马懿也没有任何一次史有明文的精彩献策。看到其他谋士无限风光,他一方面在学习他人的长处,一方面在观察局势,等待着自己的时机。即使献策不被采纳也没有关系,表明姿态显示能力足矣。只懂进谏,永远只能是一名卓越谋士;懂得不谏之妙,方能位极人臣。这就是司马懿韬晦隐忍的大智慧。
司马懿始终谦虚谨慎。易经有八八六十四卦,很难找出一卦完全吉利的,唯有“谦”卦,上下三爻皆吉。司马懿一生,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低调自持的作风,才能久居高位而不败。在装病的七年里,司马懿饱读经书,加强自身修养。出仕之后,他为人低调,在人前不露“狼顾之相”。从丞相府的“文学掾”到曹芳时代的“太傅”,司马懿始终谦虚自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像曹爽之流,有了权力就膨胀至极。司马懿还善于从身边人包括对手身上学习,曹操的雄猜多疑,曹丕的谲诈多变,孙权的隐忍务实,贾诩的韬晦自保,甚至于诸葛亮的攻战之具和行军阵法都被其学习借鉴。这正是司马懿在群雄并起的三国时期立于不败之地的原因所在。
研究司马懿,并不是要学习那些权谋之术。此书作者所言,司马懿之所以千百年来被世人评价不高在于他“只能救己,不能救时”,我再同意不过。但是,去发现和理解这位并不可爱的三国最大赢家的生存智慧,以此来审视和改进自己的生活状态,才能读史明智吧。
另外说一句,读书时忍不住感慨:曹操、曹丕、曹叡祖孙三代都活得过于压抑,时时猜忌和竞争,而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也是一脉相承的专权和算计才能得以自保。我想,这就是他们虽是帝王将相,却远不及作为文学家的曹植、作为人臣的司马孚那般洒脱可爱的原因吧。